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管理 > 问答 > 管理知识 > 建设工程还有什么保函,常见的工程保函种类

建设工程还有什么保函,常见的工程保函种类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27 07:38:50 编辑:管理知识 手机版

保函数字化即充分利用数字信息处理技术,将数字化贯穿保函申请至使用全过程,在保函电子化基础上实现保函办理流程层面的全数据化再造和保函使用层面的数据化指令革新。在工程建设领域,保函数字化能够有效杜绝虚假保函现象。针对工程建设领域的假保函现象,保函数字化首先在开立环节用数据服务代替人工跑腿,并借助大数据辅助下的监管体系杜绝人工参与,从根本上杜绝了假保函的出现;其次通过加密技术实现数据全程在线加密传输,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协同性和可利用性;最后在核保环节对保函的真实性、合法性、有效性进行联网核实,全面消除接收假保函的风险。

不难发现,保函数字化不仅是保函电子化的进一步发展,也是基于提高交易效能、构建多方共治、落实“互联网 监管”等更高价值目标的一种治理创新。四、保函数字化意义深远随着数字保函的推广应用,保函数字化也为保函大数据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数字保函自2018年率先在大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运营以来,其安全性、便利性、经济性很快为实践所证明,因此逐渐在其他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推广开来。

其应用一方面拓展了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功能,能够实现保函的在线办理、在线提交、在线核验、在线理赔等功能;另一方面,保函数字化通过能够多维提炼数据、分析数字保函交易特征,辅助监管部门开展进场交易活动情况统计与分析、交易场所内违法违纪问题揭露与查处,成为公共资源交易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在工资保证金管理领域,2020年2月南京市在全国创新推出农民工工资支付保函电子平台以来,数字保函也逐渐在农民工工资支付担保中显露身手。

如在南京,通过与建筑工人管理服务信息平台对接,保函数字化既便利了监管部门对于工资保函的信息化管理,也提高了企业数据传递效率;通过与建筑业农民工工资支付系统对接,保函数字化既可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与优势,为更快、更科学识别欠薪规律与趋势提供数据支撑和科学指导,又有助于打造防欠薪一体化预警系统,筑牢欠薪防火墙。

工程保证保险相对于银行保函和担保保函有哪些优势?

工程保证保险相对于银行保函和担保保函有哪些优势

建设工程保证保险,是指在工程建设中由保险公司提供的一种以信用风险为标的的合同保证保险,其保障范围涵盖建设工程招标投标、合同履约、工程款支付、工资支付、缺陷责任期内的维修等阶段。在建设工程领域采用保险机制,早已是国际通行做法。截至2016年,工程保证保险在美国、加拿大、韩国、丹麦、意大利等国家皆占据了工程担保市场的一半以上。

这一险种也在2015年左右被引入国内,三年间已在我国24个省份铺开。2017年以来,这一术语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政策通告及专业报道中。随着试点地区实践成果的渐次显现,工程保证保险也逐渐被证明是建筑企业乃至整个建筑行业的福音。1、减轻建筑企业经营负担“保证保险”常常与“减负”、“释放保证金”等词携手出现。

这也是保证保险最初走入政策视野的重要原因——在名目繁多、数额巨大的现金保证金下,建筑企业大多不堪重负。以一项造价为两亿、工期为一年的工程为例。在整个建设过程中,企业需缴纳80万元投标保证金、2000万元履约保证金、600万元农民工工资保证金以及600万元质量保证金,合计3280万元,占造价的16.4%。

除了直接造成的资金占用外,被冻结的流动资金也间接抬高了企业的融资成本。按照保证金平均融资年化成本6.26%估算,四项法定保证金共带来了80万元×6.26%×⅓(投标保证金缴纳年份) 2000万元×6.26%×1(履约保证金缴纳年份) 600万×6.26%×1(工资保证金缴纳年份) 600万×6.26%×2(质量保证金缴纳年份)=239.55万元。

而保证保险具有与现金保证金同等的法律效力,且以其低于银行保函和担保保函的费率,为建筑企业省下不少成本:若在前例中采用保证保险,则企业仅需缴纳四项保函保费共计80万元×0.6% 2000万元×1% 600万元×3% 600万元×10%=98.48万元。(此处保证保险费率以工保网平台中信用良好的建筑企业为例)因此对于承建企业而言,保证保险具有减少资金占用、提高资金效益、避免降低授信的全面优势。

2、降低建设单位履约风险建筑企业通过投保保证保险将履约风险转嫁给了保险公司,保险公司也将通过专业的风险管控实现风险最小化。对于建设单位(业主)而言,这无疑再给工程质量安全添上了一重保险。为实现风险管理,保险公司一般会成立专业风险管理团队,或选择与第三方管理机构合作,以实现覆盖建设工程全流程的风险识别与评估、信息交流与监控以及缺陷修正体系。

文章TAG:保函建设工程工程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