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问答 > 教育经验 > 秋葵的种植方法(秋葵的种植方法和步骤)

秋葵的种植方法(秋葵的种植方法和步骤)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20 17:41:33 编辑:教育经验 手机版

35.)de Bary的菌核病,茎部被害病株外观颇似黄萎病,叶片和叶脉间变黄,但仔细观察,呈褐色水浸状,逐渐软化;若花盘受害,则花托局部或全部变褐软化腐败,故称“烂头病”。

36.发病规律 向日葵菌核病菌主要以菌核随残株病体落于地表或混入种子中越冬,翌年春季在土壤水分充足时,由菌核生出子囊盘,放出子囊孢子,侵染寄主。

37.子囊盘放出孢子的时间很长。病株表面表成的菌丝,在干燥的环境条件下,能变成粉末状态,借风传播。植株各部分的染病,主要是病菌多次侵染的结果,而不是菌丝在寄主内有散发性。

38.高湿度易引起该病大发生。 防治方法 防治向日葵菌核病应以预防为主,从各方面设法不让病原菌进入土壤,故应抓好以下几点:(二)向日葵锈病向日葵锈病(Puccinia helianthi Sehw, )发生较为普遍,是吉林、黑龙江等向日葵产区主要病害之一。

39.发病以后,由于同化作用遭到破坏,不但种子不减产30—50%,而且种子含油量也显著降低,甚至可以达到绝产的地步。

40.病症 向日葵锈病主要为害叶片及萼片。5—6月份叶两面产生黄褐色斑点,斑点内有褐色小点微露,即病原菌的性孢子器,以后叶背面病斑处长出许多黄色小粒,即病原菌的锈子腔。

41.7月份,一般叶片背面生圆形至椭圆形成的褐色小疱斑,表皮破裂后散出褐色粉末,即病原菌的夏孢子堆与夏孢子。

42.孢子堆用手可以擦掉。后期,植株接近收获时,逐渐形成黑色小疱斑,露出大量黑褐色的粉末,即病原菌的冬孢子堆及冬孢子,严重时叶片上布满疱斑,使叶片早期枯死。

43.防治方法 向日葵锈病是一种流行性很强的病害,一旦流行即能造成严重减产。因此,必须加强对锈病的调查,根据病情、苗情和气候条件,综合分析锈病的发生发展趋势,及时防治,把锈病消灭在流行之前。

三.请问秋葵的种植方法

1.原发布者:从今以往fly[秋葵的种植技术]秋葵栽培技术黄秋葵需要种植高温向阳的地方,黄秋葵的营养价值也很好,那么如何来种植黄秋葵呢?

2.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秋葵的种植技术,一起来看看。秋葵的种植技术生长习性环境温度:黄秋葵喜温暖、怕严寒,耐热力强。

3.当气温13℃,地温15℃左右,种子即可发芽。但种子发芽和生育期适温均为25~30℃。月均温低于17℃,即影响开花结果;夜温低于14℃,则生长缓慢,植株矮小,叶片狭窄,开花少,落花多。

4.26~28℃适温开花多,坐果率高,果实发育快,产量高,品质好。水分:黄秋葵耐旱、耐湿,但不耐涝。发芽期土壤湿度过大,易诱发幼苗立枯病。

5.结果期干旱,植株长势差,品质劣,应始终保持土壤湿润。光照:黄秋葵对光照条件尤为敏感,要求光照时间长,光照充足。

6.应选择向阳地块,加强通风透气,注意合理密植,以免互相遮荫,影响通风透光。土壤:营养黄秋葵对土壤适应性较广,不择地力,但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壤土或砂壤土较宜。

7.肥料在生长前期以氮为主,中后期需磷钾肥较多。但氮肥过多,植株易徒长,开花结果延迟,坐果节位升高;氮肥不足,植株生长不良而影响开花坐果。

8.土壤栽培技术秋葵幼苗后要尽早移植。长时间放置的话,幼苗就会在原来的盆内生长,不易取出。从盆内取出时,注意不要伤到幼苗的根部。

四.怎样种植秋葵

1.种植秋葵并不困难,只要掌握住适当播种的气温,先把种子浸泡在微温的水中过夜,然後就可以埋种在菜园中。如果是砂质土壤,种子埋的深度约为半吋,黏质土壤则需埋到1吋。

2.如果直排种植,每棵间隔至少应有2呎,因为成熟的秋葵叶面带有刺毛,如果种植过紧,采收和维护都会被叶毛刮刺,极不舒服。

3.秋葵对土壤的要求虽然不苛,但如果能把它种在沃土(loam)中,长势和产量都会明显不同。通常,四口之家种四棵就足够吃的了。

4.生长习性 黄秋葵属性喜温暖,耐热怕寒,不耐霜冻。种子发芽、生长发育适温25~30℃,12℃以下发芽缓慢,开花结果期最适温度26~28℃,月均温度低于17℃影响开花结果,气温低于14℃生长不良。

5.黄秋葵喜光,不仅要求光照时间长,而且要有一定的光照强度,光照充足,有利于生长发育,座果率高,果实发育快,产量高,品质好。

6.黄秋葵耐旱、耐湿、不耐涝,结果期要求水分充足,利于果实发育,反之植株长势差,果实品质劣。黄秋葵对土壤适应性广,但以土层深厚、肥沃疏松、保水保肥力强的壤土或沙壤土为宜,忌连作,也不宜选果菜类作物为前茬。

7.对肥料要求氮磷钾齐全,生长前期以氮为主,中后期以磷、钾肥为主,氮肥过多植株易徒长、延迟开花结果,氮肥不足植株因生长不良而减产。

8.照顾秋葵最基本的是要勤於浇水,尤其是在炎夏时节,每星期的施水量不能少於1吋,最好能隔天浇水。为了保持土壤水分,当苖株长到半呎高时,要在根部周围铺大约两吋厚的覆地物(mulch),不仅可保持土壤溼度,而且可以防止杂草。

9.秋葵长成後,最好把底部叶子修掉一些,以便於清理地面和浇水施肥。田间管理 ①间苗:直播田出苗后要及时间苗,掌握:“早间苗,迟定苗”的原则。

10.破心时进行第一次间苗,间去病、弱、小苗;2~3片真叶时进行第二次间苗,选留壮苗;3~4片真叶时定苗,每穴留苗2~3株。

11.②施肥:黄秋葵植株高大,结果多,肥水充足是获得高产的关键。除施足基肥外,在生长期还应进行多次追肥。出苗后及时追施齐苗肥,每667平方米施尿素6~8kg;第二次施提苗肥,在定苗或定植后开沟撒施,每亩施复合肥15~20kg;苗高30cm,进入结果期时,重施追肥,每亩施复合肥25~30kg;生长中、后期,酌情多次少施追肥,防止植株早衰。

12.③浇水:移栽后一般是 7~10天浇一次水。炎夏季节正值黄秋葵收获盛期,地表温度高,应在早上9点以前,下午日落后浇水,避免高温下浇水伤根。

13.雨季注意排水,防止死苗。④中耕除草和培土:幼苗出土或定植后,要避免幼苗与杂草争肥争水,及时中耕除草。

14.每7~10天进行一次。开花结果后,植株生长加快,每次浇水、追肥后均应中耕。封行前中耕培土,防止植株倒伏。

15.夏季暴雨多风地区,最好选用1米左右的竹竿、树枝插于植株附近,防止倒伏。⑤植株调整:植株生长前期,应及时摘除侧枝,有利于主茎早结果和提高产量。

16.生长前期营养生长过旺,也可以采取扭叶柄的方法,将叶柄扭成弯曲状下垂,控制营养生长;生长中后期,对已采收嫩果以下的各节老叶及时摘除,既能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减少养分消耗,又可防止病虫害蔓延;采收种果者及时摘心,可促使种苗老熟,以利籽粒饱满,提高种子质量。

17.秋葵是极为贪肥的植物,如果养分不足,收成就会不如理想,在幼株开始加速生长时,每星期施钾含量高的肥料(亦即肥料包装第三个数字要较高)。

18.在这段时间,砂质土壤尤其需要施肥。植株长到四呎後,每个月要施一次磷含量高的肥料(肥料包装第二个数字要较高),喜欢有机种植的人,可以使用鱼肥(fish fertilizer),或腐熟的动物粪肥(manure)。

19.在结果期间,最需注意的是要随时察看植株上是否有一种俗称放屁虫(stinkbug)的椿象虫,这种昆虫特爱叮吮秋葵荚果,被叮的荚果会长得扭曲畸形,不堪入目。

20.如果看到这种臭虫,要立刻用手捕捉,然後「赶尽杀绝」。秋葵荚果必须在幼嫩时食用,因此在结果巅峰期中,每两三天就要入园采收,大多数品种的荚果长到3吋左右就应摘取。

21.荚果生长速度很快,稍有疏忽会长得又大又肥,中看不中吃。采收时,要用花剪或利刃,而且要戴上手套,以免被荚果表层的密毛刺到。

文章TAG:秋葵的种植方法秋葵的种植方法和步骤秋葵种植方法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