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游戏 > 问答 > 游戏经验 > 大皇帝前期用什么将,什么是帝王心术

大皇帝前期用什么将,什么是帝王心术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30 17:21:54 编辑:游戏知识 手机版

作为皇帝,刘恒他还是领会了“改元”这一操作所具有的意义。对于封建统治者说,“改元”归零,具有祈求“与民更始”“延年之祚”的神圣意义,这种操作不仅是在祈求帝王本人万寿无疆、生命长驻,更重要的是寄托了延续国祚、除旧布新的重大意义。其中的政治含义,在后来西汉所颁布相关诏书中将写得清清楚楚:“自新嘉与士大夫更始"(武帝元封改元诏),又或者是“汉国再获受命之符......曷敢不通夫受天之元命,必与天下自新”(哀帝太初元将改元诏)。

其中说得很明白,就是过去事情一风吹,现在皇帝开恩,重新开启统治的新纪元,他的统治自然也就会长久地延续下去了。改元与年号合流正是文帝时起,改元就逐渐成了统治者的惯例。不过在文、景及汉武帝初期,改元还没和年号扯上关系。史书上对此时标记的“中元”“后元”,只是后人为了区别的方便称呼而已,时人则不会说什么“中元某年”“后元某年”,只是将前后两次都称为“今上某年”而已。

汉武帝接受史官司马迁的建议,下令司马迁与邓平、唐都、落下闳几位天文学家、历学家制订新的历法,以代替沿用的《颛顼历》,纠正《颛顼历》的时间误差,开始采用二十四节气,这部《汉历》,规定一年等于365.2505日,每月等于29.53086日,在当时是最先进最精确的历法,启用于公元前104年,比古罗马的《儒略历》早了58年。

实际上,当汉武帝继位时,改元已经成为潮廷一种日常操作。加上继位,他一共改元11次,前7次六年一改,从太初开始四年一改。这几乎成了制度,在他之后的西汉各帝也大都是六年或四年一改。如此频繁地改元,自然很容易在记录上发生混乱,刘彻自然要对此采取措施----让年号和改元相结合,每次改元都冠上一个美好的名字,看上去就是一个良好的解决之道。

因此,改元与年号的历史性结合,在“尤敬鬼神之祀”的汉武帝手中完成似乎是一件理所当然之事了。年号的产生年号发起于中国古代新君即位时为了区别上一任君主,新君重新计算在位年数之制。至西汉武帝即位,在年数之前加上有纪念意义的名号,是为中国古代年号之始。据清朝赵翼的《二十二史札记》考证,年号纪年是在汉武帝十九年首创的,年号为“元”(前140年—前135年)。

《汉书》上记载说,那年十月,汉武帝出去狩猎,捉到一只独角兽白麟,群臣认为这是吉祥的神物,值得纪念,建议用来记年,于是立年号为“元狩”,称那年(前122年)为元狩元年。可是,过了六年,又在山西汾阳地方获得一只三个脚的宝鼎,群臣又认为这是吉祥的神物,建议用来纪年,于是改年号为“元鼎”,称那年为元鼎元年。汉武帝很有前瞻能力,他刚登基就设年号纪元,他的第一个年号,也就是中国第一个年号叫建元,有「创建新纪元」的意思,接着他每六年改一次年号:元光、元朔、元狩、元鼎、元封,新的历法制订好了,他改年号为太初,并命名为《太初历》,太初之后,每四年改一次年号。

汉武帝在位54年,设年号11个。年号的废除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废除年号纪年,而改用民国纪年。虽然在袁世凯称帝时使用过“洪宪”的年号,而爱新觉罗·溥仪在担任满洲国执政和皇帝时分别使用过大同和康德的年号,但是通常不为中国正统史书所承认,而认为中国皇帝的最后一个年号为清末的“宣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使用西方公元纪年。

而也有少数人提出为了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丰富世界纪年文化多样性,保护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而恢复年号的建议。年号,作为五千年的中华帝国时代中国皇帝的专有产物,伴随着现今文明社会,早已成为历史,但年号的功绩是不可磨灭的,它是中国历史中的精神文化遗产。年号的使用规则一般改元从下诏的第2年算起,也有一些从本年年中算起。

一个皇帝在位时,也可以多次改元。明朝以前的皇帝多数都改元两次以上,一个皇帝的年号也可以有多个。例如汉武帝有11个年号,武则天在位21年有18个年号。也有皇帝在即位时使用前一代皇帝的年号,例如五代时期后梁的“乾化”年号、后晋的“天福”年号、后周的“显德”年号。明朝以后采用一世一元制,扣除复辟政变者(如明英宗),大致上都是一个皇帝只用一个年号,因此也常常用年号来称呼皇帝,例如嘉靖皇帝、崇祯皇帝、康熙皇帝等。

中国年号的使用情况非常复杂。同一时期并存的政权,往往各有年号。还有的政权一年之中数次改元,几个年号重叠使用。也有政权自己不建年号,而沿用前朝或其他政权的年号。例如后晋的天福年号用至九年,改为开运元年。3年后,后汉刘知远称帝,不自建年号,也不沿用开运年号,而是追承天福十二年。还有许多年号在不同时期重复使用。

例如建元就有5个时期在使用。还有因为避讳或者其他原因,一个年号有不同写法,例如唐殇帝的唐隆年号,又写作唐元、唐安、唐兴。在中国历史上的一些藩属国,通常会延用天朝年号,如朝鲜、琉球为中国藩属时,亦用中国帝王年号,是一种对天朝效忠的表现。以古代朝鲜为例,明朝亡之后,除与清朝文书往来,内部官方文书俱用明朝年号,改用中国干支或国王在位纪元,至于民间仍有坚持采用崇祯年号者,甚有直到崇祯三百余年者,与郑氏一直采用明朝永历年号,极为相似。

年号被认为是帝王正统的标志,称为“奉正朔”。一个政权使用另一个政权的年号,被认为是藩属、臣服的标志之一。这种现象主要发生在中国分裂的时期。五代十国时,闽国、楚国使用后梁、后唐年号,吴越国使用唐、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和北宋的年号。也因此,许多地方割据势力、少数民族政权,以及人民起义也常常自立年号纪年。

年号的字数一般为两字。有少数三字、四字乃至六字者。比如王莽的“始建国”,武则天的“万岁通天”,西夏景宗的“天授礼法延祚”。中国历史上的年号,据统计数目在数百以上。梁启超的统计是316个;上海人民出版社《中国历史纪年表》的统计是500多个。而中国古代帝王以谥号称谓的,是起自西周文王武王至隋代恭帝(约前十一世纪至公元618年);以庙号称谓的,是起自唐高祖、太宗至元顺帝(626年至1368年);以年号称谓的只有明清二代君王,因尊号太长不便称呼,所以一般不以尊号作为皇帝的称谓。

最后,而就汉武帝刘彻来说,则使用了:建元、元光、元朔、元狩、元鼎、元封、太初、天汉、太始、延和(一作征和)、后元等11个年号,由此,武则天、唐高宗、汉武帝成为古代使用年号最多的三位皇帝。不过,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明朝和清朝的皇帝一般只使用一个年号,比如康熙这个年号使用了61年,为使用时间最长的年号,其次是乾隆60年,万历48年,嘉靖45年等。

朱元璋为何要将李世民忽必烈奉为开国皇帝,而且还不祭祀晋朝皇帝?

洪武皇帝建立明朝时,华夏大地礼崩乐坏,人心散乱。因此,洪武皇帝在明朝政权稍微稳固后,立马罢兵,放弃了对包括北元在内的各股势力的征伐,转而开始崇汉礼修汉德。洪武帝在全国的城镇重置城隍庙丶文庙;在各乡重置土地庙;鼓励名个家族重续族谱,修缮祠堂丶祖坟。除了这些措施外,洪武帝还对历代先贤先圣,予以立庙,实施朝廷公祭。

当然历朝历代的开朝之君,也被洪武帝视为有大德的圣贤,予以祭祀。洪武帝之所以将唐太宗李世民丶元世祖忽必烈奉为开国皇帝,而不祭祀晋朝皇帝,其主要原因就是祭祀晋朝皇帝丶唐高祖丶成吉思汗、窝阔台,不符合洪武帝推广汉礼、弘扬汉德的需要。具体来说:

文章TAG:心术帝王前期皇帝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