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 > 问答 > 生活知识 > 易贷网,易贷网做是做什么的

易贷网,易贷网做是做什么的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26 18:19:39 编辑:生活常识 手机版

1,易贷网做是做什么的

易贷网是个贷款网站,上面有很多放贷机构。
至于可不可靠,你直接跟那些机构联系就知道了。
我想应该没问题哈,现在那么多人在上面申请。而且资料是保密的

易贷网做是做什么的

2,易贷网无抵押贷款短信可信吗

接连收到易贷网三条提供无抵押贷款的短信。短信内容是:“在本市为你提供借(贷)业务,年息百分之十无抵押,有意电****。” 可信吗
我是来看评论的

易贷网无抵押贷款短信可信吗

3,易贷网安全可靠吗利息3厘3是骗人的吗

安全倒是安全,3厘3也有,但是!你符合要求吗?中介平台,也会有服务费的
我们得就没有什么套餐费,完全规范
骗人的,它妈的借25000几个月还35000都不行

易贷网安全可靠吗利息3厘3是骗人的吗

4,昆明平安易贷是做昆明个人小额贷款的吗有网地址吗

平安易贷我不不清楚。 个人小额贷款LZ可以去数银在线网络贷款超市看看。他们是银监局授权的,联合银行、担保、典当等多家正规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和个人提供融资渠道的贷款平台。 小额个人信用贷款条件: 1、在本单位工作3个月以上(已过试用期) 2、月薪税前收入5000以上(如在银行办理过信用卡,有银行信用记录的,可以放宽至月薪税前收入3000以上) 3、工资由银行打卡形式发放,非现金现金形式 4、出具发放工资银行打印的工资流水清单,和就职单位的工作证明 一般银行大厅申请,需要26个工作日,手续繁琐,条件苛刻 在各大银行的网上柜台——数银在线办理,直接通过银行绿色通道办理,只需7个工作日左右,可以足不出户。 或者你可以考虑下担保贷款,只要担保人出具的净资产证明是你所要贷款总额的2倍以上就可以了(你贷1万,担保人净资产就要2万以上)
争议你好盆友!这个好像很难下吧。我用了新·浪 ·有·/借。 那申请条件有哪些呢 1、在中国境内有固定住所、有当地城镇常住户口、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中国公民; 2、有正当且有稳定经济收入的良好职业,具有按期偿还的能力; 3、遵纪守法,没有违法行为及不良信用记录; 4、在工商银行取得a-级(含)以上个人资信等级; 5、在工商银行开立个人结算账户; 6、银行规定的其他条件

5,网上好多黑户可以办贷款是否是真的

不是真的。 1. 个人征信记录会记录个人征信信息,如果争是黑户,申请不了信用卡也办不了贷款。 2. 银行黑户就是以前在银行办理过信用卡或者贷款没有按时还款,有逾期记录,成为信用不良的人,就是所谓的银行黑户。 3. 贷款是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按一定利率和必须归还等条件出借货币资金的一种信用活动形式;银行通过贷款的方式将所集中的货币和货币资金投放出去,可以满足社会扩大再生产对补充资金的需要,促进经济的发展;同时,银行也可以由此取得贷款利息收入,增加银行自身的积累。黑户在过银行审批的时候会被直接拒贷。
首先银行黑户是什么意思? 银行黑户就是以前在银行办理过信用卡或者贷款没有按时还款,有逾期记录,成为信用不良的人,就是所谓的银行黑户。 另外,出现怎样的情形才会成为黑户,很多人往往不太明白。接下来,让我们再来说说会成为银行黑户的12种情况。 1、信用卡连续三次、累计六次逾期还款; 2、房贷月供累计2至3个月逾期或不还款; 3、车贷月供累计2至3个月逾期或不还款; 4、贷款利率上调,仍按原金额支付月供,产生欠息逾期; 5、水、电、燃气费不按时交款; 6、个人信用卡出现套现的行为; 7、助学贷款拖欠不还款; 贷款是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按一定利率和必须归还等条件出借货币资金的一种信用活动形式。银行通过贷款的方式将所集中的货币和货币资金投放出去,可以满足社会扩大再生产对补充资金的需要,促进经济的发展;同时,银行也可以由此取得贷款利息收入,增加银行自身的积累。黑户在过银行审批的时候会被直接拒贷。

6,突然冒出来个摩尔龙和易贷网是什么关系

易贷网换了个名字,现在叫摩尔龙,就是一个成都人开的贷款中介公司,把你的资料了解了就把你交给放款机构让他们审核,通过了就放款它就收你服务费,什么帮你沟通,帮你做工作其实都很假,你找到放款机构结果是一样的,高利贷什么的摩尔龙都有合作,月息1角2,像房屋贷款什么的其实你多换几家银行或者找消费金融机构多试试一样能贷下来款的,它赚的其实就是信息费
摩尔龙可靠个毛,挂着正规公司的牌子,专门找外包公司,帮你找的也是不正规贷款,还款是没有提醒的,他们在还款期当天只会扣你一次款,没有扣到他们不会给你任何信息,说白了,他们等着你逾期,等过了几天如果你是抵押物贷款,他们会直接扣你的物品,然后再找一个外包公司来黑你的钱,他们的拖车费知道多少吗?15000元,在外面找拖车顶多300块的,他们黑你15000,然后就是要你还全款,因为他们知道你还不起,然后跟你算逾期的费用,逾期的费用怎么算,那是你贷款总金额的千分之八每天来算,如果你贷款100000,你逾期一天就是800块,这是什么?他们一般会等到一个星期才会找你,找你你就等着被黑!因为你这属于债务纠纷,警察不会管你,再说如果没打通警察他们也不会做这个!我上过当,建议不要继续上当!
两个是一家公司的。12月易贷网品牌升级成了摩尔龙,还开了发布会的。
易贷网升级成了摩尔龙,同样的服务质量!同样的诚信企业!我已经在这家贷款了3年了,还推荐了好几个朋友给他们,我觉得省事省力是我主要看中的
摩尔龙(原“易贷网金融”),贷款服务行业的“沃尔玛”,致力于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和金融创新应用为个人和小微企业提供更加安全、高效、低成本的金融服务。 应答时间:2021-07-22,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骗子公司大家千万不要上当,套路深血的教训…

7,网贷产生千亿不良资产官方嫌弃民间不接谁来收拾残局搜狗

文 | 零和

网贷行业的倒闭潮,已持续了近三个月,整个行业正在产生千亿级别的不良资产。

如此庞大的不良资产,谁来处置?

官方AMC(资产管理公司)对此明确拒绝:“除非政治任务,否则不接。”

民间催收公司觉得资产太差,也不愿意出手,甚至对打包资产只开出千分之六的“史上最低价”。

这块行业眼中的“千亿坏蛋糕”,最终会由谁来消化?

01 千亿坏蛋糕

网贷行业正在形成上千亿的不良资产。

“现在网贷行业大概有2万亿资产,就算坏账率最低5%,就已有千亿的不良资产。”某催收平台的创始人何鸿军称。加上最近的倒闭潮,网贷的不良资产正在急速增加。

一些还在运转的平台,坏账也开始逐渐增多。

“很多网贷平台在大力地找外包催收,同时签几十家催收平台。”不良资产催收外包产业联盟秘书长王晖称。

比如说一个批次的逾期账户资产包,会被先交给一家催收公司催,催不回来的,再转给新的公司。

“一个不良资产包,会被七八家催收公司反复催。”王晖称。

“最近,很多网贷平台,都在外面疯狂地找外包催收公司。”何鸿军透露,“最近找得比较凶的,是翼龙贷和宜信。”

不良资产处置行业,正处于金融的逆周期中。

一般来说,金融越不景气,不良资产处置越繁荣。

如今,互金行业出现了大量新的不良资产,对于催收行业来说,这是一个重大利好,还是一个烫手山芋?

先来看看官方系的态度。

8月中旬,就有媒体曝出,银保监会召集了四大AMC开会,希望它们进场托管,对资产进行全面清算。

实际上,官方系将其视为烫手山芋。

“在上半年的时候,还有AMC愿意接触网贷行业的资产,也做过一些尝试,但最近风口浪尖,它们已不愿插手。”一位接近监管层的知情人透露。

“这类资产我们不会碰,除非是政治任务。”一家AMC的高管对一本财经透露,“不是我们不想接,而是没有能力接。“

据他透露,他们以前处理的资产,大多是“房地产”。

这样的资产贬值难,脱手容易——他们早已习惯了这种简单粗暴的模式。

而对纯信用、无抵押的网贷资产,他表示:“我们从未接触过,毫无处置经验。”

02 催回率奇低

官方系不欢迎,民间的催收团队,对此是否热情满满?

“并不想接。”何鸿军称,最近来找他的网贷平台很多,他对此还挑肥拣瘦,并不热情。

原因是,催回率实在太低了。

“在网贷刚开始兴起的几年,一手委案催回率可以达到20%,现在这个数字已降到百分之几。”王晖称。

这是因为,在对借款人的审核方面,这些网贷平台比起银行差很多,同时,借款人经过多次催收后,“抗催能力太强”。

“目前网贷行业的不良资产,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个人信用贷,一类是小微企业贷,这两种贷款的催收方式,完全不同。”何鸿军表示。

个人信用贷针对个人,一般都是传统的电话或者上门催收。

何鸿军曾经接过一些网贷不良资产包,感觉实在太难催。

电催频繁一点,借款人就会说他们是骚扰,一旦投诉成立,甲方公司可能就要替换催收团队。

而要完全合规,催收的成本实在太高。

一位业内资深人士举了一个例子:现在的信息修复,确实有一个合法渠道,就是通过某运营商,但是价格“实在太贵”。

比如,运营商会帮你加密拨通一个借款人的电话,不管接通与否,都要收10元。而如果接通,通话6秒以上,就要收50元。

小微企业贷的催收,会好一点吗?

“更复杂。”何鸿军称。这类贷款,早期也可以用电话或上门催收,但如果还不还款,就要走法律程序,这个过程极为漫长。

小微企业贷按照监管要求,都得在100万以下,“加上消耗的时间和人力成本,这件事就不再划算”。

知情人透露,现在有一些催收公司也收P2P的不良资产包,但给的价格,已创下历史新低,“最低只有千分之六”。

这是什么概念?一个亿的不良资产包,只卖得出60万。

而一个普通的地产不良资产包,可以卖到50%左右。

“这说明,现在网贷的资产质量令人担忧。”王晖称。

官方拒绝,民间嫌弃,千亿资产最终将如何消化?

03 不信任三角

尽管目前看来,大家对网贷不良资产的热情并不高,但最终,它们还是需要专业的处置机构来消化。

其实,千亿资产在传统金融领域并不算太多——银行每年的坏账都达万亿。

但银行的坏账会核销,不会影响到存款人。

而网贷资产背后,涉及太多的投资人和其家庭。

所以,一旦处置不当,可能就会出现不稳定因素。

如何找到最有效、最平稳的处置方式,成了整个行业都需要认真对待的难题。

好在,已有一些机构在尝试。

“我们成立了一个数亿的基金,准备去收一些网贷资产。” 陈乾是一家有AMC牌照的北京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市场总监,他透露,他们正在策划一个新的产品。

他们认为,这不是一块烫手山芋,反而有可能是金矿。

陈乾介入的方式,不是购买不良资产包,而是将网贷平台所有的债权买断。

包括投资人的债权。

“我们会以2%-3%的价格,将网贷平台所有的资产买断。”陈乾称。

比如平台的不良资产是10个亿,他们就支付2000-3000万。

然后,他们再去和投资人谈判,偿还一定比例的金额。

“当然不可能全部还完,看资产的优劣,可以做到20%-50%。”陈乾说,比如,投资人投了10万,大概还能拿回来2万到5万。

后期,他们可以发挥自身强项,再去处置资产,赚取差价。

实际上,现在对网贷资产的处置,都卡在一个尴尬的位置上,缺少了两个重要的因素:金钱和时间。

所谓的金钱,就是要承诺每个月向投资人兑付一定金额的钱,稳住他们,让其不至于将平台逼得太紧。

“一般来说,每个月的兑付金额,不会低于1%。要让投资人每个月都看到钱,心存希望。”一家暴雷平台的创始人王志鹏称。

他的平台,如今每个月也需要兑付上千万。“一边请催收团队拼命追款,一边向身边的朋友借钱,资金万万不可断。”

王志鹏知道,无论如何,他都要兑付40%以上,否则“就可能进去”。

40%,是当地监管给网贷平台定的底线。

完成,则可免受牢狱之灾。

但每个月千万的资金,几乎快把他压垮。他将车、房抵押变卖,将身边所有的朋友都借了一遍。

他正在试图用金钱换时间。

“每个月尽量追回一些欠款,也给欠款人一些时间,等着他们缓过来,能还上钱。”王志鹏称。

其实,陈乾所在的这种资产管理公司,手上刚好有“时间和金钱”这两个筹码。

但陈乾接触过很多网贷平台,发现大家对这个模式的热情并不高。

因为,资产管理公司只接管了债权,但是法律层面的责任,他们并不承担。

也就是说,就算处置得不好,他们也不会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和投资人交涉非常困难,众口难调。他们有可能今天答应只兑付40%,就清债务,但回头又去找监管部门申诉,最终我们还得被抓进去。”王志鹏说。

此外,很多平台本身的业务并不完全合规,很有可能采取了“超级债权人”的模式,债权关系混乱。

另一方面,王志鹏也担心资产管理公司不诚信,承诺兑付40%,最终只兑了10%。

在网贷这个错综复杂的局中,所有的人际关系都脆弱不堪,再引入一个第三方公司,未必就是解局之钥。

现在,投资人、平台方、资产处置公司三方,都处在一个强烈不信任的三角中。

这个“不信任三角”如何破?

“需要引入强大的信用方,最好是监管机构介入,或者有官方背景的AMC进来。”王志鹏称,可以让政府定一个兑付比例,三方都认,不可反悔。

目前,全国还没有一家资产管理公司和网贷平台合作,完整地解决过一起处置事件。

大家都在等着第一个“样板”。

但尴尬的是,没有哪个网贷平台想成为“第一”。

“大家都会盯着,同时,你会被翻个底掉。”王志鹏说,现在谁又能做到完全没有问题,接受所有人的关注。

千亿资产,都在等待一个成功案例,来打破不信任三角。

这一步,终需有人跨出。

(应受访者的要求,文中部分人名为化名 )

8,频频爆雷P2P网贷行业走向何方

编者按:本文来自第一财经,作者:工商银行城市金融研究所 杨飞,36氪经授权发布。

6月以来,全国范围内集中出现了百余起P2P网贷平台清盘、停业、实际控制人失联、停止兑付本息等风险事件。进入7月后,网贷平台的“爆雷”愈演愈烈,我国P2P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流动性危机和生存发展的挑战。

P2P网贷平台频频“爆雷”

这次网贷行业“多米诺骨牌”的集中坍塌自6月开始。据统计,2018年前5个月,每个月倒闭的P2P平台基本在20家左右;但到了6月,“爆雷”数量猛增至63家;进入7月,这一态势愈演愈烈。根据网贷之家的数据,截至7月20日,当月新增问题及停业平台约118家。

而且本轮网贷平台“爆雷”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出问题的不少是规模较大的P2P平台,其中不乏拥有国资背景和运营多年的知名网贷机构。如“唐小僧”注册用户人数超过1082万人,“银豆网”借贷余额达44亿元,这两家平台的实际控制人均已失联或外逃,造成较大的社会影响;“爱投资”是中国支付清算协会会员单位,并获得了“iTrust中国互联网信用评价中心”最高级AAA级信用认证,近期也出现了一定规模的项目逾期。此外,出问题的“利民网”已在前海股权交易中心挂牌,正筹备赴美上市;“金银猫”是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首批会员单位,并获得国资背景企业“中能源电力燃料有限公司”战略入股;“钱妈妈”、“云端金融”等亦属国企股东控股。

从风险性质看,此次P2P平台的倒闭大致分为两种类型:

一种是直接关停,即由于资金链断裂、实际控制人失联或因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被警方立案侦查等原因,平台停止运营或不再兑付本息。

如浙江地区知名P2P平台——“牛板金”7月3日公告称,该平台牛钱袋、牛宝丰、牛钱包等借款项目发生逾期共计9852余万元,暂停平台赎回业务及所有产品的投资与兑付;7月4日,又爆出该平台通过虚构标的,以“牛钱袋”产品挪用投资人资金用于房地产开发的内幕,涉及金额达31.5亿元;7月5日,“牛板金”被杭州市公安局江干区分局以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立案侦查。

另一种是良性清盘,即因流动性枯竭等原因,P2P平台主动决定良性退出网贷行业,并承诺不跑路,不失联,及时追回欠款,未来几年内分批次兑付所有资金。

如7月18日“金银猫”宣布决定良性清盘,对在投金额小于1万元的用户,平台将分两个月结清所有资金;对在投金额大于1万元的用户,将分24个月每月兑付本金及其收益。

P2P平台风险集中暴露的三大原因

这次P2P平台风险的集中暴露是我国网贷行业自诞生以来,面临的一次较大的流动性危机和行业性挑战。在多重风险因素的交织作用下,流动性压力从少数平台蔓延到了整个行业,P2P平台的生存和发展正在经受一场严峻考验。

(一)经济增速下行和加快去杠杆,使潜在风险逐步显性化。

一方面,在经济增速下行期,风险往往出现在最薄弱的环节。而P2P平台借款人的资质相对较差,在宏观经济发展挑战不断增多、企业和个人信用违约现象多发、底层资产逾期较为严重的大环境下,平台项目很容易出现逾期、兑付困难等问题,这时P2P领域高风险、高收益的特征体现得更加明显。

另一方面,在去杠杆的背景下,所有贷款类机构都在承压,而首当其冲的往往是小微企业和民间融资。2018年1~6月,我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9.1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2.03万亿元,去杠杆取得明显成效。但同时,去杠杆带来了融资环境的收紧,促进了银行表外业务、同业业务等的收缩,而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大部分融资是通过非银行金融机构、或银行的表外和同业业务渠道获得的。这就造成了上述借贷主体资金链吃紧或信用违约,从而使包括P2P在内的一些潜在金融风险显性化。

(二)市场恐慌情绪蔓延,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

从P2P借款人一端看,确有部分企业和个人出现还款困难和信用违约,但也有一些借款人在行业危机发生后,还款意愿下降,甚至趁机恶意举报平台,掀起市场恐慌,造成平台经营失控,以此达到逃废债的目的。这些行为直接导致了一些网贷平台资金链断裂、无法兑付,进而诱发了全行业的信任危机。

从P2P出借人一端看,一些平台发生项目逾期增加、无法兑付本息或实际控制人跑路后,引发了其他平台投资人的担忧情绪。特别是当一些知名乃至国资背景的平台也出现问题后,市场恐慌情绪和负面情绪扩散,投资人信心不足,争相集中提现、撤回资金,导致更多的平台出现了流动性问题。其中,一部分资金涌向安全性更高的大平台,一部分则完全撤出了P2P网贷领域。大量的资金流出在平台间形成连锁反应,使一些原本没什么问题的平台也出现了问题。

(三)不少网贷机构仍在违规经营,是风险爆发的根本性因素。

对这次网贷领域风险的集中暴露,宏观经济和市场情绪等外因固然不容忽视,但P2P平台的内因起着决定性作用。

监管部门多次强调,网贷机构的本质是信息中介,而非信用中介。但当前仍有部分P2P平台背离信息中介定位以及服务小微企业和依托互联网经营的本质,业务创新偏离轨道,异化为信用中介。比如,有的机构存在违规放贷、为出借人提供担保增信等行为;有的通过归集资金设立资金池、进行期限拆分;有些机构为规避相关金融产品的认购门槛要求,变换投资产品销售形式,在逃避监管的同时,加剧风险传播;还有些机构甚至通过假标和高收益等手段,虚构项目募集资金,开展自融、庞氏骗局,碰触非法集资底线。

由于行业信息披露普遍不规范,违规平台的隐蔽性较强,表面看来与合规平台无异,有的甚至还借助激进的市场推广手段,实现了交易规模的快速扩张。但流动性是这些平台的命门,一旦市场环境骤变,大量违约发生或资金流出激增时,其内在问题就会暴露出来。

未来P2P网贷行业的发展走向

P2P网贷作为一种互联网金融业态,在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满足民间资本投资需求、促进金融普惠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初期的“野蛮生长”所积聚的风险,必然要有一个释放和消化的过程,只有经历“刮骨疗伤”的阵痛,淘汰劣质平台,网贷行业才能化茧成蝶、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一)网贷机构数量将呈持续性减少态势。

近两年来,国家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严控平台增量、化解存量。就增量而言,监管部门已经明确,专项整治期间,对新从事网络借贷业务的P2P平台,原则上不予备案登记。就存量而言,对运行不规范的机构,监管部门要求限期整改,整改不到位的,可能面临淘汰整合;对涉嫌从事非法集资等违法违规活动的机构,将依法取缔,坚决实施市场退出。

事实上,我国网贷平台数量已出现持续性萎缩。根据网贷之家的数据,截至6月末,国内累计设立P2P网贷平台6183家,其中停业及问题平台4347家,正常运营平台1836家(图1)。与2015年11月末3476家的最高值相比,正常运营平台数量已大幅减少了近一半,为近年来的最低值。从成交量看,6月网贷行业成交1757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了28.4%。

历史地看,我国超过70%的P2P网贷机构已经消亡。而这次网贷平台风险的集中暴露,可以看作是行业洗牌的进一步提速,是市场进一步出清的过程。预计经过此次风波,网贷平台的数量将有一个明显下降。与英国、美国各不过70家左右的平台数量相比,我国1800余家的P2P平台规模仍有一定的压降空间,而关键是要形成一套良性退出、有序退出的机制。

(二)网贷行业有望走上回归本源、良性发展的道路。

从市场主体层面看,经过风险事件洗礼、监管政策纠偏和市场出清,一大批问题平台加速退出了市场,行业机构异化趋势有望得到扭转,真正合规经营和有实力的网贷信息中介机构将脱颖而出,资金也将更多地向大平台集中。近期,一些平台通过追加注册资本、设立投资者开放日、召开投资人见面会等方式,彰显自身实力,向投资者传递信心;一些平台主动向监管层、公众投资人披露合规性审查报告;一些平台联合媒体发出自律倡议书,强调合规经营和自我约束。

从市场环境层面看,当P2P平台隐含的风险隐患和危害充分暴露并得到有效治理后,行业将正本清源,而不再成为非法集资等违法违规活动的庇护所,“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将得到改观,投资者的风险意识将明显提高,市场交易行为也将更加趋于理性。数据显示,我国网贷行业综合收益率已由2014年20%左右的高位,持续降至2018年6月的9.6%(图2),整个行业正在由狂热逐步回归理性。

从管理机制层面看,2016年以来,监管部门制定了《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行为监管+机构监管”的管理模式,并开始实行网贷机构备案登记制度和客户资金第三方存管制度,监管空白自此基本被覆盖,网贷行业“无准入门槛、无业务规范、无硬性监管约束”的野蛮生长时代不复存在,严格监管成为常态。

2018年7月上旬央行牵头召开的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下阶段工作部署会提出,再用1到2年时间完成专项整治,化解存量风险,同时将P2P网贷清理整顿延长至明年6月份。这表明P2P领域的风险隐患依然不少,当前所处整改期的一系列政策组合拳非但不会退出,未来还有可能进一步强化。

(三)银行需关注P2P领域带来的输入性风险,防范声誉损失。

这次P2P平台潜在风险的加速暴露,对银行而言整体影响有限,但银行需要关注事件可能带来的输入性风险,制定相关预案,避免声誉损失。

整体看,银行与P2P领域的交集不多,主要集中在存管业务方面。据统计,截至7月24日,有78家银行开展了P2P平台资金存管业务,大多数为城商行,其中江西银行和广东华兴银行接入平台数量最多,分别接入83家和72家;有858家网贷机构上线了银行资金存管系统,占正常运营平台的46.7%。P2P风险事件集中爆发后,已有一些银行因存管费用无法覆盖“爆雷”带来的声誉损失,选择主动退出网贷资金存管业务。

根据银监会办公厅印发的《网络借贷资金存管业务指引》,存管银行主要履行网贷资金存管专用账户的开立与销户、资金保管、资金清算、账务核对、信息报告等职责,而不承担借贷违约责任,不对网贷资金本金及收益予以保证或承诺,不对借款项目及借贷交易信息真实性承担审核责任等。可见,银行开展网贷资金存管业务的职责边界和责任义务是清晰的,银行的存管行为并非对网贷交易行为提供银行信用背书。未来,银行开展网贷资金存管业务,应进一步严格准入门槛,更为审慎地选择合作机构,并加强对网贷平台的实时监测和风险预警,及时制定预案,防范声誉风险。

9,你好手机寡头时代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全天候科技”(ID:iawtmt),作者 舒虹。36氪经授权转载。

“我们决定不服就干,认真做好产品,死磕回去,教一教对手什么叫性价比”。1月10日,在红米品牌升级发布会上,雷军公开回怼“友商”华为

5年出货2.78亿台的红米手机从小米独立,被外界解读为对标华为、荣耀双品牌。就此,荣耀方面公开表示——与小米的竞争早已结束,荣耀遥遥领先。

“友商的态度把我弄急了,他们出了一堆的稿子看了我挺烦。”发布会后,雷军再次谈及友商:“在办小米之前,我是华为的铁杆粉丝,我也多次跟任正非说国产厂商要团结,枪口抬高一尺,后来友商分出来一个子品牌,从诞生之日就是怎么low怎么来。”

斗转星移,几年时间,手机行业就已经变了天地,换了对手。

如果把时钟回拨到3年前,与小米雷军激烈对垒的还是乐视贾跃亭。如今,乐视手机早已灰飞烟灭,比小米诞生更早的魅族正在艰难求生,其它同时期涌现的中小手机品牌要么垂死挣扎,要么加速消亡或已经消亡。

对于还活着的中小手机品牌来说,被收购意味着出局,不卖身意味着等死,比如罗永浩和他的锤子。

拖欠工资、供应商上门讨债、变更法人,接盘者名单从阿里、360传到今日头条……锤子身处生死边缘。“整个公司都在等老罗弄到钱。”一位锤子员工对全天候科技说。

另一边,一些投资人正在向锤子施压,希望就此卖掉公司。1月3日,锤子科技再次被申请财产保全,罗永浩所涉1亿元金额的股权被司法冻结。如果“缝补”不上被撕裂的资金缺口,锤子很可能活不过这个冬天。

大洋彼岸,巨头苹果迎来史上最黑暗的一天。1月3日,在16年来首次下调营收预期后,苹果股价暴跌10%,市值缩水近750亿美元。

三个月来,苹果市值蒸发近4500亿美元,跌去了一个Facebook。更糟糕的是,多种迹象显示,苹果已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削减智能手机的零部件订单。

过去十年,智能手机经历了高速增长的黄金期。IDC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共卖出了14.7亿部手机(2018年预计同比下滑3%),是汽车销量的15倍,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消费硬件品类。

2018年,华为公司实现销售收入1085亿美元,其中,以手机为代表的消费者业务占据半壁江山。

2010年至2018年华为智能手机发货量(单位:百万台)

智能手机也是过去十年移动互联网增长的最大引擎。风投公司KPCB发布的2018年《互联网报告》显示,世界范围内,每个拥有智能手机的成年人每天在手机屏幕上花费的时间长达5.9个小时。

在中国,超过一半人口使用手机购物、叫外卖、打车、使用移动支付——移动互联网的一切商业模式,几乎完全依靠手机这一物联网时代的终极入口而存在。

这一切在过去这一年中迎来拐点。

2018年人口红利褪去,智能手机首当其冲。以华为和荣耀为例,过去其手机的换机周期是15-18个月,现在是22-24个月,甚至更高。

“总体来说我们手机的运算速度是够的,但是应用和功能没有任何革命性的创新,手机产品同质化严重。在口袋里钱不多的时候,大家会选择不换手机。”第一手机界研究院院长孙燕飙说。

2018年,国内中小手机厂商加速消失,金立、酷派、乐视、大可乐、夏新等名字在市场浪潮中覆灭,魅族、360、锤子等厂商纷纷遭遇重组或深陷资金链危机。

另一方面,华为、OPPO、vivo、小米等国产手机快速崛起,在海外攻城略地,快速挤压三星、苹果的份额。

五年时间,世界智能手机版图被改写,国内手机市场彻底进入寡头时代。未来,全球化的手机品牌很可能只剩下四、五家。

2018Q3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份额(来源:Counterpoint)

01.寡头时代来了

老罗做手机,是起了大早却赶了个晚集。锤子科技成立于2012年5月,但首款机型2014年才推出。5年前是国内智能终端设备创业的黄金窗口期,“等到锤子学会了做手机,却遭遇了手机市场下滑的寒冬”,孙燕飙告诉全天候科技。

截至2018年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已经连续六个季度同比下滑。GFK数据显示,在一向以增长为主旋律的中国, 2018年下半年手机市场却首次出现“量价双降”的局面;2018年三季度,市场销量同比下滑18%,销售额同比下滑9%。

7年前,李剑(化名)加入手机ODM公司辉烨任高管,他们一开始为TCL和一些海外手机厂商做代工,后期开始接华为手机的订单。

那是中国手机的黄金时代。按照荣耀赵明的说法,GSM(全球通)时代最强大的设计概念来自于深圳华强北。彼时,行业中有四、五百家ODM公司,全世界几乎所有智能手机都在中国生产组装,独立品牌正在悄然成长。

如今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辉烨)以前一个月的手机出货量可以达到100万台”,李剑说,“现在可能一年也都出不了100万台”。

全天候科技了解到,2018年10月,深圳许多手机供应链厂商的订单出现断崖式跳水,订单额只有去年同期的20%-30%。

所有的模组,包括摄像头模组、指纹模组、电池模组,每个环节都陷入极度无订单的状态。按照这种情形,有供应商指出,在深圳,身处手机产业链核心的中小供应链厂商,将有20%面临倒闭。

2018年,智能手机市场展现出极其残酷的一面。

尽管大环境不佳导致出货量下滑,但各大手机玩家召开发布会的热情并没有明显下降。仅仅在2018年12月,中国手机厂商就发布了超过10款新机。

一年来,中国手机厂商科技创新应用到产品的速度远超三星和苹果,屏幕的变化、屏下指纹的推出、颜色的变化、各种“吓人的技术”层出不穷。

时隔多年重新发力手机市场的联想手机,连续数月中,每个月都有新产品发布,以致于联想集团副总裁常程在微博上感慨:“今年用力过猛,新品节奏有点儿快”。

“原来手机产品的市场生命周期都是12个月,今天,华为、荣耀、小米、OPPO、vivo的市场生命周期,从设计到开发、上市,全部都是六个月(的周期)在搞。大家的站位就是不断接力,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奔跑。”孙燕飙说。

通常而言,一款新手机出来,其上一代产品的销量会快速萎缩;一家厂商推出一个新款,友商的销量也会被挤压下降。“中国手机厂家你死我活拼过来,才把苹果、三星拼到了今天这个地步。”一位来自vivo的市场人士表示。

不出意外,三星和苹果在中国双双遭遇“滑铁卢”。根据赛诺数据,2018第三季度,苹果、三星在中国的出货量均大跌,其中,苹果的市场份额为9.8%,而三星则仅剩约1%。

伴随“机海战术”体力不支而倒下的,还有一系列中国的中小手机厂商。手机行业马太效应进一步升级,手机厂商在营销、技术、融资等的壁垒都已高企。

2014年5月,锤子第一款手机T1正式发布时就遇到过产能危机,这导致T1销量惨淡,仅卖出25万台。

罗永浩2018年上半年曾说:锤子不亏损了,可以任性一些。但任性的结果就是TNT(工作站)横空出世,订单少到代工厂都不愿意接活。

过去四年,锤子共推出7款手机,总计销量约300万台,这个数字在中国每年上亿台手机销售的大市场里,完全沦为陪跑者角色。

赛诺数据显示,vivo、OPPO、华为、荣耀、小米、苹果几大手机品牌组成了现在国内市场手机销量的第一梯队,总的份额占比近90%。其它中小厂商则彻底和第一阵营说再见,成为了销量统计中的“others”。

一般而言,手机供应商衡量一个大单的标准是单批次下单量是否达到KK(百万)级。当一个品牌的市场份额只有不到0.5%,意味着每个月的出货量只有5-6万台,甚至3-4万台,备货量也就是10万台左右,也就是100K。

“100K订单量在大的供应商眼中已经是小客户。针对小客户,一是没有溢价能力,第二,越小就越没法保证出货,因为产品不是标准化的产品,意味着成本还要增加。”一位供应商人士告诉全天候科技。

随着“华米OV”近年的快速增长,为了吻合它们的产能,供应链厂商从2015年、2016年一路狂奔到2017年,一直在不断扩充产能。

“到今天,随着手机销量的下滑,头部效应导致整个供应链的产能过剩达到了200%。目前市场上仅非全面屏手机的库存就有接近5000万(台)。”孙燕飙说。

02.供应链困境

2018年7月9日,在小米香港上市答谢晚宴上,雷军曾向媒体介绍过一位高管,他是小米供应商——英华达的前高管张峰。

小米曾在供应链管理上栽过跟头。据腾讯深网报道,小米研发第一款手机时,曾遭到某世界500强百般凌辱,比如小米那时成立不到一年,对方却要三年财务报表。

2010年,英华达是少数愿意为小米手机代工的工厂。2016年下半年,张峰成为小米移动电源生产商紫米科技的创始人,后正式进入小米管理供应链,协助雷军解决小米供应商元器件及手机供应的问题。

“曾经我们老缺货,一度以缺货为美,后来发现这个不行,绝对是有问题的。我们得苦下功夫,一定要把缺货问题解决了。”雷军说。

张峰上任后,小米供应链的确得到了不小的改观。雷军表示,小米8上市18天,供货就突破了百万。“虽然还是有很多人骂我们缺货,但是其实好很多了”。

小米香港上市答谢晚宴,雷军介绍张峰(右一)

寡头时代,手机厂商之间的竞争已经不再是单一产品的竞争,而是对于供应链的争夺。

在一加6T手机发布前夕,为了攻克一个屏下指纹的技术难题,一加曾成立临时项目组,把供应商——汇顶科技找来,搞了一个封闭办公的地方加班加点,“最后终于有惊无险,搞定了”。

过去一年,屏幕指纹技术快速成熟且实现大规模商用、3D结构光技术成熟商用、屏幕从全面屏过渡到刘海屏再到水滴屏等,终端厂商的每一次技术创新对于供应链来说都是挑战,都不亚于一场技术革命。

以屏下指纹为例,2018年初,vivo发布全球第一款屏下指纹手机X20 Plus,得到市场好评。随后华为、小米、魅族、OPPO先后推出基于屏下指纹识别方案的产品。

从供应链方面的消息来看,vivo的三款屏下指纹识别方案均来自汇顶,OPPO的方案来自于思立微,而魅族的屏下指纹方案则来自于新思。

公开资料显示,2018年采用屏下指纹解决方案的智能手机出货量从900万台增至2000万台以上。

“手机厂商应该理解我们。”李剑说,“研发需要周期,每一次的改变都是产线的,甚至连设备都不一样,但品牌厂商不会给你那么长的时间,他会尽量压缩周期;其次,新东西出来多多少少会有点问题,首批出货可能面临风险。”

技术的快速迭代甚至导致手机制造端已经出现购销倒挂、面粉贵过面包的现象——做一台手机出来,从生产成本和硬件成本可能要500元,但实际上供应商的出货价可能才450元。

2018年6月,OPPO、vivo等厂商使用的升降摄像头刚亮相时,一个模组的出货价约为360元,到今年3月,价格可能只剩不到100元。

小米的一位供应商透露,小米大大小小所有的电子元件都是自己采购,特别是贵的、金额大的物料,这导致ODM厂商在小米身上其实赚不了什么钱。“小米这种走性价比策略的公司,肯定要保证自己的成本最低。”

“小米的量确实很大,这个毋庸置疑,但是到最后发现忙了一年下来,其实就是跑个流水。”李剑提到,“5%的毛利,算上物流费用、加上拖账期,净利最多两个点,甚至不赚钱”。

手机厂商给供应商的账期标准通常是三个月,最多半年,供应商大都会优先选择大品牌合作,一是量大,二是有保障,肯定能拿到钱。一个手机公司经营状况好不好,供应商的感受非常明显。

但今天站在手机厂商的角度,可选择的供应商已经越来越少了。

智能手机产业是个集成度极高、新技术最密集的行业,需要芯片、电路、显示设备、监控、声音、系统集成等行业组成的产业网络的支持。

罗永浩曾调侃说,在手机黑科技方面,华为的GPU加速有技术沉淀,至于其他手机黑科技,“我们都是方案整合商”。

但手机行业发展到今天,科技的比拼已经不是微创新了,而是需要更多积累,需要大的团队和体系做创新的支撑。

“小的品牌和厂家可能会借助于行业的解决方案、芯片提供商的能力做一些设计上的变化。但对于人工智能的处理、整个生态的引导不那么容易”,荣耀总裁赵明说。

以3D TOF(飞行时间法3D成像)为例,这个技术早就存在,但目前大家对体验都不满意。在赵明看来,这是因为要在抓取图片的瞬间就把立体信息实时进行处理识别,并作出反应,实际上需要类似于麒麟980这样的AI处理器和背后强大的图象处理算力来支撑。

这就是供应链环节的现状,也是造成整个手机行业发展越来越困难的原因。手机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通讯工具,而是变成了娱乐中心、通讯中心、交互中心。

技术的发展需要研发能力、设计能力、对于供应链的驱动,并不是简简单单的小公司能办到的。

华为、荣耀的很多产品在供应链端已经走到瓶颈,拿不到合理的解决方案了,这种情况下只能选择自己做。赵明称,虽然开发一款芯片投入很大,但不做的话就要站在别人的背后,未来会受到很大的制约。

03.烧钱,找钱

对罗永浩来说,一入手机深似海,自从创办锤子,他从未停止过“找钱”。公开资料显示,锤子科技成立6年多时间里,共进行了8轮融资,累计获得资金超过17亿元,投资机构包括金石投资、海通创意资本、紫辉创投等。

2017年8月,锤子科技获得最后一笔10亿元投资,其中成都市政府出资6亿元,其余4亿来自私募基金。

锤子科技融资情况(来源:企查查)

不过,锤子也一直未走出亏损的泥潭。据公开资料,2015年锤子亏损4.62亿,2016年净亏损4.28亿,2017年虽然有坚果Pro这款黑马产品,但境况也不是很好,2018年每况愈下。2015-2017年,锤子共计亏损超过13亿元。

《财经》报道称,在正常融资、并购渠道之外,锤子科技也已经拿不到银行贷款,仅能依靠京东供应链提供的资金救急。锤子科技支付给京东的利息是9%左右。

锤子、金立等小品牌的衰落是有共通性的。手机供应链环节需要占用大量资金,加之营销费用不断增长,中小品牌承受的资金压力较大,它们在供应链上没有议价能力,体量小又缺乏话语权,通常单款机型销售额在几万元到几十万元之间,成本相对更高而收入更少。

由于战线拉得太长,资金投入过大,回报不达预期,研发投入过重,最后,导致资金回笼不及时。一旦某个机型失败或者营销费用占用过多,就很容易让其资金链在顷刻间崩塌,几年的努力付诸东流。

“与互联网模式不同,手机公司都是被库存杀死的”,一加创始人刘作虎告诉全天候科技。

在库存问题上,一加曾经犯过错。2015年,在国内互联网智能手机泛滥的背景下,一加迎头而上,既做千元机又开了几十家线下店。

2015年7月,一加2发布,刘作虎预期这款手机同样会受到追捧,于是拍脑门生产了将近100万台,这个决定差点让一加直接关门。

“互联网的钱来得相对容易,但硬件是很‘重’的”,刘作虎提到,一部手机的成本可能就3000多块钱,新机发布时,如果备货100万台,就是30多个亿,如果多下20万订单,就意味着有6亿的货卖不出去。

一加2的教训之后,刘作虎开始把“活着”作为做决策时的一条基本原则:一旦这个决策是错误的,你是不是还能活着?一件事情,如果万一它出现风险,公司就关门了,这个事情就别做。

事实上,除了小米、乐视等互联网手机品牌,传统手机厂商鲜有通过公开市场融资。“风险太大,很多资本都看不懂硬件,互联网公司融一两个亿可以玩很久,但是做硬件还是蛮大的挑战。”刘作虎认为。

锤子等深陷资金链危机,背靠大树的联想手机却准备不计成本地抢回手机市场。2018年6月,联想制定了“诺曼底计划”,欲在国内手机市场重生。2018年三季度,联想手机在中国销量同比上升280%。

手机业务被联想视作智能物联SIoT生态的重要引擎之一。联想手机相关负责人回复全天候科技称,在联想的整体战略中,允许以亏损的方式保证手机业务在国内市场份额的增长,联想也有信心持续收复失地。

2011年,华为逐渐脱离对运营商的依赖,转型为消费者品牌,并聚焦于中高端精品市场。据报道,起初的两年,华为手机曾承受巨大的盈利压力。

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曾表示,“那两年太糟糕了,手机利润率还不如银行贷款利率,把这些钱存到银行里,利息都会比手机盈利要高。”华为手机能熬过5年的转型期,离不开华为集团的财力和技术上的支持。

在孙燕飙看来,如今手机行业只有两个活法,一是抱大腿,二是自己成为大腿,除此之外没有第三条路。

过去几年,手机行业主要的融资方式还包括政府招商引资和供应商补贴。

1月2日,据媒体报道,魅族科技将获得超过1亿元注资,目前仍在走程序,珠海市政府将会注资支持魅族发展,目前投资方案已经谈妥。对此,魅族科技表示,目前不方便回应。

2017年8月,成都市政府投资锤子科技6亿人民币,随后,锤子把位于北京、深圳等地的行政、供应链、研发、设计等总部管理和服务部门整体迁入成都,入驻办公人员约200人,约占此前锤子科技团队的一半。成都市政府投资锤子科技的初衷,在于打造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圈。

而2014年以来,电信运营商随着营改增税改、利润减少,不再热衷于和手机厂商捆绑,补贴销售。手机市场完全自由竞争,没有谁可以靠着运营商的关系过活。

据全天候科技了解,2016-2017年,在手机烧钱大战凶猛之时,手机行业还存在另外一种隐性融资手段:以单个手机项目为主体进行项目制融资,即以发布一款新机预计可实现多少销量为目标,向上游供应商和合作伙伴进行融资。

有供应商告诉全天候科技,以往手机项目的“战略投资者”不仅包括供应链参与方,还包括一些美国和香港的热钱,“但今年寒冬的状况下,此类融资也比较少见了”。

04.性价比纠结

国内手机圈的互联网化始于多年前的小米。凭借极致的性价比和互联网销售模式,小米手机一度在2014年前后以14.79%的市场份额问鼎中国手机市场销量冠军。一时间,“互联网思维”也成为热词,也成为众多企业的模仿对象。

不过,仍有不少企业感受到了销售规模的虚幻。

刘作虎谈及规模和风险时表示,“做企业,最核心的不是追求规模,而是要健康。做2000万、3000万(规模),最后不挣钱,有意义吗?最后给员工发年终奖给大家去发市场份额吗?”

从2017年开始,面对上游元器件涨价、美元汇率飙升等外部因素,手机品牌纷纷提价。千元机面临技术瓶颈,进一步加大研发力度,需要额外的资本投入。而资本寒冬下,各种融资渠道都在收窄。

到2018年,手机行业原有的支点——性价比已经失效,进而造成了诸多困境:利润贴地飞行、创新不明显导致消费者换新动力不足、同质化严重、工匠精神缺位……一夜之间,众多手机厂商都在急剧变化的市场形势下无所适从。

实际上,小米上市之后,已很难继续保持其超强的“性价比”策略。一方面,小米手机也面临增长乏力的问题,同时无法继续加持小米的硬件价格战。

今年以来,小米手机的表现进入下行通道:IDC 数据显示,一季度,小米手机中国出货量增速达到 40% 以上,二季度降低到 2%,三季度同比下滑 10.9%,在华米 OV 当中表现最弱。

另一方面,资本市场和投资人也不允许小米利润过低。

“性价比不顶用了,面对荣耀这样同样性价比极强的手机对手,小米的危机感应该更强。”一位手机评论人士说。

在2017年之前,四大厂商以价格区间为标志,有一个相对明确的标签:华为主打高端商务市场,OPPO、vivo是中端市场,荣耀、小米主打低端市场。

但今年以来,OPPO、vivo 和小米、荣耀都在上探高端市场,寻求品牌的高端化。华为过去在高端市场只需要面对三星、苹果的竞争,现在 OV、小米都来抢地盘了,在4000 元以下的市场,他们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拼成了一锅粥。

靠性价比起家的小米自己也正试图摆脱绝对性价比的标签。刚进入2019年,小米就打响手机市场第一枪——将红米品牌独立,并升级为Redmi,继续死磕性价比、主攻电商市场;未来小米会专注冲刺中高端和新零售,不再追求绝对性价比。

1月10日,雷军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手机市场是个巨大的市场,虽然手机最近这段时间压力很大。2019年,分品牌运作将是小米的一项策略。

Redmi在高品质的前提下死磕性价比,小米系列就能放下包袱,不要拘泥于1999元的价格,在用户还是觉得厚道的前提下把产品做好。

2018年12月,小米还对其国内和国际业务市场的组织架构,再次做出调整:加码中国区市场,将销售与服务部改组为中国区,由小米联合创始人、集团高级副总裁王川兼任中国区总裁。

据悉,小米中国区的任务有两个:优化小米手机的产品架构,站稳并强化高端旗舰市场;继续推动双线融合的新零售体系。

05.新故事是什么?

诺基亚、HTC的陨落表明,在面临技术革命和关键市场机会时,一旦转身速度偏慢,被消费者抛弃的速度之快可能超乎想象。

Counterpoint Research报告显示,5G智能手机将在2019年进入初步商业化阶段;2021年,全球5G智能手机出货量将达到1.1亿部。

市场研究机构Gartner预计,下一波大规模智能手机消费热潮将在2020年到来,届时5G和可折叠智能手机等未来技术将进入市场。

截至目前,华为已获得了26份5G合同。按照余承东的说法:“我们每年投入了10倍于国内同行的研发费用,比他们好一点点都不行,要好一大截。”

不过,5G的普及仍旧需要运营商、手机厂商等对价格下降的支持。“5G是一个革命性的东西,但不是在明年。”刘作虎认为,2019年是5G的商用元年,但5G的应用可能还不会那么丰富,5G应用场景真正爆发要到2020年。

在5G方面,OPPO、vivo则是通过与芯片巨头高通进行合作,如将毫米波天线阵列整合到手机中、整机无线空口量测和终端样机测试等工作,做好5G技术在手机上的应用准备。

在国内市场饱和的情况下,海外市场已经成为众多国产手机厂商新的增长点。今年第三季度,小米在印度超越三星成为市占率第一的手机品牌,而OPPO在东南亚市场,华为在欧洲市场均占有较高的市场份额。

据印度经济时报报道,2019年,印度将成为唯一出现智能手机增长的市场;而2018年,印度消费者将花费逾5000亿卢比(473亿元人民币)购买中国四大手机品牌生产的智能手机,约为上一年的两倍。

2018年Q3,荣耀手机在海外8个国家均入围了出货量前五。在俄罗斯,荣耀销量增幅达到了惊人的1750%,市场份额占到18%,排名第二,与三星的差距只有1%。

此外,小米、华为、OV等还在消费IoT硬件上舍命狂奔。1月11日,雷军在小米年会上宣布,2019年,小米将正式启动“手机+AIoT(AI+IoT)”双引擎战略,作为小米未来五年的核心战略。未来5年,小米将在AIoT领域持续投入超过100亿元。

小米进入“手机+AIoT”双引擎战略时代

几个月来,小米频繁调换组织架构配合AIoT发展。据了解,小米中国区的任务,除了强化手机高端市场及推动双线融合的新零售体系,更重要的是强化小米AIoT的核心战略,在硬件品类上进行拓展。除了手机,目前小米AIoT硬件还包括电视、智能家居设备和白电。

2018年12月27日,荣耀手机举办了2018年中国手机行业的最后一场发布会。在会后的采访中,赵明说:“坦率讲今年(2018年)可能是很困难,但未必是最困难,也许几年后回过头来看也未必觉得难。”

当天的北京气温零下10度,赵明一袭春装登场。

文章TAG:易贷网易贷网做是做什么的做什么什么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