首页 > 教育 > 问答 > 教育经验 > 王莽改革失败的原因,改革为什么失败的原因

王莽改革失败的原因,改革为什么失败的原因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11 12:02:28 编辑:教育知识 手机版

二府非有大功大善者不迁,内外须在职满三年,在京百司非选举而授,须通满五年,乃得磨勘,庶几考绩之法矣。就是明确官员的升降问题,没有大功劳大善举不能升迁。二府内外在职人员至少要干满三年才能考虑升迁;在京各衙门的官员如果不是推选或科举而任职的,至少要干满五年,才能进行升迁考核……这是针对宋朝当官满三年,不管有没有业绩,一般都要升迁的旧习惯而提出的改革举措。

二曰抑侥幸。罢少卿、监以上乾元节恩泽;正郎以下若监司、边任,须在职满二年,始得荫子;大臣不得荐子弟任馆阁职,任子之法无冗滥矣。这一条是针对“恩荫”制度的弊端而发的。所谓乾元节就是宋仁宗的生日,在皇帝生日这天,是要开恩荫的,范仲淹建议少卿、监以上的职位乾元节恩补可以去掉。正郎以下的官必须干满两年以上的才能让子孙“接班”。

昭文馆、史馆、集贤院、秘阁、龙图阁等馆阁,大臣们不得推荐自己的子弟担任。 三曰精贡举。进士、诸科请罢糊名法,参考履行无阙者,以名闻。进士先策论,后诗赋,诸科取兼通经义者。赐第以上,皆取诏裁。余优等免选注官,次第人守本科选。进士之法,可以循名而责实矣。这一条是针对科举弊端而言的,认为进士应该先考策论,然后再考诗赋。

策论写得好、诗赋写得差一点的为优等生,策论写得一般、诗赋写得好的为次等生。优等生直接给出拟授官职,次等生等待进一步选拔。范仲淹建议让进士名实相符。 四曰择长官。委中书、枢密院先选转运使、提点刑狱、大藩知州;次委两制、三司、御史台、开封府官、诸路监司举知州、通判;知州通判举知县、令。限其人数,以举主多者从中书选除。

刺史、县令,可以得人矣。范仲淹认为刺史、县令这些职位与百姓休戚与共。建议重要岗位由上级主管部门提名推举,然后干部部门考察这些被推举的人历任业绩,根据举荐的多少和业绩考核结果,择优录用。五曰均公田。外官廪给不均,何以求其为善耶?请均其入,第给之,使有以自养,然后可以责廉节,而不法者可诛废矣。范仲淹则认为只有“厚禄养贤”, 才能减少外任官员贪腐,清廉的地方官才能管理好地方。

真宗时定下的职田不应取消,而是需要公平分配。六曰厚农桑。每岁预下诸路,风吏民言农田利害,堤堰渠塘,州县选官治之。定劝课之法以兴农利,减漕运。江南之圩田,浙西之河塘,隳废者可兴矣。宋朝因为冗官、冗兵的弊政,全国人民都热衷于当官和当兵,所以对立国之本的农业反而轻视了。范仲淹希望朝廷下大力气发展农业,派专人兴修水利,让农业成为立国之本。

文章TAG:失败改革王莽王莽改革失败的原因改革为什么失败的原因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