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游戏 > 问答 > 游戏经验 > 大炮光是哪里的,洪大炮是哪里的

大炮光是哪里的,洪大炮是哪里的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21 01:04:37 编辑:游戏知识 手机版

到了第一次鸦片战争时,虎门要塞的“红衣大炮”重达8000斤,江阴要塞的大炮更是达到了万斤,它们的制作工艺早已远远落后于西方的船坚炮利,200年前大杀四方的“红衣大炮”已风光不再,再也无法抵御列强的入侵。由于炮弹的初速度非常高,对炮管的内壁磨损的非常厉害,所以巴黎大炮的炮弹都是按顺序编号的,每一发都比上一发的直径大,最后的炮弹口径将达到240毫米。

世界上射程最远的炮叫什么?

世界上射程最远的炮叫什么

巴黎大炮(Paris-Geschütz),该炮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德国为轰击巴黎而建造的,在1918年3月~8月期间服役。巴黎大炮巴黎大炮口径238毫米,长34米,射击仰角55度,重量达到256吨,由德国知名的克虏伯兵工厂生产。有效射程130千米,可将重量约125千克的弹丸,发射到40公里的高空,通过进入平流层来增加的炮弹的射程。

巴黎大炮由于体积巨大,被安装在了列车上,沿铁路进行机动,同时也增加了其隐蔽性。1918年3月29日遭到炮击圣杰维圣波蝶教堂1918年3月21日上午7时18分,德军用巴黎大炮轰击了法国巴黎塞纳河码头,整个时间持续15分钟,巴黎方面共发现21枚弹壳。起初,法国方面以为是遭到了齐柏林飞艇的袭击,但在当天并未发现飞艇踪迹。

此外,从现场散落弹壳判断,用于攻击的武器属于炮弹而非炸弹,之后,法国方面派出去的侦察机确定了德国用于攻击的武器“巴黎大炮”。1918年3月29日,德国用巴黎大炮再次炮轰巴黎,其中一枚炮弹击中了圣杰维圣波蝶教堂屋顶,坍塌的屋顶导致88人死亡,68人受伤,这也是巴黎大炮造成的最大伤亡事件。据资料显示,在巴黎大炮对巴黎进行的炮击中,共造成300余人死亡,900多人受伤,对法国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威慑。

K12列车炮,可以看作是巴黎大炮改良版到1918年8月,随着协约国向德国的推进,德国将巴黎大炮进行了拆解,该炮相关部件并未并为落到协约国手中。1918年11月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德国虽然受到凡尔赛条约限制,但从巴黎大炮中获得的经验,还是被其用到了K12列车炮之上,K12列车炮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还被用来炮击英国。

清朝德国克虏伯大炮是怎么发射的?

清朝德国克虏伯大炮是怎么发射的

有关近代军事的问题问海研会就对了,陈悦来解答。清末时代进入中国的克虏伯火炮,种类非常多,但是发射操作方法上基本相似,下面根据历史上北洋海防炮台的克虏伯大炮操作规程,以其中的要塞炮为例,做个简要的说明:第一步:开炮闩(克虏伯火炮炮闩打开时的状态。左侧拽出的物体就是炮闩,可以留意在炮闩上有一处圆形的内凹,那里就是火门,发火管就从那里装入)众所周知,克虏伯大炮采用的是横楔式炮闩,是从火炮尾部的侧面开合。

用专用的开闩扳手套到炮闩外表面的转闩螺杆头上进行旋转,炮闩会慢慢移出,等限位铁链拉直(一头挂在炮闩外表面,一头挂在炮身上),开炮闩就告完成。第二步:察看炮闩、炮膛,装引火主要是检查炮闩体上有没有污垢,炮闩中的拉火管中有没有污垢,炮闩上的气密部件(钢圈、钢底)是否牢固,有没有伤损,炮膛有没有烧蚀痕迹等等。

如有,必须立即处理。在检查完毕后,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装引火,也就是发火管。前面有朋友说克虏伯大炮点火是靠药捻子,那纯属扯。克虏伯要塞炮所用的引火管称为螺丝拉火,属于摩擦点火装置,从炮闩后部的火门管拧入,露出一个铜丝圈(发火管内安装有火药,中间穿入一根铜丝,铜丝在管外弯成一个圆圈)。第三步:装弹克虏伯大口径要塞炮的炮弹为弹药分装式,即弹头和发射药包分开,装填时的顺序是先装弹头,后装药包。

除此之外,在装弹之前,需要先往炮尾里套上一个称为子药筒的特殊部件。据此大致的次序是:(炮尾后方,与白色的炮身颜色不一的那个大套筒就是子药筒)(子药筒全貌。装弹前要把这个套筒先塞进炮尾)1、将子药筒塞进炮尾。所谓的子药筒,实际上就是一个钢套筒。因为克虏伯大炮的炮闩是横楔式,当炮闩往一侧转出打开后,炮尾的另一侧就露出一个大缺口,另外克虏伯大炮炮尾的内径要大于炮膛内径。

如果直接往里面怼弹头,因为炮尾内空间大,弹头在里面就会咣当,甚至擦着、碰着,所以要先塞一个内径和弹头直径相配合的套筒进去,作为装弹药的限位“轨道”。(克虏伯运弹车三视图)2、将弹头装入炮膛。大口径要塞炮的弹头重量很大,动辄上百斤,会配有专用的运弹装置,即运弹车或运弹盘(类似小担架造型,底部带有轮子的称为运弹车,没有轮子的,用两人一前一后抬着的,叫作运弹盘)。

(运弹车和弹头被炮架上的吊杆移动到炮尾的情景)(克虏伯火炮炮尾的两只“鹿角”。鹿角上有两道弯,靠里的一道用来挂住子药筒上的挂钩,靠外的一道用来挂住运弹车的挂环)弹头装在运弹装置上运到火炮后方之后,会用火炮炮架上的专用吊臂将弹头连同运弹装置一起吊起,移送到炮尾。再将运弹装置的一端固定到炮尾后(克虏伯大炮炮尾装弹口左右有两个外形像鹿角一样的挂钩,子药筒、运弹装置上有对应的挂钩和套环,可以套在上面固定)。

然后用专门的送弹杆将装在运弹装置上的弹头用力推入炮膛,以感觉到弹头卡到膛线为准。(为了方便装弹,运弹车/运弹盘的表面会涂抹一层肥皂或凡士林)(克虏伯火炮专用的发射药包皮筒)3、将药包装入炮膛。发射药装在专用的皮筒里运到炮尾,而后把皮筒上的盖子取下,用专用的送药杆把筒里的药包用力推进炮膛(发射药包装填时不能推得太靠里,尤其是不能紧贴到前面的弹头)。

第四步:关炮闩弹头、药包安装完毕后,将之前装在炮尾的子药筒、运弹装置全部撤走,而后用专用扳手转动炮闩上的转闩螺栓,使炮闩重新关合就位。当以上各步骤完成后,炮架上的其他炮手撤离,各种无关杂物移除,炮长站到护身板(克虏伯要塞炮的炮尾部,通常有一面类似盾牌一样的钢板构造)后方,手里牵一根拉火绳(绳子的一头连接在炮闩火门外露出的引火管铜圈上),做好瞄准、发射准备。

第五步:瞄准根据测距手测得的目标距离,按照炮长口令,俯仰手根据炮表,转动火炮侧面的俯仰转轮,对应调整火炮的仰角。(炮长站在护身板后方,手牵拉火绳,眼睛看着炮尾上的表尺进行瞄准)(克虏伯火炮上的瞄准装置。炮耳前方可以看到两根尖锐的准星,在炮尾附近可以看到两个用于安装表尺的基座)此后,炮长开始瞄准。克虏伯要塞炮上的瞄准装置,类似于步枪。

在火炮炮耳轴附近的炮管上方,左右各有一根准星。在火炮炮尾左右,左右各安装有一根表尺。炮长瞄准时,以表尺顶端的缺口对准准星顶部的尖端,再瞄准目标,三点一线。作为配合,根据炮长的口令,横移手在炮尾转动火炮的移动装置,调整火炮的转向角度。第六步、发射在所有工作完成,瞄准完毕后,炮长用力拽发火绳,引火管内的那根铜丝会被拽出,在铜丝拽出的过程中,摩擦发火。

一战的巴黎大炮是一种怎样的存在?

的巴黎大炮是一种怎样的存在

“巴黎大炮”又叫作“威廉皇帝炮”,是一战德国克虏伯制造的当时最大的火炮,该炮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将95千克的炮弹打到130千米的距离,这意味着德军可以在己方战线之内就可以炮击法国的首都巴黎。该炮重达256吨,炮管口径达210毫米,操作这门炮需要80名士兵,其炮管长度达到了惊人的37米。由于炮弹的初速度非常高,对炮管的内壁磨损的非常厉害,所以巴黎大炮的炮弹都是按顺序编号的,每一发都比上一发的直径大,最后的炮弹口径将达到240毫米。

该炮在1918年3月到8月,一共发射了367 枚炮弹,一半都落在了城市的边缘,造成了法国平民256人死亡,620人受伤,其造成的损失非常轻微,但是它对法国民众造成的心理上的影响是巨大的。该炮最大的一次战果就是在3月底一枚炮弹直接命中了巴黎附近的一所教堂的屋顶,导致100人丧生,由于不知道炮弹是从哪里打来的,所以造成了非常大的恐慌。

清代的红衣炮是一种什么样的武器,它的威力如何?

回答者: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 桂强 红衣大炮又称“红夷炮”,是明代后期从欧洲传入中国的一种大型前装火炮。后来因清廷忌讳“夷”字,所以改称红衣大炮。红衣大炮是一种前装火药的滑膛炮,发射时需要从炮口装填火药,并要用木棍压实,然后再把炮弹放入膛内,点燃引信。炮弹在膛内的高压下射出炮口,攻击敌人。红衣大炮虽然存在射速慢、精准差、炮体笨重等缺陷,但是在设计上确实有其优点,比如在炮身的两侧铸有炮耳,方便调节射角,再配合火药用量也可以调节射程。

(红衣大炮)红衣大炮在那个时代威力还是蛮大的。在清代每年的5月16日,要隆重举行火炮的册封典礼,届时受过封的大炮必须移到靶场上鸣放九声,以谢恩典。每年的秋季9月,还要在卢沟桥进行操炮。据史料记载,炮弹出膛后,火光四射,声如雷鸣,烟尘弥漫,能击中几百步开外的目标。(红衣大炮)红衣大炮在满清取得天下以及对外的战役中都立下了赫赫战功。

在清军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自此凡遇行军,必携红衣大将军炮”。这是因为在对明军的作战中,深刻的认识到了火器的威力。在1626年的“宁远之战”中,八旗军首次败于明军,很大程度上是受挫于红衣大炮的威力。1631年,女真人仿造首门红衣大炮成功,自此之后大力铸造火炮用于对明军作战。康熙帝在位时,还铸造了900余门火炮。

红衣大炮在清朝前期对俄战争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康熙帝在平定“三藩之乱”后,也开始着手解决东北边疆问题。1685年,康熙派遣都统公彭春、副都统郎谈等人统兵,从水路两路进取沙俄盘踞的据点雅克萨。清军在包围雅克萨之后利用安置在城北及东西两翼的红衣大炮向城内轰击,城内的沙俄哥萨克兵伤亡惨重,城墙也被轰塌了几处,沙俄士兵见城池不可守,只好投降。

(城墙上的红衣大炮)红衣大炮一直到康熙时期,还处于世界先进水平,此时中西方的武器装备水平相差的还不是很大。但是在此后的很长时期内,清军的武器装备都没有大的变化,和康熙时期相比,雍正朝火炮铸造寥寥无几,主要是调用旧炮供各地使用。这样一来,中西差距越来越大,到了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西方列强用舰炮轰开了中国的国门。

是军舰上的大炮厉害还是陆军的大炮厉害?为什么?

这件事毫无悬念,在大部分情况下,即便是相同的口径,军舰上的舰炮也可以甩陆军火炮几条街。先来一炮吓唬下大家:这并不是一个动图在循环播放开一炮的场景,注意甲板上抛出的炮弹壳,就会发现这门海军炮的射速之高了。海军和空军区别于陆军是先进的军种,其特征就是海军和空军的士兵在很久很久之前就已经靠按下按钮来歼灭敌人了。

对比海军开炮,陆军开炮和大清朝的时候区别就不大了。看上面的动图,这是1903年的克努伯75mm炮。现代士兵的动作和炮的状况是不是都很“传统(古老)”?海军炮、陆军炮的评价体系其实是不一样的,两者都有各自的侧重点。我们看到一门155mm的重炮,在口径之外首先就会第一个想到这门炮的重量。例如很经典的M114 155mm榴弹炮它的重量是5.6吨,只需要11个人就能带着在各种地形上跑起来。

装有更长炮管有更大射程的155mm M1918MII炮则重量达到了13吨。开炮前需要卸掉后轮,移动的时候装上后轮用车拉着跑。更高级别的M1 155炮,则是带有6个轮子13.8吨的大家伙了。为啥炮都这么重呢?主要是重炮需要制退。用重量来抵消掉开跑的时候巨大的后坐力。否则就成了这样的东西:打一炮就要校准一次,并且火炮大部分能量消耗在让炮跳起来上面了,射程也很难保证。

于是重就成了炮的一个永恒主题。但除了要塞炮之外,大部分的陆军炮还是要跟着陆军不断地转移阵地的。这时候重又成了一个让炮兵头疼的问题。世界上有很重很重的陆军炮,重到,如果想转移炮位,需要修一条铁路。这东西是真的好,好到了一炮定乾坤,可以只需要一炮就决定一场战斗的胜利。但也的确让人发愁,有那些修铁路的时间,一场战役都可能打完了。

所以说这种大炮在战场上并没有机动性。因此目前大多数国家都不研制了。上面说的就是古斯塔夫火炮,本身重量达到了1350吨,口径800毫米,一枚炮弹的重量为7.1吨,开一炮的时间需要准备45分钟。伺候这门炮需要2500名士兵。其中一大部分是来铺铁路的。珍贵的开炮视频有两段,大家可以看看体会体会:所以说大炮的重量是炮兵看中的一个决定性因素,它让火炮更具有威力,也阻碍火炮在战场上移动。

由于船的先天优势,海军炮对于重量并不敏感,炮再重只要不把船弄沉了,依旧是可以拉着满世界跑的。所以类似于极限的古斯塔夫炮的1350吨,对于舰炮来说就是毛毛雨了。例如衣阿华级战列舰,它的三联装炮塔重量达到了3320吨,炮塔中的一门炮重量就达到了121吨。这个重量在陆军炮兵是不可想象的。即便是为了防止敌方舰炮击毁自己的炮塔以及阿华级的炮塔装备了厚达半米的装甲。

除去这些额外的结构这门炮的重量也是客观的。于是虱子多了不愁,再加一些重量也无所谓了。这门炮就已经借助机械的力量搞成了接近于全自动操作的模式,射速也大为提高,一分钟可以打两发炮弹。在美军的战列舰上一口气装三个炮塔,他们还计划着建造蒙大拿级战列舰,要弄四个炮塔。406mm的三联装炮还不是极限,还有460mm的大和级压着美军的衣阿华呢,其实大和也不是终点,日本在二战末期也在搞超大和——舰炮口径510mm。

如果不是二战航空母舰将战列舰“截了个胡”,现在还不知道战列舰会发展出多大口径的火炮的。陆地上800mm炮绝对不是尽头。当然了,即便是在相同口径下,舰炮也有自己的优势,并不怕重,所以各种buff就可以无限的加到舰炮上。自动装弹机、水冷装置都已经在舰炮上普及了,舰炮就有了更高的效率,也就有了开头吓唬大家的开炮姿势。

当今战场上,喀秋莎火箭炮还有几十年前那么大的威力吗?

感谢悟空小秘书问答邀请时至今日,已经再也没有喀秋莎火箭炮了。注意,喀秋莎火箭炮的发射方式是导轨,而现代的火箭炮的发射方式是管式发射!世界上第一个将火箭炮的导轨改为管式的国家是我们中国。苏联是喀秋莎火箭炮的诞生国,当他看到我们中国将火箭炮的导轨改为管式发射之后,大为赞赏。于是它也改为了管式发射。到现在为止,世界上再也看不到有导轨发射的火箭炮了,也就是说喀秋莎再也找不到了,所看到的都是管式发射方式。

明朝军队很少装备的红夷大炮,清朝军队为何要大规模使用?

红夷大炮的来历红夷大炮是16世纪初,欧洲国家制造出的一种火炮,和明朝自制的火铳相比,它具有以下优势:炮管长而厚力量足、射程远(达到500米)、射击精度高。这种威力强劲的武器配合固若金汤的城墙防御体系,曾经让明朝有效阻挡了后金骑兵的冲击。明万历末期,科技专家徐光启向皇帝建议引进西方“红夷大炮”,之后获得特批,成功买入了30门红夷大炮,并高薪聘请火炮操练师,准备大规模仿造。

然而,徐光启很快受到魏忠贤排挤被免除职务,仿造之事不了了之。30门红夷大炮被皇帝命名为“大将军”,18门镇守京都,剩下11门(另1门意外炸毁)全部送到关外前线宁远城。红夷大炮的威力宁远城守将正是名不见经传的新人袁崇焕。此人有坚定的忠君思想,坚决不投降。他制定了闭门不出的守城策略,配合11门架在城头的大炮,努尔哈赤的骑兵部队久攻不下。

还被袁崇焕打得狼狈不堪,宁远大捷使袁崇焕和红夷大炮一战成名。宁远大战一年半后,刚称帝不久的皇太极卷土重来,对锦州和宁远再次发动猛攻,攻坚时又再次失利。皇太极认识到了红夷大炮在凭城坚守方面的威力,于明崇祯四年(1631)组织一批汉族工匠成功仿制出了第一门红夷大炮,由于明朝把满族也称为“夷”,所以他们对“夷”字比较敏感,索性改成“红衣大炮”。

之后,皇太极组建汉军八旗,装备新式火炮,骑兵冲锋前发炮攻击的模式成了后金军队的新战法。明军仅存的一点武器装备优势也没有了,再也无法阻挡清军的步伐。清军入关后,与李自成展开激战。1644年,清军直接用红衣大炮炸开了潼关,顺利进军陕西,险要关隘在红衣大炮下再无用武之地,清朝的火器生产也因为频繁的战争达到了高潮。

红夷大炮的没落清乾隆以后,长久的太平生活使火炮搁置起来,没有及时更新,它的冲击力和八旗军的威力已大打折扣。到了第一次鸦片战争时,虎门要塞的“红衣大炮”重达8000斤,江阴要塞的大炮更是达到了万斤,但是它们的制作工艺早已远远落后于西方的船坚炮利,200年前大杀四方的“红衣大炮”已风光不再,再也无法抵御列强的入侵。

四野的大炮多数是来自战场缴获,为什么有人始终认为是苏联给的?

有人?是指谁?主要是最近一二十年,台湾公知,包括台独病菌,港独流氓,海外反华势力,国内公知带节奏,推波助澜,造谣生事,以“还原历史”为幌子,妄图颠覆国家政权,危言耸听,大搞历史虚无主义,颠覆历史文化传统,否定人民解放军的历史功绩,进而否定共产党的历史功绩。妄想李鸿章孝子贤孙继续统治国家!为腐朽势力助威呐喊!。

电视剧里用汽油桶做的土大炮,真的那么有威力吗,你是怎样认为的?

梁老师为您回答这个问题。这东西啊?大名飞雷炮,小名没良心炮。您光听这小名,就知道这炮的丧心病狂,当然这话可不是小编说的,而是被这炮炸过的敌人说的。吃过这没良心炮的敌人,不仅有国民党,还有美国人和英国人,南朝鲜人。大家伙一听后边这三位,就知道这飞雷炮还上过朝鲜战场。好了,废话不多说,咱直接进入正题。首先咱来了解一下这飞雷炮是咋来的。

话说飞雷炮这东西,大家伙都是打电影电视剧里头见到的,只知道这东西的威力挺巨大的。但您不知道的是,这飞雷炮不是随便一个人就能使用的,就电影电视剧里头您看到的,那完全是错误的,真要是那么使的话,炸药在原地就得爆炸,压根就不会飞出去的。伤不了敌人,伤的是自己。您还别不信,告诉您一声,能够使用飞雷炮的不是什么炮兵,正儿八经的能把这东西使用熟练的是工兵。

这完全就是一种技术活,但就算是这样,工兵使用不好,原地爆炸的例子那都有。具体是那场战斗,小编没找到资料,只是在资料当中看到这么一句话。说在一次进行攻击中,这飞雷炮在原地就炸了,当时就牺牲了七个人,这里头还包括一名工兵团的团长,另外还有好几个人受伤的。所以这炮不是一般人能用的。那么炮是咋发明出来的呢?这事还是解放战争时期的事了,素有西北王之称的胡宗南,在1947年带着国民党的部队就钻进了晋南地区。

胡宗南好不容易逮住机会了,进去之后,他那是可劲的修碉堡,炮楼子,大有一种用碉堡,炮楼子推进作战,最后拿下根据地的意思。咋说呢?那会咱解放军的武器装备,差老鼻子了,人手一支枪就不错了,您也别提什么重型武器大钢炮小钢炮的了,数量奇缺就不说了,炮弹也少的可怜。所以当时面对胡宗南这法子,咱解放军有点朝着刺猬下嘴,无从下手的意思。

当时应对胡宗南的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四纵队也是一筹莫展,啥招都用上了,效果不怎么明显。那么在这个时间段里头,第四纵队的工兵也在组织集训,当时的工兵有一个想法,如何才能降低作战过程中工兵的伤亡。工兵的工作大家伙都知道,修个路搭个桥的,敌人布置地雷上去排雷等等。你说属于后勤的吧,他有时候还冲在第一线,你说他的战斗效能吧,还低的可以,所以工兵一上战场伤亡率就高。

工兵的领导也很头疼这事,什么法子能把这伤亡率给降下来。这么一研究,大家伙就开始寻找战场上,那一块伤亡率高。工兵对那些个炮楼子,碉堡暗堡进行爆破的时候,伤亡率是最高的。那么有什么办法,能让工兵不用抵近爆破,咱远远的把炸药给丢过去的法子呢?当然大炮是最好的选择,但问题是咱没有吗?咋整!所以大家伙开始开动脑筋想法子。

那么在这次集训中,有一个叫聂佩璋的人,他是一名工兵连连长。和小编一样是醋老西山西人,早年间在东北的讲武堂学习过,学的就是工兵知识。后来在东北军做过工兵连连长,铁甲部队的大队长。所以他这人对于装甲和工兵技术门清那么聂佩璋在这个时候,他就在琢磨没有炮,那么有没有能够替代炮的东西呢?毕竟是科班出身,有着一套完整的知识链条,再加上这么些年丰富的战场经验。

他立马就想到了迫击炮,这迫击炮说到根子上就一个炮管子,一发炮弹。炮弹只要塞进炮管子,立马就会击发炮弹里头的发射药,从而把炮弹给弹出去。炮弹没有,可咱有地雷啊!没有炮管子,挖个土坑试试,也能凑活。想到就要做到,于是聂佩璋就带着一大群技术人员开始研究。最终研究出一个方案,在地上挖一个梯形的坑。具体怎么挖,小编就不告诉大家伙了,毕竟这玩意就是一个大杀器。

挖好之后,把地雷搁里头,然后参照迫击炮的发射原理,点火发射,哎!您还别说,就那地雷直接就飞出去一百多米,砸地上,咚的一声就炸了。当时大家伙都很开心,毕竟设想的东西还真就实现了,可聂佩璋开心是开心,但他明白这玩意,没有太大的实际价值。为嘛呢?就光这么一个坑,挖就挖俩小时,这也就算了,他还是一次性的。您就说吧,就战场上打的那么激烈,能给您匀俩小时给你准备?用了一次还就废了。

而且这抛射坑打出来的东西,还没有准确度,天知道他往哪里飞。但这个抛射坑不是说没有价值,他至少告诉了聂佩璋,这个原理是可行的,现在唯一的问题是要解决拿什么东西代替这土坑。问题还得解决炮管子的问题,可这玩意不好弄,思来想去的聂佩璋绝对用汽油桶试试,毕竟这玩意在战场上算是常见的东西,不管怎么说是铁皮的,好歹桶口是圆的吧!当然您要是直接拿汽油桶来使用,那还是不成的,毕竟皮太薄了,所以这些个拿来做飞雷炮的汽油桶都经过了加固处理,就连筒子的底部都做了加固处理。

当时还考虑到了,地雷这玩意,型号不同,个头也有大有小的,而且你找地雷他也不好找不是?于是聂佩璋就用炸药包代替了地雷。这么实验来实验去的,最终成型了。一个这样的飞雷炮能把六到八公斤的炸药包给抛出去,而且抛射的范围一般在一百到一百五十米的范围,比原来强多了,当然要是装药量搭配的足够好的话,最远能抛射三百米的距离。

这抛过去之后,能形成一个十米半径的爆炸圈,这个范围内的简易工事障碍物啥的,分分钟钟就被摧毁了,而半径二十米范围内的人,就算是侥幸没死,也会丧失战斗力的。那么这东西一诞生,人家也不叫飞雷炮,而是依据抛射坑的名字命名为抛射筒。后来大家伙发现这家伙攻城摧毁工事的能力,感觉抛射筒这么土的名字,能配的上咱的炮吗?毕竟他可是让咱免除很多解放军在拔除敌人火力点伤亡的利器,所以一个阳光大气上档次的名字才有了——飞雷炮!只是后来,用多了,国民党被炸的够呛,这才给起了一个没良心炮的诨号。

飞雷炮介绍完毕,接下来,咱就说说飞雷炮的实战效果。造出来之后,当年也就是1947年的九月十七号的时候,咱解放军在陕州东门这块进行攻城。当时聂佩璋就带着工兵连上去了,这可是飞雷炮的首战啊,您别说对手国民党了,咱的战士都没有见过,看到那大粗管子也好奇。也是薄皮大馅的,这管用吗?用事实讲道理,拉到城门口,对着国民党那主碉堡,连着就是几发。

“咚咚咚!”直接就把国民党军给打哭了。后来咱不是抓到一些个国民党军的俘虏:“啥呀?那是啥东西呀?你们哪来的那么些个大个火炮啊!炸的我们心肝脾肺肾都要碎了!”这是飞雷炮首次参战。既然飞雷炮在实战中取得了效果,这飞雷炮就开始进行推广。1948年的时候,中原野战在一次军事训练汇报演习,中野第四纵队(前身就是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四纵队),就把飞雷炮作为一个演示进行了汇报。

当时陈毅还是华东野战军的司令员,看到这东西,也感觉新奇:“我留过洋,还真就没见过这种武器的!”当时中野司令员刘伯承也给了这飞雷炮高度评价。那么飞雷炮立的功劳最大的一次,那还是淮海战役的时候。1948年十一月二十五号的时候,黄维兵团被咱解放军七个纵队给包在了安徽宿县双堆集。这个黄维兵团那可是蒋介石手上的宝贝,当初蒋介石那是砸锅卖铁的想要救这个兵团,您就知道他绝对是蒋介石 手里的王牌部队。

当时黄维精心构筑了阵地,不仅挖了壕沟交通壕,还建立了大量的地堡暗堡,顺道还把几百辆汽车围成了一个圈子,就这么里里外外的整了三个防御圈。当时黄维还感觉自己这个阵地,解放军想要攻破,不拿出巨大的伤亡是不成的,毕竟那会咱的火炮强度就上不去。就在黄维信心满满的感觉自己的防御圈绝对抗揍的时候,咱解放军就给黄维兵团整上了飞雷炮。

发起总攻的时候,足足准备了一百八十多门飞雷炮。为了安置这些个飞雷炮,解放军将阵线推进到了离国民党军阵线几十米处的地方,搁着的飞雷炮。率先遭到攻击的就是黄维兵团第十师的俩团,时间不多,就二十分钟,分三轮发射,将前方一万平方米的国民党军炸的人仰马翻,啥工事不工事的,就跟美国人用炸弹犁过地的阵地一模一样了。

您要知道,就这块国民党的阵地,可是享受了一万公斤炸药的洗礼啊!当解放军冲上去的时候,国民党军有些人抢就在怀里,连拿枪的力气都没有,被震的浑身发软。“那到底是啥东西啊?”“土飞机?”“你可拉倒吧!那就是小个的原子弹!”所以没良心炮也被叫做土飞机和小原子弹.咋说呢?飞雷炮这东西基本上是就地取材,所以这炮好是好,可你没法子量产,也没有一个固定的规格。

不同的部队造出来的飞雷炮就不一样,甚至于同一只部队在不同的阵地上,弄出来的飞雷炮的规格也是不一样的。当然了,这飞雷炮造出来之后,经过部队的不断的演化实验,他不仅可以抛炸药包,还能抛几十公斤石头,塞进去一捆集束手榴弹都成。就这集束手榴弹,一被送到天上就散开了,丢的哪哪都是,可比咱一群人手抛手榴弹要强上很多。

甚至于后来还能当喷火器的使用。其实之所以研究出这么多五花八门的使用方法,就是为了对付国民党的各种武器,您比方说坦克,装甲车,野战工事等等。那么飞雷炮最后的辉煌,是在朝鲜战场上。1951年的时候,咱志愿军已经把美国人带着的联合国军给压制到了三八线附近,可美国人就一直不服气,天天想着怎么打仗。这不在五月二十一号的时候,李奇微指挥这美军又一次跨过三八线,想要找便宜。

当时咱就准备撤离,六十三军一八九师五六六团接到了殿后的任务。这任务不好打,打到最后全团就剩下不到三分之一的人员了。整个阵地小理山都打成了焦土,根据当时参战的志愿军战士回忆,这场战斗中,打的最勇猛的不是美国大兵而是英国的二十八旅,这帮家伙都是参加过二战的老兵。而守卫阵地的时候,咱也没有重武器,最后五六六团的战士,想到了飞雷炮,把这些东西装好之后,就打了两轮,当时就把这个英国的二十八旅给吓懵了,足足半个小时这个二十八旅就没有一点动静,一点冲阵的欲望都没有。

“咋回事?啥时候志愿军有这么猛的炮了?”当时被敌人黏住的志愿军战士,就是趁着这个功夫,摆脱了追兵,成功突围的。对于这段历史,英军的第二十八旅的上尉参谋在他的《1951年朝鲜夏季作战》中就有提到过。描述中说,志愿军从纵深打出了相当准确的大口径炮弹。当然这个准确其实是不对的,飞雷炮的准确度不高,他之所以认为准确,那完全是因为这些个炸药到是炸对了地方,至少让英国人感到了害怕。

文章TAG:大炮光是哪里的洪大炮是哪里的大炮哪里洪大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