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游戏 > 问答 > 游戏经验 > 古装女人如何化妆,古代女子如何化妆

古装女人如何化妆,古代女子如何化妆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14 18:38:51 编辑:游戏知识 手机版

​​那么,我们先来看看在古代女人的化妆台前一般会放哪些宝贝,简介一下最常用的三样法宝:中国古代女人是如何化妆?妆粉。综上所述,古代的女人卸起妆来真的比今日的我们轻!易!许!多!于是,古代卸妆洗脸比起化妆可说的就少了很多。由于题主问的是卸妆而不是化妆,古代化妆什么的我就只提一下化妆品的原料好了(其实是你不懂快承认吧懒汉子!)各朝各代女性化妆的风格和技艺都不大相同,人只有两只眼睛一鼻一口,也只能在这个地界做文章,所以化妆的几个方面基本上现代女性差不多,也可以分为:基础护理、打底、唇妆、腮红、眉妆以及其他几种奇奇怪怪的装饰手法(花钿、面靥、鸦黄、额黄等)。

古代女子用什么化妆?

古代女子用什么化妆

从出土的战国时期楚俑便可看出当时已有敷粉、画眉及胭脂的使用,“脂泽粉黛”一词,最早见诸《韩非子· 显学篇》,可见,2200多年以前就有“系列”化妆品了。 古代的农业社会一向自给自足,连化妆品也不例外,大都以天然植物、动物油脂、香料等为原料,经过煮沸、发酵、过滤等步骤而制成。比较起来,古代妇女没有今日女性幸运,她们没有现成的、琳琅满目的化妆品可供选择,但是这并不会减弱她们妆扮自己的意愿。

​​那么,我们先来看看在古代女人的化妆台前一般会放哪些宝贝,简介一下最常用的三样法宝: 中国古代女人是如何化妆?妆粉。古人擦的粉材料多选自“米粉”,除了米粉之外,还有铅粉。一般是将白铅化成糊状的面脂,吸干水分,碾成粉末或做成固体的形状,使用的时候就能涂成个大白脸。虽然有毒,但女人为了“一白遮百丑”似乎连命也搭上了,不惜每天服用微量的砒霜达到从里到外的美白效果。

在脸上搽粉古代称傅粉。中国古代妇女很早就搽粉了,这一直是最普遍的化妆方式。据唐书记载,唐明皇每年赏给杨贵妃姐妹的脂粉费,竟高达百万两!对于傅粉的方法,清初戏剧家李渔的见解颇为独到,他认为当时妇女搽粉“大有趋炎附势之态,美者用之,愈增其美”,“白者可使再白”,“黑上加之以白,是欲故显其黑”,鲜明地道出了化妆与审美的关系。

更值得深思的是,古人还把傅粉等化妆方式同道德修养相联系,指出美容应与自我的修身养性结合起来,如东汉蔡邕认为:“揽照拭面则思其心之洁也,傅粉则思其心之和也,加粉则思其心之鲜也,泽发则思其心之顺也,用栉则思其心之理也,立髻则思其心之正也,摄鬓则思其心之整也。”这种观点,不仅颇有见地,而且寓意深刻。 黛粉。

在战国时,还没有特定化眉毛的材料,女人们都用柳枝烧焦后涂在眉毛上。随后出现了“黛”,一种藏青色矿物。描画前必须先将黛放在石砚上磨成粉状,然后加水调和。 画眉是中国最流行、最常见的一种化妆方法,产生于战国时期。屈原在《楚辞·大招》中记:“粉白黛黑,施芳泽只。”“黛黑”指的就是用黑色画眉。汉代时,画眉更普遍了,而且越画越好看。

《西京杂记》中写道:“司马相如妻文君,眉色如望远山,时人效画远山眉。”这是说把眉毛画成长长弯弯青青的,像远山一样秀丽。后来又发展成用翠绿色画眉,且在宫廷中也很流行。宋朝晏几道《六么令》中形容:“晚来翠眉宫样,巧把远山学。”《米庄台记》中说“魏武帝令宫人画青黛眉,连头眉,一画连心甚长,人谓之仙娥妆。”这种翠眉的流行反而使用黑色描眉成了新鲜事。

《中华古今注》中说杨贵妃“作白妆黑眉”,当时的人将此认作新的化妆方式,称其为“新妆”。难怪徐凝在诗中描写道:“一旦新妆抛旧样,六宫争画黑烟眉。” 到了盛唐时期,流行把眉毛画得阔而短,形如桂叶或蛾翅。元稹诗云“莫画长眉画短眉”,李贺诗中也说“新桂如蛾眉”。为了使阔眉画得不显得呆板,妇女们又在画眉时将眉毛边缘处的颜色向外均匀地晕散,称其为“晕眉”。

还有一种是把眉毛画得很细,称为“细眉”,故白居易在《上阳白发人》中有“青黛点眉眉细长”之句,在《长恨歌》中还形容道:“芙蓉如面柳如眉”。到了唐玄宗时画眉的形式更是多姿多彩,名见经传的就有十种眉:鸳鸯眉、小山眉、五眉、三峰眉、垂珠眉、月眉、分梢眉、涵烟眉、拂烟眉、倒晕眉。光是眉毛就有这么多画法,可见古人爱美之心的浓厚。

胭脂。这东西从商朝就有了,是古代的口红,原料是一种叫“红蓝”的花朵,与妆粉调和后也可当腮红使用。后来人们在这种红色颜料中加入了牛髓、猪胰等物,使其成为一种稠密的脂膏,从此胭脂的脂才有了真正的意义。 古代称口红为口脂、唇脂。口脂朱赤色,涂在嘴唇上,可以增加口唇的鲜艳,给人健康、年轻、充满活力的印象,所以自古以来就受到女性的喜爱。

这种喜爱的程度可以从《唐书·百官志》中看到,书中记:“腊日献口脂、面脂、头膏及衣香囊,赐北门学士,口脂盛以碧缕牙筒。”这里写到用雕花象牙筒来盛口脂,可见口脂在诸多化妆品中有着多么珍贵的地位! 口脂化妆的方式很多,中国习惯以嘴小为美,即“樱桃小口一点点”,如唐朝诗人岑参在《醉戏窦美人诗》中所说:“朱唇一点桃花殷。

” ​ 唐朝元和年以后,由于受吐蕃服饰、化妆的影响,出现了“啼妆”、“泪妆”,顾名思义,就是把妆化得像哭泣一样,当时号称“时世妆”。诗人白居易曾在《时世妆》一诗中详细形容道:“时世妆,时世妆,出自城中传四方,时世流行无远近,腮不施朱面无粉,乌膏注唇唇似泥,双眉画作八字低,妍媸黑白失本态,妆成近似含悲啼。

”这种妆不仅无甚美感,而且给人一种怪异的感觉,所以很快就不流行了。 唐宋时还流行用檀色点唇,檀色就是浅绛色。北宋词人秦观在《南歌子》中歌道:“揉兰衫子杏黄裙,独倚玉栏,无语点檀唇。”这种口脂的颜色直到现代还在流行着。当然,无论是朱赤色还是檀色,都应根据个人的不同特点,不同条件来适当加以选择使用,千万不能以奇异怪状的时髦为美。

除了上述常用的三种手法, 另外还有不少配饰妆的特技, 譬如: 花钿这种化妆方式又称花子、面花、贴花,是贴在眉间和脸上的一种小装饰。 关于花钿的起源,据宋高承《事物纪厚》引《杂五行书》说:南朝“宋武帝女寿阳公主,人日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经三日洗之乃落,宫女奇其异,竞效之”。

因故称之为“梅花妆”或“寿阳妆”。 至宋朝时,还在流行梅花妆,汪藻在《醉花魄》中吟:“小舟帘隙,佳人半露梅妆额,绿云低映花如刻。” 贴花钿成风也是在唐朝。花钿是用什么做成的呢?古时候做花钿的材料十分丰富,有用金箔剪裁成的,还有用纸、鱼鳞、茶油花饼做成的,最有意思的是,甚至蜻蜓翅膀也能用来做花钿!如宋人陶谷所著《潸异录》上说:“后唐宫人或网获蜻蜓,爱其翠薄,遂以描金笔涂翅,作小折枝花子。

”可见古时妇女的化妆方式不仅丰富,而且别出心裁,不拘一格。花钿的颜色有红、绿、黄等,大家熟悉的《木兰辞》中就有“对镜贴花黄”一句。花钿的形状除梅花状外,还有各式小鸟、小鱼、小鸭等,十分美妙新颖。 额黄额黄,又叫鸦黄,是在额间涂上黄色。这种化妆方式现在已不使用了,它起源于南北朝,在唐朝盛行。据《中国历代妇女妆饰》中记:这种妆饰的产生,与佛教的流行有一定关系。

南北朝时,佛教在中国进入盛期,一些妇女从涂金的佛像上受到启发,将额头涂成黄色,渐成风习。南朝简文帝《美女篇》云:“约黄能效月,裁金巧作星。”这里说的约黄效月,就是指额黄的化妆方式。唐朝额黄盛行时,温庭筠在诗中吟出“额黄无限夕阳山”之句,李商隐也写道:“寿阳公主嫁时妆,八字宫眉捧额黄。”唐朝牛僧孺在《幽怪录》中还专门记述了神女智琼把额头化妆成黄色的故事。

古代女子是如何化妆的?

古代女子是如何化妆的

北朝民歌《木兰诗》中有一句叫做“对镜贴花黄”,说的就是古代女子在深闺里梳妆打扮的场景。实际上,古代女子梳妆打扮不是直接对着梳妆台的,而是对着梳妆台上的镜架来臭美的。诺,镜架就是这个黄花梨镜架 香港 嘉木堂藏品 源于《紫禁城》我们再来看看繁复又精致的镜台,先看一下《牡丹亭还魂记》插图里的镜台折叠式镜台《牡丹亭还魂记》[惊梦] 源于《紫禁城》镜台是长这样的打开之后它是这样的黄花梨折叠式镜台 香港 嘉木堂藏品 源于《紫禁城》这么漂亮养眼的镜台放在梳妆台上,我想古代女子会梳妆打扮好久吧~~~~~该回答资料摘选自文藏头条号《明式家具|古代人的收纳箱》。

古代的美人是如何化妆的?

古代女子用什么化妆

古代女子,大多以白为美,为了美白,路子野得很。要么白,要么白死。首先推出一款无毒无公害的美白利器,口味极重,俗称“鳄鱼粪”。当然这需要鳄鱼的大力配合。新鲜的鳄鱼产物,风干后混合淀粉,琼鸟的粪便,效果特别好。还有一款利器,名字非常好听的,叫飞云丹,主要材料是水银,有毒……据传,秦穆公的女儿弄玉,对此物极为着迷。

服用一颗,脸色能白好几度。当时的姑娘们,还经常配着砒霜一起吃……效果更好,连脸上的青筋都能看得到。死不可怕,脸黑着死才可怕……当然,还有残忍的,放血!不过可不是一把大砍刀戳在大动脉,而是用水蛭来放血。很多贵妇在开party之前,会让专门的医师,在耳朵后面放一条水蛭,被吸血后会脸色苍白,人见人怜。如果说上面的方法,实操起来有点复杂,那么这一款是懒人必备,它就是铅粉,一抹就见效,想白哪里白哪里。

古代没有化妆品,女人是怎样化妆的?

古代女子是如何化妆的

中国女子化妆的历史说起来已经很久了。秦汉的质朴,魏晋的雅逸,唐代的奢靡,宋代的淡雅,都是说的女人的化妆。看李清照《丑奴儿》可以知,李清照弹琴向丈夫倾诉,之后对着菱花镜子化了淡淡的妆。可见,宋代的化妆最高境界应该是“淡淡妆”。 那么问题来了,古代没有化妆品,古代女子是如何化妆的呢?唐朝诗人元稹在《恨妆成》中是如此描述:敷粉、抹胭脂、画黛眉、点额黄、画面靥、描斜红、点口脂。

这七步化妆,对现代女性来说也是望尘莫及的。敷粉与现在打粉底类似,是古代女子化妆的第一个步,毕竟敷粉是“一白遮百丑”;抹胭脂就是在敷粉后用腮红饰面,一般只有舞姬、宫人才会用此法;战国时期,女子一般会用烧焦的柳枝画眉毛,画眉毛后使面部更加立体。唐代,女子一般会画“柳眉”和“月眉”;点额黄就是在额头贴上梅花的花瓣,看起来显得更加娇俏。

唐朝,女子开始用金箔、银箔或是昆虫的翅膀等剪出花样贴在额头;画面靥(酒窝)就是在面颊两旁点缀出各种形状;描斜红是在眼角旁画出一条红色的月牙形。点口脂就是抹口红,古人十分钟爱口红,在唐代,供制作口红的植物就多达二三十种。古代女子崇尚“小口”,先用白色打底以覆盖唇色,后用口脂在嘴唇正中回出唇形,就是所谓的“樱桃小嘴一点红”。

中国古代女子从什么时候开始美容化妆的?

历史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但有些事物,从古到今,一直保持着原来的模样,比如,女子爱美,喜浓妆淡抹。天生丽质的美貌并非人人可得,大多数的女子只有通过人为的装点,才能博得异性的好感。早在原始社会时期,人类就开始利用一些特别的东西来装饰自己,比如特殊的小石子、贝壳或者兽牙等制作而成的串珠。从出土的战国楚俑,便可看出当时敷粉、画眉以及胭脂的使用,《韩非子·显学篇》中,有“脂泽粉黛”一词,可见,早在2200多年前,已经有女子用的“系列”化妆品了。

古代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主,所以这些化妆品从原料到成品,大多以天然植物、动物油脂、香料等为原料,经沸煮、发酵、过滤等步骤而制成。那么,古代女子的化妆台上会有什么化妆品呢?这里就给大家简介一下几种常用的化妆品:1.妆粉简单来说,使用后,能领女子脸变得很白,也就是达到美白的效果。妆粉有两种,除了普遍使用的“米粉”外,还有铅粉,而所谓的洗尽铅华,便是把脸上的铅粉给洗掉。

值得注意的是,铅粉是有毒性的,但为了达到“一白遮百丑”的目的,即便有生命危险,古时的不少女子,也不惜每天服用微量的砒霜来达到从里而外的美白效果。2.黛粉在战国时期,还没有出现化眉毛用的材料,当时的女子就用柳枝烧焦后涂在眉毛上。后来出现了一种名为“黛”的藏青色矿物,用黛描画眉毛前,先将黛放在石砚上磨成粉状,然后加水调和,类似于现在女性用的眉笔眉膏之类的。

3.胭脂胭脂,可以理解为古代的口红,原料是一种名为“红蓝”的花朵,与状粉调和后也可以当腮红使用。后来,人们在这种红色颜料中加入了牛髓、猪胰等物,使之成为一种稠密的膏脂,此后胭脂中的脂才有了真正的意义。可见,虽然古代女性没有现代社会女性幸运,没有现成、琳琅满目的化妆品可供选择,但这并不会影响她们妆扮自己的意愿。

古代的女人有卸妆水之类的东西吗?她们是怎么卸妆的?

先让我们来看一看《红楼梦》里的姑娘们是怎么化妆的。又见袭人特特的开了箱子,拿出两件不大穿的衣裳,忙来洗了脸。宝玉一旁笑劝道:“姐姐还该擦上些脂粉,不然倒象是和凤姐姐赌气的似的。况且又是他的好日子,而且老太太又打发了人来安慰你。”平儿听了有理,便去找粉,只不见粉。宝玉忙走至妆台前,将一个宣窑磁盒揭开,里面盛着一排十根玉簪花棒儿,拈了一根递与平儿。

又笑说道:“这不是铅粉,这是紫茉莉花种,研碎了兑上香料制的。”平儿倒在掌上看时,果见轻白红香,四样俱美,扑在面上也容易匀净,且能润泽,不象别的粉涩滞。然后看见胭脂,也不是一张,却是一个小小的白玉盒子,里面盛着一盒,如玫瑰膏子一样。宝玉笑道:“铺子里卖的胭脂不干净,颜色也薄,这是上好的胭脂拧出汁子来淘澄净了,配了花露蒸成的。

只要细簪子挑一点儿,抹在唇上足够了,用一点水化开,抹在手心里,就够拍脸的了。”平儿依言妆饰,果见鲜艳异常,且又甜香满颊。宝玉又将盆内开的一支并蒂秋蕙用竹剪刀铰下来,替他簪在鬓上。这一段出自第四十四回,《变生不测凤姐泼醋,喜出望外平儿理妆》。凤姐生日那天,贾琏和鲍二家的媳妇偷情,调笑夸赞平儿时,被凤姐撞破。

凤姐乘着酒意打了平儿,平儿委屈得哭花了妆,宝玉终于得了机会在平儿面前尽一尽心。我们的宝二爷有个“爱红”的毛病,就是喜欢吃胭脂(包括胭脂盒里的和…丫鬟嘴上的…),这胭脂都敢入口了,卸不干净想必也对皮肤伤害不大。前面那段引用文字一带而过地提到了平儿洗脸,也就是卸妆的部分。在第二十一回中,曹雪芹较为详细地描写了宝黛湘三人晨起洗漱的过程。

宝玉又复进来坐在镜台旁边,只见紫鹃翠缕进来伏侍梳洗。湘云洗了脸,翠缕便拿残水要泼,宝玉道:“站着,我就势儿洗了就完了,省了又过去费事。”说着,便走过来,弯着腰洗了两把。紫鹃递过香肥皂去,宝玉道:“不用了,这盆里就不少了。”又洗了两把,便要手巾。翠缕撇嘴笑道:“还是这个毛病儿。”宝玉也不理他,忙忙的要青盐擦了牙,漱了口。

宝哥哥用妹妹们的洗脸水,是不是很高端的香艳?回神!这段的重点是——“香肥皂”。清朝时,肥皂等清洁洗浴物件早已经比较完备了。孙思邈在《千金翼方》中说:“面脂手膏,衣香澡豆,仕人贵胜,皆是所要”,孙思邈可以算是唐朝人,唐代已是如此,清代化妆品的发展更是可见一斑。贵族们的清洁技能满足了日常需求后,就有了更雅更奢的追求。

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古代贵族们生活里的精致,恐怕已经超乎了现代人的想象。《红楼梦》中有不少相关细节,我印象比较深的是贾府一大家子在藕香榭赏菊花吃螃蟹一回,蟹肉油腻,提早预备来洗手的东西是“菊花叶儿桂花蕊熏的绿豆面子”。来跟我念,“菊花叶儿”“桂花蕊”“熏的”“绿豆面子”,定语都有九个字,随意感受下。

是不是想把家里的蓝月亮威露士都扔了?!我国传统化妆品如《红楼梦》中所展现的一般,一直在走绿色护肤路线,所以卸妆并不像如今这样重要。早在远古时代人类就开始知道用矿石粉末在面上进行彩绘,进入文明时代之后更是着意对面容进行修饰。我国古代女性的面妆美容活动自先秦时代初具雏形,到魏晋南北朝时迅速发展,到唐末五代、北宋前期达到鼎盛,元明清时期发展步伐逐渐缓慢下来,直到到清代中后期才被西方传入的化学类美容产品逐步取代。

由于题主问的是卸妆而不是化妆,古代化妆什么的我就只提一下化妆品的原料好了(其实是你不懂快承认吧懒汉子!)各朝各代女性化妆的风格和技艺都不大相同,但是人只有两只眼睛一鼻一口,也只能在这个地界做文章,所以化妆的几个方面基本上现代女性差不多,也可以分为:基础护理、打底、唇妆、腮红、眉妆以及其他几种奇奇怪怪的装饰手法(花钿、面靥、鸦黄、额黄等)。

基础护理的面脂和面膏基本上是用动物油配合中草药制成的。底妆也就是“粉”,有米粉、胡粉(铅粉)、紫茉莉籽粉三大类。米粉是用米作为主要原料碾磨成粉。后来铅粉的毒害被人们发现,铅粉就被嫌弃了,上流人士都在追求可持续性护肤,于是铅成了使妆粉不固结的添加剂,主要原料还是精挑细选的各种米。有人记下了慈禧太后专用的白粉的制作方法,极其精细考究,在新上市的白米外还要加上颜色已经微微发紫的陈米。

壮哉我西太后,深谙百年之后紫色隔离修容秘法,不愧是美容养颜界地位最高的人。紫茉莉籽粉,基本上明清才出现,就是我们宝二爷藏着的那种,据说饱含VCVE油酸亚油酸氨基酸什么的,对护肤大大滴好。另外,粉妆里较常用的还有鹿角粉、蛤粉、滑石粉、珍珠粉,还有传说中水银做的银粉和金龟子做的金粉。口脂唇脂一开始使用朱砂和动物油脂来制作,汉代以后发明了胭脂,是用红蓝花、紫草、山花、紫茉莉、紫铆等红色染料的汁液混合其他原料制成。

即可点唇,又可涂面。腮红什么的基本就是胭脂,如上。红色的玫瑰、蔷薇、石榴花等亦可做胭脂。画眉用的眉墨,石黛、青黛、螺子黛、黛黑、铜黛、螺子黛等等,都是矿物。以上化妆品的特点就是——看起来又好卸又不伤皮肤啊!甚至古人贴花钿用的胶叫“呵胶”,鱼鳔治成,卸妆时热水一敷就下来了。综上所述,古代的女人卸起妆来真的比今日的我们轻!易!许!多!于是,古代卸妆洗脸比起化妆可说的就少了很多。

最早人们用来洗脸的是淘米水,《礼记·内则》记载:“三日具沐,其间面垢,燂潘清靧”,“潘”就是温热的米汁。唐代时,发明了澡豆,孙思邈在《备急千金方》和《千金翼方》中提到澡豆的制作方法:“令人面手白净澡豆:白鲜皮、白僵蚕、白附子、白芷、芍劳、白术、青木香、甘松香、白檀香……鸡子白、面,右贰拾味先以猪脂和面暴令干,然后合诸药捣筛为散,又和白豆屑二升。

用洗手面,十日内色白如雪,二十日如凝脂。”;王寿的《外台秘要》将“面脂澡豆”单列了一卷来说明;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中也讲到澡豆制法:“十月采荚(肥皂荚)煮熟,捣烂和白面及诸香做丸,澡身面,去垢而腻润,胜于皂荚也”。另外还讲到“洗面、涂擦、按摩”等诸多方法。结论:由于古代女人所用化妆品的特性,卸妆时,用澡豆或者肥皂正常洗脸就可以了。

文章TAG:古装女人如何化妆古代女子如何化妆古装女人如何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