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游戏 > 问答 > 游戏经验 > 孙策为什么不是皇帝,只追封孙策为长沙桓王

孙策为什么不是皇帝,只追封孙策为长沙桓王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5-08 19:38:31 编辑:游戏知识 手机版

将来孙权确定继承人时,就面临着把皇位传给孙权的儿子还是传给孙绍的问题。从当时的情况看,自然是不适合把皇位传给孙绍,否则就会导致混乱的局面。这与司马炎与司马攸的关系还不一样,毕竟司马氏还是亲兄弟,而孙氏兄弟就差了一层。如果孙权把皇位传给孙绍,孙权儿孙们的势力远远大于孙绍,孙绍很难掌控局面。想象一下曹丕、曹植兄弟的立储之争如何血腥,就会想到孙权将会面临的问题。

如果孙策被追尊为皇帝,孙绍就得立为王,其地位更加尊贵,势力就会更加强大,一些不安分的人就会主张孙绍继承帝位。孙权死后,吴国历任孙亮、孙休两个皇帝。孙休死后,孙皓继位。由于孙皓残暴不仁、喜好杀戮,民间渐渐地流行应该让孙策之孙、孙绍之子孙奉为君的舆论,孙皓听说后,毫不犹豫地处死了孙奉。孙奉仅仅是一个侯爵,比孙权许多封王的皇子皇孙们的地位都要低,就因为民间舆论而被杀死。

如果当初孙权把孙绍封为王,一方面孙绍或许不能保持低调,另方面孙权的子孙猜忌之心更甚,这对孙绍来说,并不是好事。因此,在豹眼看来,孙权即便再吝啬,也不至于吝惜一个给孙策更加显耀的名分,也不会吝惜给其兄长的后代一个王位。这件事不能说孙权就是忘恩负义,更多的还是出于政治需要的考虑。同时,提升孙绍的爵位,可能会给他带来更大的遗患。

孙权无意也不可能把皇位传给孙绍,既然如此,还不如不让孙绍居于高位,免得带来祸患,实际上对孙绍也是一种保护。因而,孙权对孙策的追尊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不可谓不用心良苦。宫廷内斗的残酷,远远超出普通人的想象,孙权在立太子问题上反反复复,虽说晚年犯浑,但也可以看出政治斗争的残酷性。如果孙绍高居王位,具备一定的势力,有一部分人追随,恐怕其子孙奉的命运早就在他身上出现了。

孙策让权于孙权,司马师也让权于司马昭,为何曹丕就不让权曹植呢?

完全不是一回事,孙策和司马师都没做皇帝,孙策的儿子太小难以掌握局势,司马师那是没儿子,况且这两位跟弟弟关系都不错,曹丕做了皇帝,不但儿子不小了,况且还跟曹植斗得个你死我活,怎么可能让权给曹植?首先,说孙策和司马师“让权”不准确。他们生前也是大权独揽,孙权和司马昭最多只能算是辅助他们,而之所以可以由亲弟弟辅助他们,只是这二人死后由弟弟接掌权力。

其中,孙策是有明确记载传位孙权的,而司马师去世比较突然,司马昭是靠自己的实力为司马家保住了权势。孙策去世时,孙权年仅19,不过好歹从15岁开始就跟着哥哥随军征讨,还做过县长处理政务,有一定的经验。而且孙权作为孙策最年长的弟弟,自然也能获得父亲孙坚的那群老部下的支持,而孙策亲自决定传位孙权,也让孙策从江淮一带招募的部下能够听从孙权的命令。

但是孙策的儿子却做不到,因为年纪太小。虽然史书没有记载孙策儿子的生卒年月,但是,汉末三国时期,除了那些年少就做皇帝的,其他男子一般没有太早就结婚生子的。一般男子结婚生子都在二十岁以后。我们映像中那些十二三岁就结婚生子的,其实多在南北朝以后。孙策死时自己才26岁,所以判断他儿子年纪基本也就是五六岁的样子。

要知道,孙策还不是统一天下的皇帝,不可能让一个小朋友接位领导整个东吴的。在乱世之中,如果一个小孩子做了江东之主,最后一定会大权旁落,与其这样,不如直接给弟弟孙权。这是孙策传位的逻辑。司马师情况又不一样,他没有儿子,将弟弟司马昭的次子司马攸过继为子。后来父亲司马懿去世,司马师以大将军身份在曹魏大权独揽。

结果在出征回师途中病死。司马昭当时随哥哥一起在许昌,并不能在国都洛阳主持大局。由于当时魏帝曹髦意欲乘司马师之死剥夺司马家的权力。司马昭违背其旨意,毅然带兵回到洛阳。司马昭一到,众臣迅速重新倒向司马家。司马昭从而接掌哥哥司马师的大将军官职,并统揽一切朝中军政事务。所以说,司马昭不是司马师让权的,而是靠自己的实力从朝廷手中为司马家夺回权力的。

这个必须要在军中朝中具有足够威望的人才能完成。司马师这个名义上的儿子司马攸是肯定做不到的,因为那年他才九岁。何况司马攸又是司马昭的亲生儿子,就算让九岁小孩儿司马攸做大将军,最后掌权的还是司马昭,一个样。所以,司马攸只能继承司马师的爵位“舞阳侯”,而不能继承他的官位,更没办法继承他的势力,这后两者只有司马昭办得到,也只有司马昭继承了,整个司马家族才有希望。

解释清楚前两个,最后曹丕曹植的问题也就显而易见了。因为曹丕的嫡长子身份,而曹操偏爱曹植,所以曹丕和曹植在曹操在世时为了世子之位斗得你死我活。曹操虽然还没称帝,但是以魏王、丞相身份把持大权,谁做了魏王世子,谁就能名正言顺接掌曹操的势力。权力面前无兄弟,所以曹丕最终-成功后当然对这个弟弟多加防范,难道还能让权给他?而曹丕去世时,早已称帝,皇位不同于官位,不需要控制住局势,只要有传位的旨意就行,理所当然是儿子继承。

为什么孙权没有追封孙策为皇帝,而司马炎却追封司马师为皇帝?都有什么政治考量?

孙权和司马炎的做法不同,原因比较复杂。我谨从两个方面分析。一方面从继承制度看。孙权是危急时刻接替兄长之位,因孙策被刺杀,事发突然,但孙策有儿子却传位给弟弟是不符合继承制度的。故而孙权刻意不追封孙策为皇帝,就是想抹杀孙策开基主的地位,让人们感觉孙权之位来自其父孙坚。司马炎地位承自其父司马昭,司马昭承自其兄司马师,司马师承自父亲司马懿,司马师没有儿子,过继了司马昭的次子司马攸为儿子。

文章TAG:孙策桓王追封长沙皇帝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