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问答 > 教育经验 > 我在劳动中学到了什么地方,在劳动中体悟工匠精神

我在劳动中学到了什么地方,在劳动中体悟工匠精神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10 23:01:09 编辑:教育知识 手机版

他说要我马上签就业协议,我当时激动地手都抖了,签的名字自己都看不出来。这位主考官,后来成了我的指导恩师,一路指导我走到现在。我那位女同学,满怀希望要在家旁的学校工作的,突然之间煮熟的鸭子飞了,那个沮丧啊,直接把我的QQ拉入了黑名单,半年多没理我。等到五月份,教育局发出确切信息,今年的新教师就业实行双向选择。

能够自己落实工作单位的最好,不能落实的,由教育局统一“打包”,安排在“农副职中”——这是本市之后一年师范生包分配的情况。当时知道这一消息,我还暗暗为自己高兴!好歹是211大学出来的师范生,拿着高级中学教师资格证,去个职业中学感觉是大材小用心有不甘。幸好有机会去争取了一个高中的教师岗位,总算不负所学。就这想法,一看就知道是涉世未深的年轻人——-要不咋说当年单纯呢。

工作第一年,带六个班的教学任务,周末时两周放一次假,不放假的那两天上12节课(周六8节、周日上午四节),毫不夸张地说,那时听到周末就心惊胆颤。——-但是年轻人呀,学校安排的工作,不仅要勇挑重担,还要做足做好。回头说我那同学,去了农副职中后不久,本市几所职校和技校合并成一所很大的职业学校,并且搬到了城南新校区,直接隶属于教育局管辖。

一次我去那边开会,会议结束后过去和同学聊天,她在批作业。我一看,居然是语文——她在教语文,她批的作业就跟小学生的一样,是抄的词组。她说她现在的工作很轻松,一天两堂课,备课很简单,作业也很轻松,最主要是没有考试的成绩压力。不像我,天天在为成绩操心。说起工资待遇,更是让我伤心:我那时月工资1080,她比我少30;但是我的公积金才300多,她居然有700。

那时市区的商品房不过2000多一平方,所以她和她刚确定关系的对象已经在商量着买房了。而我呢,女朋友和我一个单位的,两个人的公积金加起来还没她一人多,买房的事,想都不敢想。不久我们各自成家有了孩子。同学们经常要带着孩子组织周末聚会,我经常缺席,因为高中周末要补课,而她是活动积极分子,每场必到。等到孩子读书时,她更是每天接送,周末爬山喝茶,朋友圈里的生活丰富多彩。

而我呢,难得接送一次孩子,孩子能高兴好久。周末陪孩子去趟公园,孩子能反反复复说上几个月。更为离谱的是,我这么多的周末和假期补课,还有平时的晚自习看班,到年底一算绩效工资,居然比她要少好多!我这位同学,现在经常在网上“感谢”我!说我抢了她的工作,现在是在代她受罪。她的生活,本来应该属于我的,现在她在代我享福。

马克思说“劳动创造了世界。”是否记得上小学时参加过哪些劳动?

"劳动创造了世界"这句话倒是真理,但我不知道马克思是如何论述的。但在改革开放前的年代好像主要是指的体力劳动,不包括脑力劳动。最主要的表现就是将知识分子排除在工人队伍之外,社会上是重体力轻脑力。不知是曲解了这句话的意思还是怎么的。那时基于这样的观点,那时学校对劳动课很重视。从小学到中学,农村各学校都有学农基地。

每周拿出一下午时间到学农基地参加劳动。其实也就是走走形式,学农基地都是生产队拿出来的低产田,收获很少。真正参加的劳动是麦假、秋假的劳动。那时农村没有暑假,只有麦假、秋假、寒假。麦假十天,秋假四十天。放假后,教师均分到各生产小队,带领本小队的学生与社员一块劳动。麦假里,初中大点的学生可用镰刀割麦子,小学生主要是捆麦子、拾麦穗。

活虽然不太累,但麦收正是天气最热的季节,太阳很毒,晒得厉害。秋假活就多了。先收玉米、高粱、谷子,再收花生。那时玉米没有良种,不高产,很少种,高粱、谷子较多。这些活计小孩也就干点拾拾、运运的杂活,大活插不上手。干完这些活就种麦子,学生主要是用大镢砸坷垃,打麦畦。秋假后期的劳动就是收地瓜,地瓜是我们这里的主粮。

小孩的活主要是拾地瓜,将地瓜上的泥土除去,拾到粪篓里过称分给各农户。各农户自己擦成片晒干。这时候最怕下雨,瓜干淋上雨就霉了。小时候很多时候半夜里睡得正熟,被父母大呼小叫地喊起来去抢收地瓜干,因为就要下雨了。粪篓其实那时候生活苦,孩子多,孩子都没那么娇嫩,不用学校开展劳动教育,孩子们也必须参加劳动,帮父母干活。

比如夏秋下午放学后一般都背着筐到坡里割草,送到生产队喂牛,生产队给记工分。春天要拔野菜掺上粮食做饭。冬天推磨碾碾,因为人吃的,猪吃的,都要靠磨、碾来碾碎、过箩,很麻烦。草筐除此之处,那时候为了补贴家用,我母亲冬天还用高梁秸、高粱䑋子绑条帚,偷着到集上卖。高粱秸我们要帮着劈成条压扁,高粱䑋子要用锨头刮去高粱莪子,常常刺得手上出血口子。

文章TAG:体悟劳动工匠中学精神我在劳动中学到了什么地方在劳动中体悟工匠精神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