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问答 > 教育经验 > 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感恩意识是什么

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感恩意识是什么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09 10:51:09 编辑:教育知识 手机版

二、让孩子从感恩父母开始。父母应该让孩子理解父母的艰辛。有意识地把孩子带到自己的工作现场,让孩子一起参与劳动,让其亲身感受一下父母工作的艰辛,挣钱的不易。父母所付出的一切也不是理所当然。每年的春节、父亲节、母亲节、重阳节等节日是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的最好时机。可以事先跟孩子说:“过节了,爸爸妈妈辛苦这么久了,你是不是该感谢一下父母?”接着可以帮助孩子一起动手做一份“专属礼物”。

当收到礼物时,要记得对孩子的努力表示感谢:“谢谢你,你这么爱爸爸,真让爸爸感到高兴!”这能让孩子从被感谢中感到快乐,从而更愿意去帮助别人。三、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让孩子参与劳动,把感恩化为一种行动。父母要知道,孩子的好品质、好行为是不断培养出来的。父母要让孩子从细微处入手,从小事做起。为了让孩子懂得主动尊敬他人,感恩大家,父母可以从“谢谢、晚安”开始培养孩子的好习惯。

家中洗碗、擦地等孩子力所能及的劳动,要让孩子自己去做,一方面可以让孩子感到他是家中的一份子,有种归属感;另一方面他也可以用行动表达他对家庭的感恩。四、让孩子在对比中学会感恩。父母可以带孩子到孤儿院或伤残医院参观,可以鼓励、组织孩子与贫困地区的孩子结对交友等,让孩子在对比中体会过去不懂得、不在意因而也不会珍惜的东西,改变孩子的冷漠,从而引发其慈悲心、惜福心、感恩心。

人都是在经历中懂事,如果只是简单浅显地对孩子说,要孝敬父母长辈,要感恩,他们根本无法理解,要培养孩子养成一种习惯,他们才会渐渐形成一种责任和义务。  现在孩子不懂感恩的原因?感恩意识的缺失,社会、家庭、学校的教育难辞其咎。现代意识强调的是权利义务关系、契约关系,这恰恰与我们传统观念中以血缘、情感来维系的实体性关系相左,加之当今社会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金钱和利益的权衡代替了人与人之间的真情相助,正在蚕食人们的良知,感恩意识在现代发展观中势必被削弱。

1、家庭环境影响当前我们首先要反思的是在我们的家庭教育中极少教孩子感恩。在家里孩子是家人关注的中心,权利无限,义务是零。现实生活中,父母紧盯的是孩子的学习,一切围着智能性,把上重点、读名牌视为头等要事,却忽略了最基本的道德和感恩教育,忘了教育孩子如何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孰不知物极必反、习惯成自然的孩子,长此以往认为父母奉献、自身索取乃理所当然,丝毫无内疚之感。

孩子就会觉得别人为自己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也根本就没有感恩之类的情感体验。孩子们处于过于宠溺的家庭环境中,受人恩惠不懂得知恩图报,不懂得感激和珍惜,不愿用自己的付出回馈他人和社会,这就是“感恩”意识缺乏的体现。反思孩子感恩意识缺失的深层次根源,关键是“爱”的泛滥所致。如今,孩子们所获得的“爱”太泛滥、太单向、太单一,使他们处于爱的麻木之中。

文章TAG:感恩意识培养孩子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感恩意识是什么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