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游戏 > 问答 > 游戏经验 > 天下归心游戏为什么,呦呦鹿鸣是什么意思

天下归心游戏为什么,呦呦鹿鸣是什么意思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5-11 12:43:53 编辑:游戏知识 手机版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抒发了作者曹操什么样的情怀?

曹操~是被《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的个人视觉严重带偏了的一个历史人物。一代枭雄,文武兼备,上马能驰骋沙场,下马能安济天下的这么一个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却被黑成生性多疑的奸贼,所以“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这句话有待商榷!从王莽改制到曹操“狭天子以令诸侯”,社会就断断续续地动荡不安,虽然有“光武中兴”,但根基已动摇了,山河破碎,人心难测,天灾人祸,老百姓流离失所无法安定,尤其是黄巾起义,导致诸侯割据,群雄并起逐鹿。

曹操的“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出自哪里?反映了其怎样的抱负?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出自曹操的《短歌行》。这首词是曹操在“赤壁大战”时写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矜,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燕,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最早的时候,总是喊“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或是“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后来,慢慢的懂得这首词里,有曹操的胸怀和志向。他把“周公”当作自己的偶像,他要像周公那样,招揽天下人才,使他们都归附到自己这里。“周公吐哺”,是指周朝时期的姬旦,是周武王的弟弟,他帮助武王伐纣,立下大功。

后来武王去世,他的儿子成王继位。由于年龄小。有周公辅佐。朝中大臣多有议论。周公让自己的儿子代替自己去了封地。并告诉儿子:“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说的是,周公为了招揽天下人才,一次沐浴要三次握着头发,一餐饭要三次把饭粒从嘴里吐出来,他担忧的是,因自己接待贤士迟慢而失掉了人才“。

满清入关后,有着很多残酷的历史记载,但它又是如何做到天下归心的呢?

满清入关后,屠刀一路向南,如大家熟悉的“扬州十日”、“嘉定三屠”,那真是汉人百姓的至暗时刻。除了武力屠城外,还有臭名昭著的“剃发令”,有很多汉人因此人头落地。当武力统一中国后,满清统治者立刻就意识到武力可以得天下,却不能治天下,要想长治久安,还得满汉一体,要想千秋万代,还得天下归心。于是采取了很多措施,具体如下:第一:主动融入中华文明,旗帜鲜明地尊孔祭孔。

其实在满清入关前,就招降了很多明朝降将,如祖大寿、洪承畴、范文程,满清统治者实际上很景仰中华文化,也吸引着满清主动向汉文化靠拢。于是他们旗帜鲜明地尊孔祭孔,皇帝亲自谒太学、拜孔庙、祭孔子,开科举,向天下表明礼奉先师、崇儒重道和融入中华文化的决心。第二、为崇祯服丧,修缮明皇陵,多次祭拜明孝陵,把自己包装成明朝的合法继承者。

清军进入北京第三天,就命官民为崇祯服丧,并以天子礼节重殓崇祯归葬明皇陵,把逼死崇祯、消灭明朝的责任成功地甩包给李自成。除此之外,还拨专款修缮明皇陵,康熙皇帝更是多次祭拜明孝陵,行三叩九拜之礼。这些行为都意在向天下人表明满清就是大明王朝的合法继承者。第三、积极学习汉文化,重用汉臣,满汉平等。从顺治入京起,多尔衮就要求八旗子弟除保持弓马骑射的传统外,要全面学习吸收汉文化,说汉语,写汉字,公文传书均满汉双语、各行一份。

军机处、六部、各地督抚均满汉同额,这些措施确实起到了收买人心的作用。第四:时间和现实是最好的融合剂,天下归心也是人心所向。满清采取的一系列归心政策和收买措施,其实起到了较好的融合作用。天下归复太平后,人心思定,不再希望战争和流血,于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满汉之间的仇恨和隔阂在慢慢消弭,理性和现实也让两个民族逐渐融为一体。

特别是康熙在位的六十多年里,满汉已经基本融合到位,天下归心的目标也基本实现。千叟宴上的饕餮大餐满汉全席就是最好的例证。不管满族也好,汉族也罢,都是中华民族的一份子,中华民族以博大的胸怀包容和接纳了各种文明,形成了多姿多彩、绚丽无比、历史悠久又生生不息的中华文明。国强民富、大一统的中国就是最好的天下归心。

曹操在诗中说“周公吐浦,天下归心”,是在暗示儿子曹丕称帝,而自己不想当皇帝吗?

说曹操想不想当皇帝其实没有意义,这就好比问镇长想不想当县长,县长想不想当市长,市长想不想当省长,省长想不想。。。额,不好意思,我需要换一个比喻。这就好比问倔强青铜的想不想上秩序白银,秩序白银想不想上荣耀黄金,荣耀黄金的想不想上尊贵铂金,尊贵铂金的想不想上永恒钻石,永恒钻石的想不想上最强王者。多半还是想的是吧?那反驳的人就会站出来说那他为什么不称帝呢?讲实力,他是那个时候最有条件称帝的人,我们来看看曹操的条件:公元216年5月29日,曹操当上了魏王,加九锡。

九锡就是九种礼器,是天子赐给诸侯、大臣有殊勋者的九种器用之物,是最高礼遇的表示,之前的王莽,之后的司马昭,后来宋,齐,梁,陈四朝的开国皇帝都曾受过“九锡”,于是乎“九锡”成了篡逆的代名词。公元217年,曹操僭天子礼,四月设天子旌旗,戴天子旒冕,出入得称警跸;五月作泮宫; 十月,天子命王冕十有二旒,乘金根车,驾六马,设五时副车 。

意思就是不光实际权力,形式上曹操也和皇帝差不多了。三国时那么多人自封为皇帝,但是最有条件的曹操没有,到死都没有。所以才会有人说他自己不想当皇帝,自己只想做周公,给儿子打好基础。我觉得是这个问题问的有问题,我们换一个问法,曹操为什么不当皇帝?意思一样是不是。原因有三:第一,不需要。曹操当时担任的公职是丞相,行使的权力却是三公九卿加皇帝的权力,这比汉献帝本人的权力大多了,只差没有皇帝的名号了,曹操并非贪图虚名之人,所以不需要。

第二,称帝有害。曹操称帝可能会导致内部分裂,别说当皇帝,曹操当魏王的时候谋士荀彧就反对,建安十七年(212),曹操欲进爵国公、加封九锡,荀彧认为:“(曹操)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三国志·魏书·荀彧传》),最后荀彧幽愤而死,也有说是曹操逼死的,总之很多人追随曹操是看在他替汉天子扫荡诸侯,曹操敢公然称帝,他们就敢公然反叛。

曹操深知此理,前面就有一个榜样,当年关东军打董卓的时候,袁术的到了皇帝的印章传国玉玺,就跳出来当皇帝,结果刚一称帝部下孙坚就带头反叛,最后落得个众叛亲离,曹操说他如冢中枯骨,死了只等着埋,可见曹操深知枪打出头鸟,谁先称帝,谁就背篡汉骂名,谁愿意跟着国贼做事呢?打你都还来不及呢。其实等着曹营分裂也是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所说的复兴汉室的两个条件之一,天下有变,指的就是曹操内部分裂变弱,可惜没有等到。

第三,时候未到。曹操一生都在为帮皇帝统一天下而奋斗,可惜遇到了两个顽固分子阻挡了他的步伐,曹操的天下指的是全国,并非只有北方。他一生也没有完成统一,所以到死也不能当皇帝,假如赤壁之战曹操胜利了,孙、刘都被消灭了,你看他当不当皇帝。至于是不是暗示曹丕称帝,我觉得不是,且看当时的情况,曹操基本上平定了北方,可谓志得意满,然后帅众消灭最后两个叛乱分子,可谓志在必得,刘备已经被打的望风而逃,只剩下孙权一人,而他觉得孙权根本不用打,吓唬吓唬就让孙权投降了,荆州不就投降了吗?何况年轻的孙权,于是写了一封信给孙权,说"今治水军80万众(现在我已经训练了水陆大军80万人),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再来看看这首诗: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文章TAG:天下归心鹿鸣游戏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