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问答 > 教育经验 > 实践的转折点到了,学术实践需要什么品质

实践的转折点到了,学术实践需要什么品质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08 21:08:05 编辑:教育知识 手机版

当然,如果是大牛导师,学术能力很强的,那是要听的,不过到时给的只能是建议,具体的研究需要自己去做,从长远来看,你需要脱离导师开展研究。04在正确的方向上开展研究好文章不是靠什么坚韧不拔写出来的,正常来说写篇文章对态度端正、智力正常的科研工作者而言并非上刀山或下火海,不需要你坚韧不拔,除非你要去证明什么几百年的大猜想。

学术工作者如何做好科研?

学术工作者如何做好科研

??别人一年发表几篇C刊,读博的你是否慕了???别人科研顺利,学术成果显著,获得各种奖励,读博的你是否慕了???别人始终是导师心中的好学生,同行业的佼佼者,读博的你是否慕了?其中“别人”代表着在学术上有影响力的人,也就是俗称的“大咖”,学术大咖相较于普通研究者而言之所以能够成为大咖,其自身总有一些特质,而这些特质正是促使其成为大咖的关键要素。

为了使自己更快成为学术大咖,笔者通过采访总结了他们身上的特质,各位读者们快来测试一下自己是否具有成为学术大咖的潜质吧。01日看论文300篇,不会科研也会编看论文、读文献是成为学术大咖的必由之路。只有大量阅读文献,才能学习别人写作的成功经验,丰富自己的科研素养。通过阅读可以学习文献中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思考为什么要用这种方法而不是别的?各有什么利弊?),理清文献的不足和局限,以及将来可行的研究方向,为自己的研究做铺垫(重点就是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当然,博士生每天学习和工作很忙,应该花多少时间读文献?博士大咖老王说:“按照我的经验,平均每天两小时是比较合理的,这里指的是科研常态化下看文献,而不是在课题的某些阶段,需要大批量文献调研的时候可能要远大于两小时。”PS:我自己喜欢边读文献边记录,习惯于用手写笔记,因为我很喜欢手写的感觉,写的时候也会思考。

此外,当阅读英文文献时,前期可以电子版直接翻译,后期我真心建议把论文打印出来,不会的单词查,慢慢地这样效果会很好。02建立科学的流程并且及时复盘读博需要你进行高效率科研,而高效率的前提是建立科学的流程,科学的流程有助于提高效率,这就要有自己做事情的框架,框架不是死的是高效率的工具。比如设计研究框架侧重面和目标应是夯实基础与启迪智慧,有了好的“研究框架”,“盖楼”是迟早的事,不仅如此,还可以在这个基础上“盖各种各样的楼”,这就是复盘的过程。

博士大咖老李说:“关于复盘这个事情,我发现很多人都是一直往前冲不喜欢回头看,同样的错误一直犯,其实不走弯路也很节约时间的,因此在建立自己的研究流程时要善于总结经验,包括成功的和失败的。”PS:我比较喜欢及时梳理阅读笔记,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手绘知识体系图架,这样比较清晰直观,用到时可以直接翻阅拿来用,很是方便。

03明白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科研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做课题,选择了课题,就需要明白这个课题的目的和意义。为什么进行该项课题,该课题能够解决什么问题,坚持问题导向,在该问题框架下开展研究。当你明白了目的和意义,那你就需要找到资源调度策略优化的方法,那么就得调研一下国内外有没有现成的方法可以解决,这时候就要搜索阅读大量的论文,把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出来。

这就是明白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下进行的一系列可追踪、可持续的研究。博士大咖老张说:“明白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就会进行有目标的研究,有目标的研究会让你思路清晰,奋斗的方向清晰,不会让你像无头苍蝇一样乱撞,这就会让你产出更多的成果。我的研究过程就是在对自我认知的基础上认识到科研的意义,真正喜欢上科研,最终努力科研才成就了现在的我。

”PS:自己当初读博就是人云亦云,不知道研究的意义,因此两年来浑浑噩噩没有成果,自从明白了科研意义后就有了方向,有的放矢了。04在正确的方向上开展研究好文章不是靠什么坚韧不拔写出来的,正常来说写篇文章对态度端正、智力正常的科研工作者而言并非上刀山或下火海,不需要你坚韧不拔,除非你要去证明什么几百年的大猜想。

如果没有好的idea,想破头也做不出有趣的研究。而且有些方向上总会遇到瓶颈甚至灵感枯竭的状况,许多领域的发展不是像批量生产那样研究成果指数级增长,而是到了一定程度就遇到瓶颈,谁也不知道这个瓶颈什么时候会被打破。因此要在可以进行,或者能够继续发展的方向上开展研究,不要总想着自己要在全新的领域开展独创性的研究。

博士大咖老孟说:“研究需要分清楚手边事和天边事,空谈哲学上的大框架,不屑于谈具体的技术手段,是一种科研上的空想主义,拿出具体的解决方案,才能使科学研究向前推进,真正难的研究是在具体的问题上拿出具体的解决方案和技术创新。”PS:我只想在导师研究领域下开展自己的分支研究,一步步进行小的创新,这不是畏手畏脚,这是客观事实和稳步前进,也是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事。

05有计划才能有的放矢读硕读博一定要有自己的计划,有了计划才能按部就班,有的放矢。比如长远来看,做好博一到博四几年的计划;中期来看,做好博士每一年的计划;短期来看,做好读博中每个月、每周,甚至是每天的计划。之后按照计划去实施,你会发现自己收获的不仅是成功,更多的是喜悦、自信与成就感。博士大咖老刘说:“建议博一狠狠地努力一年,一是阅读大量文章,了解你的方向的研究内容和国内外研究现状;二是学技术,做到可以和你的师兄师姐导师无障碍交流,提出新想法,独当一面。

博二可以开始写论文,但是不要写多,先写一两篇,找找感觉。写完论文后做项目,全流程跟进,期间不断学技术看文献,做完项目再集中写一波论文,然后基本就毕业了。”PS: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凡事还是多做计划比较好。06独立思考、独立研究才能行稳致远要会独立思考,尝试独立研究,有时候也要学会把导师的话当成耳旁风,有时候你的导师所说的可能根本就是错的,最可怕的就是那种啥也不懂还爱指挥的导师,如果再遇到个老实巴交,老师让做啥就做啥的学生,那研究生期间恐怕就没啥成果了,搞不好毕业都费劲。

所以要学会独立思考,不要太过依赖他人。当然,如果是大牛导师,学术能力很强的,那还是要听的,不过到时给的只能是建议,具体的研究还需要自己去做,从长远来看,你需要脱离导师开展研究。博士大咖老肖说:“读博要养成自我意识,不要想着什么事都靠别人,靠导师,尤其是在学术上,导师带的学生很多,不会有那么多的精力去指导你,尤其是在你的研究方向与导师研究方向有差异时,更要学会自我独立研究。

”PS:我自己的经验是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导师很多时候对你的研究是不懂装懂,与其随便指手画脚,不如自己独立研究来的痛快。结语当然,每个成为学术大咖的学者都会有自己成功的经验,或者自己总结出来的教训。除上述之外,还比如学者对科研问题的品味,对科研问题的认识,对自我能力的培养,或者科研心态,自身身体素养等也是影响一个人成为学术大咖的重要特质。

知识分子最重要的品质是什么?

知识分子最重要的品质是什么

士人,是中国古代文人知识分子的统称。他们政治上尊王,学术上循道,游弋于王道之间的入世者。《论语》中,子贡与孔子的一段对话,对士人,也就是知识分子进行了概括。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上矣。” 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 曰:“敢问其次。

要成为一个优秀的学生,需要社会的疏离和自身的坚强吗?因此,在学术界感受孤独是正常的吗?

题主的社会疏离是被动还是强迫自我?第一层理解因为你本身需要努力,时间都用在学习上,所以失去太多跟外界联系的机会这是被动,因为不是我想背离社会而是我根本没时间跟社会有太多的交流。第二是,我只对那些知识面感兴趣 ,其他得一切都是可有可无得,所以疏离社会,专研学术。坚强,坚持信念,这个无可厚非,任何一方面成功的人,你不可能看到一个懒懒散散的人会成功,因为你要优秀,不是三天两头能做到的,需要日积月累,不断思考不断解决难题,如果你半途而废,或者觉得希望渺茫就放弃谈何成功,谈何优秀。

这种孤独肯定在所难免,要创新要攻克难题,要无数的数据,无数的实验,可能当你解决一个问题,会衍生另外两个问题,而你天马行空的想法不一定会被某个专家认同,你就需要去证明,这是一条很长的路,或许结果不能证明是你对,或许也能狠狠的打脸那个专家因为你证明了一些不可能的可能。只要成功的人,他的感受都是孤独,因为可能达到一个领域的巅峰,觉得现在没有新的创新点,或许失败了,觉得没人能理解其中的难处,亦或许只会一直再那个迷宫里,永远找不到出口。

综上:所有个人觉得做一个优秀的学生跟社会疏离与否不存在太大的关系,因为那是你的选择,而不是划等号的,没有人告诉你优秀就要疏离社会,而疏离社会不代表你就优秀。至少当你达到成绩需要发布论文,发布你的研究成果,让更多的人收益,让它更好的造福社会,造福人类。无论任何领域,学术,科技,只要它再不断的发展,它总归是孤独的。

文章TAG:实践转折点学术品质实践的转折点到了学术实践需要什么品质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