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管理 > 问答 > 管理知识 > 公明综合市场升级改造什么时候开工,光明公明两大市场升级改造刚过半

公明综合市场升级改造什么时候开工,光明公明两大市场升级改造刚过半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27 08:34:23 编辑:管理知识 手机版

完成了26个村庄的规划编制。完成道路硬化62公里,基本实现村村通公路的目标。  社会事业。计生工作逐步转入正轨,出生率比上年下降0.41个千分点;环保工作重点加强对区畜禽养殖场的污染整治;教育工作继续优化教学资源配置,大力实施素质教育,高中入学率为68%。莆田十中顺利通过省一级达标校验收,4所小学完成撤并,享受学生达2213人,其中免除学杂费1753万元,免除贫困学生书籍费23.6万元;卫生工作加大了食品卫生的监管力度,加强传染病的防治工作,制定了《秀屿区防控人禽流感预案》,大力整治农村垃圾,共修建农村垃圾收集点486处,聘用农村保洁员326人,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完成村道硬化建设16条,里程36.8千米,新增乡村客运3条,新增受益人口5000多人。

乡村客运已覆盖全区10个乡镇,174个行政村,除海岛外行政村客车通达率达97%。 秀屿区妈祖文化底蕴十分深厚,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妈祖信徒有二亿多人。湄洲岛是国家AAAA级旅游度假区,湄洲妈祖祖庙被海内外誉为东方的“麦加”,是妈祖信徒的朝拜圣地,同时,港里祖祠是海峡和平女神妈祖的诞生地,每年前朝拜的海内外妈祖信徒,游客达100多万人次。

正在规划建设中的妈祖城、主要围绕弘扬妈祖文化,依托湄洲妈祖和祖庙的名气,湄洲岛妈祖文化旅游的人气,以及妈祖祖祠依山面海的灵气,整合妈祖故里和莆禧城的旅游资源,在湄洲岛对岸围海造地,建设国内一流的美丽滨海城市,打造海峡两岸民间交流的新平台。妈祖城将集文化、旅游、休闲、娱乐、商贸、商住等功能于一体,规划为海滨度假区、生态休闲区、文化古迹风貌区、居民住宅区、综合服务区、紫霄风景区、渔港游艇码头区、海滨休闲景观带等八大功能区,规划总用地面积18平方公里。

目前,妈祖城的前期规划、论证已完成,正在进行围海造地。妈祖城的崛起,必将推动湄洲湾港城市发展成为一座有文化品位、有经济实力、有优美环境的现代化城市,名气、人气、灵气俱备,是有识之士投资兴业和旅游观光的最佳选择。 秀屿区地处福建东南沿海中部,兴化湾、平海湾、湄洲湾三湾环绕。全区20米等深线内浅海面积987平方公里,湄洲湾深水岸线长达21.4公里,可建上百个万吨级泊位码头,有天然深水良港东吴港和秀屿港。

最近,山乐屿岛已被福建省政府规划为国际货物集散基地,规划建1—25万吨级码头20个。秀屿港已开辟为国家一类口岸,是交通部规划的全国四大中转港口之一,1999年对外籍船舶正式开放,现港口年吞吐量达1000万吨。秀屿港、东吴港常年不冻不淤,风平浪静,10万吨级的船舶可以自由进出,15万吨级船舶可以乘潮进港,30万吨级巨轮可以在港停泊,是大型临港制造业基地和现代物流港最佳选址。

秀屿区形成以福建液化天然气(LNG)项目为龙头,火电、气电、风电一起发展的能源基地。LNG总体项目于2005年4月15日动工建设,项目一期投资300亿元,供气规模为260万吨/年,工程将于2007年竣工投产。一期投资8400万元的南日风电,建设11×850千瓦,风机装机容量9350千瓦风机,二期投资6600万元,建设8×850千瓦风机,已投产发电。

湄洲湾火电厂装机容量为2×36.2万千瓦,已全面投产并网发电;投资65亿元的燃气电厂场地正动工平整,主体工程2006年开始,总投资5亿元石城、石井各5万千瓦的风电场已列入“十一五”规划重点发展项目,目前已完成可研报告并上报立项审批。 秀屿区凭借:独占鳌头的地理区位优势、独一无二的妈祖文化优势、得天独厚的天然港口优势、充足的气电能源优势、丰富的海洋资源优势、独具特色的产业优势、日臻完善的基础设施、配套完备的投资区位优势、高效优质的投资服务环境。

为方便广大业主来秀屿区投资兴业,秀屿区委、区政府着力构造优质完善的投资服务环境,在全区倡导高效、优质、文明、便捷的服务办事流程。已经成立并投入运转的秀屿区投资项目服务中心将为广大投资者提供全过程的代理服务;投资服务环境的改善必将加快全区投资项目的落户进程,为广大的投资者提供一个优良、快速、高效的服务环境,让广大的投资业主来得开心,干得欢心,赚得安心。

崛起奋进的秀屿区蕴藏着无限的商机,是一片正待开发的处女地,我们期待着海内外有识之士前来投资兴业,共襄盛举,共谋发展,我们将为广大的投资者提供一个优质的服务环境和发财致富的安定稳定环境。仙游县(距离福州市约152公里车程) 仙游地处福建东部沿海,木兰溪中、上游。县境东邻莆田,西接永春、德化,南连惠安、南安、泉州鲤城区,北介永泰,东南濒临湄洲湾,挨天然良港秀屿港,靠肖厝港口。

县域东西宽49公里,南北长63公里,海岸线长5公里,区域总面积1815平方公里(折合272。2万亩),其中耕地35.5万亩,山地203万亩,有林地178万亩。从县城至福州交通里程152公里,至莆田44公里,至泉州85公里,至厦门192公里。 全年全县生产总值78.97亿元,比上年增长13.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5.86亿元,增长46.8%;合同利用外资1.81亿美元,增长114%;实际利用外资1.3亿美元,首次突破亿美元大关,增长118.1%,增幅连续3年居全市第一位;外贸出口额1.34亿美元,增长10.4%;财政总收入3.94亿元,增长19.9%,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2.20亿元,增长1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638元,增长10.2%;农民人均纯收入4184元,增长9.2%。

  项目建设。2个省重点建设项目、13个市重点建设项目、50个县重点建设项目、30个农业重点建设项目和10个为民办实事项目顺利实施。仙游抽水蓄能电站核准报告通过评估,投资主体确定,项目法人在仙游县注册,进场公路动工建设。金钟水利枢纽工程初设已获国家发改委批复,主体工程加快建设。福厦铁路仙游段完成全线征地拆迁工作,安置区正加快建设。

仙游经济开发区被国家发改委确认为省级经济开发区,一期建设基本完成,累计入园企业106家,二期正在开发建设。仙港大道基本完成全线征地、拆迁工作,部分路段动工建设。滨海通道全线路基通车。  工业经济。全县工业总产值达78.52亿元,增长22.4%,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达57.02亿元,增长32.9%,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72.6%,比年初提高5.4个百分点。

服装鞋革、金属制品、电子信息三大产业体量位居前三位,占规模工业产值的70%。工业集聚能力增强,枫亭工业规划区初步形成鞋革、化工、机械等产业,鲤南工业规划区初步形成电子、服装、食品加工、工艺美术等产业。云敦服饰获中国驰名商标,中源食品等11家企业12项产品再创福建名牌产品称号。荣获“中国古典工艺家具之都”称号,成为全国古典家具三大生产基地之一。

  农业生产。农业总产值达24.4亿元,增长5.8%。全县现有农业龙头企业21家、省级名牌农产品8个,国家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2个。茶果、食用菌等八大农业生产基地初步形成,台湾农民创业园列入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重点项目。林浆纸一体化原料林基地顺利推进,完成林地签约面积0.89万公顷。成立全市首家“山林权登记流转服务中心”,发放林权证3028本5.01万公顷。

  第三产业。旅游资源开发整合得到加强,菜溪岩风景区经营权转让工作顺利完成。全县全年接待游客6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7800万元。房地产业快速发展,商品房施工面积17.59万平方米,增长31.6%;销售面积4.94万平方米,增长22.4%。交通运输、商贸、通信、保险等第三产业稳步发展。  城乡建设。鲤城、鲤南城区建设完成投资6.9亿元,九隆商住楼、龙翔新城(一期)、温泉安置区基本竣工,兰溪南岸公园建成使用,仙游汽车总站、青少年课外活动中心等项目建设步伐加快。

城区路网建设全面铺开,八二五南街、南一环路、解放南路等主次干道建设加快推进,城区框架不断拉大。城区配套设施逐步完善,完成供水管网改造二期工程和兰溪两岸夜景工程。枫亭、郊尾、盖尾、榜头等重点集镇建设加快推进。农村公路建设完成投资9000万元,道路硬化率提高到96.3%。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全面完成,率先在全省实现农村“户户通电”。

  人民生活。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07亿元,增长9.2%。落实税改和惠农惠民资金7812万元,农民减负1.45亿元,人均减负154元。实施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转移农村劳动力24.4万人以上。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基本实现应保尽保。省、市扶贫开发重点村各类扶贫项目顺利实施,受益人口10多万人。

农村医疗用品实行统一配送,食品、药品安全状况趋向良好。  社会事业。连续3届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称号,实施国家、省市科技项目69项,获省市科技进步奖19个。2006年高考本科上线人数达3904人,本科万人口上线数达37.9人,超出省市平均水平。实施中小学危房改造项目19个,竣工面积1.5万平方米,新建校舍面积2.1万平方米。

文章TAG:公明升级改造过半光明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