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 > 问答 > 生活知识 > 互联网金融公司排名,互联网金融公司排名

互联网金融公司排名,互联网金融公司排名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26 03:27:15 编辑:生活常识 手机版

1,互联网金融公司排名

乐钱,人人贷,有利网,这几个我试过还可以,其他的不敢说。谢谢!

互联网金融公司排名

2,互联网金融公司排名是怎样的请告知详细

对于互联网金融平台排名各大网站各有各的说法,不过,在各大知名网站的前排位置都可以找到人人贷。人人贷是个不错的选择,之所以这么说主要是人人贷投资比较灵活,无论是从时间上来说,还是从金额上来讲都十分的灵活。

互联网金融公司排名是怎样的请告知详细

3,互联网金融公司有哪些

现在的互联网金融公司有挺多的 主要分为两大类: 第1类是互联网型支付企业 比如是支付宝,财付通 第2类 金融型支付企业 比如 快银 易宝 快钱 希望能帮到你
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目前主要是Web2.0)和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相融合的新兴事物。主要有传统金融业务网络化、互联网企业切入新金融领域等模式,两者共同追求满足多样和复杂化的金融新需求,而这必然激发对于支付模式革新突破的持续要求。 中科金财   公司以移动支付安全专利技术为基础,形成核心的移动电子商务平台,近期主要拓展三条业务线:手机银行及行业应用客户端综合解决方案、银联体系手机支付业务平台支撑和合作运营、移动多媒体互动电子杂志业务合作运营。公司已经与银联开展紧密合作,共同拓展电子商务业务。鉴于银联的特殊商业地位,有望给公司带来不同于其他支付平台的相关功能业务。   新开普   公司传统业务为智能卡系统集成,同时兼具核心软硬件研发和生产能力,为学校、企业和城市用户建设系统平台,提供小额支付、身份识别、资源管控等服务。公司曾荣获“移动支付产业优秀方案奖”,在近场支付方面具有雄厚技术实力。公司已经和银联合作开展金融IC 卡小额支付业务,并积极开展金融IC 卡离线小额支付业务,进入新形态支付业务的“蓝海”。   东港股份   公司是国内票证印刷行业龙头企业,并通过积极布局,成为金融IC卡的新进入者。目前晶片卡产能约7500万张,技术装备已经达到一线卡厂领先水准,而且在渠道上具有极强的优势,日前进入建行采购系统,为进入其他大行供应商打下基础,据券商研报,公司近期有望获得VISA认证, 进一步提升竞争力。
互赢金融为您解答。 评价互联网金融公司几个标准: 第一,有一个非常清晰的商业模型,商业模式意味着有非常合适的或者可持续的盈利的来源,而且盈利来源本身又是能够给相关的参与者创造价值。 第二,利率水平合适,中国的投资回报率比过去降低很多,可能找不到什么行业有20%以上的利润,在这种情况下,商业模式还是建立在高利率之上,本身是很大的风险。 第三,透明度,和传统金融机构相比,互联网企业最有潜力做到透明的,因为数据是在网上。 第四,建立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可以像bat的平台优势,也可以说在某一个行业有特别的聚焦的专业的能力。

互联网金融公司有哪些

4,互联网金融企业百强排名2017互联网金融企业有哪些

以下为2017年20强 排名 名称 IPower iBrand iSite 总分 1 蚂蚁金服 93.35 84.63 91.51 91.42 2 京东金融 92.78 83.86 88.00 90.52 3 微众银行 92.24 81.98 86.24 89.59 4 陆金所 90.38 82.04 89.08 88.58 5 众安保险 92.94 84.08 66.79 8855 6 民生银行直销银行 90.24 79.65 82.70 87.36 7 泰康在线 88.73 81.80 86.27 87.10 8 江苏银行直销银行 86.43 91.99 81.44 87.04 9 苏宁金融 84.84 91.35 83.49 86.01 10 51人品 87.75 81.72 81.87 85.96 11 宜人贷 85.63 87.45 85.09 85.94 12 橙子银行 84.79 91.34 82.09 85.83 13 安心保险 88.58 76.72 82.60 85.61 14 徽常有财 86.57 81.64 84.68 85.40 15 海尔消费金融 84,91 86.37 82.19 84.93 16 易安财险 85.50 82.12 85.93 84.87 17 兴业银行直销银行 85.36 82.13 85.74 84.75 18 国美金融 86.57 81.55 74.88 84.40 19 玖富 84.92 81.94 83.29 84.16 20 用钱宝 8451 82.67 85.31 84.01

5,哪些企业上了中国互联网金融50强榜单

进中国互联网金融50强榜单的有: 1.51信用卡 2.91金融 3.e租宝 4.Ppmoney 5.爱基金网 6.百度理财 7.财付通 8.筹道网 9.点融网 10.格上理财网 11.股票赢家 12.好贷网 13.好买基金网 14.汇付天下 15.积木盒子 16.金斧子 17.金联储 18.金信网 19.金银猫 20.京东众筹 21.九次方 22.连连支付 23.陆金所 24.蚂蚁金服 25.民信贷 26.诺诺镑客 27.拍拍贷 28.趣分期 29.人人贷 30.融360 31.数米基金网 32.苏宁金融 33.随手记 34.天天基金网 35.同盾科技 36.铜板街 37.投投 38.微贷网 39.微量网 40微众银行 41鑫合汇 42雪球 43.宜信财富 44.易宝支付 45.翼龙贷 46.盈盈理财 47支付宝 48众安保险 49.众筹网 【互联网金融50强】 50强来自新金融领域12个细分行业,分别是P2P网贷、互联网理财、互联网支付、互联网征信、互联网银行、互联网保险、互联网基金、互联网证券、消费分期、众筹、直销银行、综合金融服务。互联网金融50强榜单,囊括了金融服务集团、互联网银行、互联网保险、互联网证券、财富管理、借贷、消费金融、征信等细分行业。上榜企业总估值8600亿元,均值172亿元,入围门槛10亿元。 从行业分布来看,2017胡润中国新金融50强涵盖了新金融领域15大细分领域。其中网络借贷行业占22%,以11家上榜企业继续领跑50强,但上榜企业数量相比去年减少4家,这与网络借贷行业目前正经历的严格监管密切相关;综合金服占12%,上榜企业有6家,位居次席;互联网理财和互联网支付上榜企业都有4家,共同占据第三名的位置;另外,互联网保险、互联网基金、消费金融和直销银行都有3家企业上榜;互联网货币基金、互联网银行、互联网征信、互联网证券、互联网分期和众筹6大领域都有2家企业上榜,互联网小贷有1家企业上榜。胡润表示:“虽然今年网络借贷企业数量减少4家,但仍在新金融行业占主导地位。” 从地区分布来看,50家上榜企业有44家分布在北京、上海、深圳、杭州4大城市,占比近9成。其中北京以16家上榜企业领跑,上海以12家上榜企业紧随其后,深圳、杭州分别拥有9家和7家企业上榜。《2017胡润中国新金融50强》的区域分布基本与当前国内一线城市互联网发展水平一致。胡润表示:“新金融在北上深杭的数量不可思议的高,近9成的占比出乎我的意料。”
作为互联网金融后起之秀的恒大榜上有名!
当停止尝试时失败时候 江湖中游子之新恭祝事业有成事事顺利 几次看见过海绵宝宝流泪

6,中国十大投资公司排名是怎样的

中国十大投资公司排名依次是中国IDG资本、红杉资本中国基金、深圳市创新投资、晨兴资本、金沙江创投、创新工场、君联资本、GGV纪源资本、达晨财智、经纬中国。

1、中国IDG资本

代表性的投资项目:拼多多、美团点评、小马智行

IDG资本于1992年在美国波士顿创立,可以说是风投界的巨头。一直以来IDG资本一直致力于在全世界进行有价值的投资,该公司的有限合伙人涵盖国际投资人、慈善组织、大学捐赠基金等。

2、红杉资本中国基金

代表性的投资项目:今日头条、拼多多、美团点评

该公司成立于2005年,但是红杉资本早在1972年就已创立,可以说是一家历史悠久的公司。该公司的多数基金来源于世界有名的教育机构和慈善机构。在我国红杉资本主要投资的是我国杰出的企业家、重要的科研机构和政府机构。

3、深圳市创新投资

代表性的投资项目:中新赛克、腾讯音乐、西部超导

该公司是1999年成立的国内知名的投资企业,主要投资中小企业、高新技术制造业和一些新兴产业企业。从成立以来该企业一直专注于培育民族企业打造民族品牌为我国的经济转型和一些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的重要的帮助。

4、晨兴资本

代表性的投资项目:小米、快手

该公司成立于2008年,在该创投公司投资的企业中已有50家公司已经上市,另外有75家公司已经取得了投资回报。在全球的创投公司中该公司的投资回报率都位于前列。

5、金沙江创投

代表性的投资项目:滴滴、饿了么、小红书

该公司成立于2004年投资的重点主要放在初创的高新技术产业上,它管理的资产大约有20亿美元,并且在美国硅谷、新加坡和北京都设有办事处。

6、创新工场

代表性的投资项目:比特大陆、永辉云创、水滴

该公司成立于2009年,由李开复博士创办。该公司主要的目的在于培育新一代的创新人才和高新技术产业。到2018年该公司管理的资本已经达到了110亿人民币。

7、君联资本

代表性的投资项目:宁德时代、药明康德、哔哩哔哩

该公司成立于2001年,其创立的初衷是为了用资金帮助促进中国创新型企业的成长。在2019年11月16日发布的《2019胡润全球独角兽活跃投资机构百强榜》中君联资本上榜。

8、GGV纪源资本

代表性的投资项目:小红书、哈罗出行、grab

该公司成立于2000年,主要专注于美国和亚洲地区的正在扩展的企业的投资,目前该企业管理的资本大约有38亿美元,另外在在2019年11月16日发布的《2019胡润全球独角兽活跃投资机构百强榜》中该公司位列第10。

9、达晨财智

代表性的投资项目:热景生物、沃尔德、天味食品

该公司成立于2000年,是一家总部位于深圳的公司,也是我国第一批按照市场化的方式运作的本土创投公司。2019年该公司获得2019年中国创业投资机构50强”第六名。

10、经纬中国

代表性的投资项目:滴滴出行、瓜子二手车、星际荣耀

该公司成立于2008年,2008年该公司的投资团队超过100人,总资本超过210亿元。该公司的主要投资领域在移动社交平台、电商、互联网教育等方面。

7,中国十大证券公司排名是怎样的

中国十大证券公司的排名是:中信证劵、海通证劵、广发证劵、国泰君安、华泰证劵、银河证劵、申万宏源、招商证劵、国信证劵、东方证劵。证券公司是专门从事有价证券买卖的法人企业,分为证券经营公司和证券登记公司。

证券公司(Securities Company)是专门从事有价证券买卖的法人企业,分为证券经营公司和证券登记公司。狭义的证券公司是指证券经营公司,是经主管机关批准并到有关工商行政管理局领取营业执照后专门经营证券业务的机构。它具有证券交易所的会员资格,可以承销发行、自营买卖或自营兼代理买卖证券。普通投资人的证券投资都要通过证券商来进行。

中国十大证券公司的排名:

1、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信证券”)是中国证监会核准的第一批综合类证券公司之一,前身是中信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于1995年10月25日在北京成立,注册资本6,630,467,600元。

2、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海通证券)成立于1988年,是国内成立最早、综合实力最强的证券公司之一,拥有一体化的业务平台、庞大的营销网络以及雄厚的客户基础,经纪、投行和资产管理等传统业务位居行业前茅,融资融券、股指期货和PE投资等创新业务领先行业。

3、广发证券,成立于1991年9月,是中国首批综合类券商之一,是一家与中国资本市场一同成长起来的新型投资银行。

4、国泰君安,于1999年8月18日合并设立,是中国证券行业长期、持续、全面领先的综合金融服务商。国泰君安跨越了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全部历程和多个周期,始终以客户为中心,深耕中国市场,为个人和机构客户提供各类金融服务,确立了全方位的行业领先地位。

5、华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领先的科技驱动型综合证券集团。自1991年成立以来,公司积极把握中国资本市场改革开放的历史机遇,在业内率先以金融科技助力转型,用全业务链服务体系为个人和机构客户提供专业、多元的证券金融服务,综合实力和品牌影响力位居国内证券业第一方阵,步入国际化发展的全新阶段。

6、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是经国务院批准,在收购原中国银河证券有限责任公司的证券经纪业务、投行业务及相关资产的基础上,由中国银河金融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作为主发起人,联合北京清源德丰创业投资有限公司、重庆水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建材股份有限公司4家国内投资者,于2007年1月26日共同发起设立的全国性综合类证券公司。

7、申万宏源证券有限公司(简称“申万宏源”) ,是由新中国第一家股份制证券公司——申银万国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与国内资本市场第一家上市证券公司——宏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于2015年1月16日合并组建而成。

8、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招商证券)是百年招商局旗下金融企业,经过二十五年创业发展,各项业务和综合实力均进入国内十强,招商证券是中国证券交易所第一批会员、第一批经核准的综合类券商、第一批主承销商、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第一批成员以及第一批具有自营、网上交易和资产管理业务资格的券商。

9、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国信证券”)前身是1994年6月30日成立的深圳国投证券有限公司,公司总部设在深圳。法定代表人为何如,总裁邓舸。经过发展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已成长为全国性大型综合类证券公司。

10、东方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的综合类证券公司,提供证券、期货、资产管理、理财、投行、投资咨询及证券研究等综合金融服务的上市证券金融控股集团。

8,从门户到金融常胜冠军只有马化腾

编者按: 本文转载至

;作者 | 杨泳洁 编辑 | 张吉龙,36氪经授权发布如果没有变故,

2018年12月18日,网易理财平台本来将迎来自己的五周岁生日。

无论对谁,五年都是生存的一道坎,跨过去将迎来下一个壮大的五年。然而,这一切将在12月1日戛然而止。

近日,网易金融向用户发出短信通知,称因内部业务调整,网易理财将下线所有产品,下线后将不再支持资产查询及赎回等操作,建议用户在12月1日前登录网易理财平台赎回持有的资产。

这个存在了近5年都一直低调的平台,在离去前倒在媒体上刷了一波屏,但网易要退出理财业务并非最近开始着手,而是早有预谋。

互联网公司都有一个金融梦,网易为何要退出?而曾经的四大门户,网易、新浪、搜狐、腾讯,在2000年前后,几乎等于了整个中国互联网。虽然目前有些如日中天,有些已落入二线,但都曾在金融领域发力。如今,它们各自的金融业务都发展的怎么样了呢?

网易退出理财,但未离开金融

金融这条路,网易出发的很早。

早在2012年,网易就获得了第三方支付牌照,并不断扩大业务范围,2014年6月和2015年5月,网易先后获得基金销售支付结算资格和跨境外币支付牌照,2017年,网易支付被正式确立为网联的第一期股东。

但走得早并不代表走得好。

根据第三方机构益普索发布的2018年三季度国内第三方支付用户研究报告,网易支付的市场渗透率甚至不在前15名的名单里。

为做好金融布局,网易2015年便在公司内部设立了金融事业部,大举布局理财业务,并率先成立了众筹平台网易三拾,还开始战略性投资一些外部的金融平台,比如P2P平台惠人贷和立马理财。

网易理财也曾有过高光的时刻,但那还要拜托于蚂蚁金服的余额宝所做的客户普及。

2013年6月13日,余额宝上线,成立时规模2个亿,到年底规模1853元。

成功案例在前,许多手握流量的互联网平台都开始与基金公司合作推出类似的产品,网易也是其中之一。2013年底,网易理财上线,与汇添富合作推出货币基金产品“现金宝”。现在网易金融官网上也依然有“现金宝”留下的记录——8分钟售卖5亿。

为推广理财业务,网易在自己最重视的游戏业务中都做了植入,产品上也不断丰富,曾经红极一时的投连险产品、万能险产品,基金产品以及金交所产品,网易的理财线都有涉及。

但时日不长,网易在金融方面底蕴不足的短板就很快凸显出来了。因为网易理财上的主力产品都是基金或保险相关产品,但又没有拿到包括基金代销和保险经纪等在内的任何一张与理财业务相关的牌照,随着监管趋严,网易理财只能退回到导流的位置,而纯粹做导流,利润显然很有限。

2017年,由于网易金融事业部战略调整,相关业务聚焦至支付等核心板块, 9月起,网易理财就停止了相关理财产品的销售,并针对存量产品专门设立了业务过渡期。“对此网易内部人士接受36氪采访时表示:“拿牌照不是问题,停掉理财业务是处于战略考虑。

因为最近缓冲时间要到了,结束后就彻底关闭了,目前我们在用电话或者短信通知人工联系用户。”网易客服表示。

某接近网易金融的行业人士告诉全天候科技,网易的主营业务游戏、电商等利润都比理财高,网易理财早就成了一块被放弃的业务,这是个机会成本的问题,精力肯定放在更挣钱的业务上。

除了自营的理财业务退出,众筹平台网易三拾也已与今年9月份停服。对外投资的两个互金平台更是被动退出甚至踩雷。其中惠人贷商务顾问(北京)有限公司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被警方立案。而网易资本在2015年参与了其A轮融资,持有惠人贷20.98%的股份。由光大证券、海航旅游及网易合资成立的立马理财也于今年4月暂停新增理财业务,其中,网易优佳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持股30%。

但退出理财业务并非退出金融业务,网易是掉头转向了利润更高的信贷业务。

2017年2月,正是现金贷业务如火如荼的时候,网易推出了自己的现金贷业务“网易来钱”。与微粒贷、借呗等大互联网公司的产品定位相似,来钱的授信额度最高可达到10万,日利率在万分之三到万分之六之间,属于相对大额、低息的现金贷产品。

筹备半年之后,2017年8月8日上线了由网易金融主导的消费分期产品“去花“,考拉海购是第一个合作场景。而据去花项目负责人提供的数据,对于考拉来说,使用了去花的用户在客单价上平均比非去花用户高出2-3倍。

退出理财之后,网易金融官网上还留下了四项业务:网易支付、消费分期业务——“网易白条”,无抵押现金借贷业务——“网易来钱”(来花并入网易考拉),以及区块链平台——“网易星球”。

新浪金融靠微博

2013年,新浪CEO曹国伟在新浪金麒麟论坛上表示,“依托新浪微博的海量用户资源、社交大数据以及新浪网的影响力,新浪愿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携手金融机构探索互联网金融的新模式,打造全新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同年7月,新浪公司旗下的新浪支付拿到第三方支付牌照,随后在微博推出微博钱包,将社交和支付进行绑定。

以微博钱包为入口,目前新浪已经上线了理财、保险、众筹、股票等产品。不仅如此,在微博钱包还可以借钱,最高可借20万元,日息万分之4.4,年化利率近16%。

值得一提的是,在新浪金融理财页面,因监管原因,一款活期旺财及两款定期产品小微宝均显示“已售罄”,且长期未发新标。目前,只有涉及到P2P业务的水母智投有标发售,但官网目前并未按照P2P备案要求设立信披专区,也未就运营数据进行披露。

此外,新浪旗下的仓石基金2014年3月就拿到了基金销售牌照,监管之下业务正常开展。同网易一样,新浪金融的业务线也很齐全,在微博钱包之外,还有信用卡代还和贷款业务。

2017年初,新浪成立了海南新浪爱问普惠科技有限公司,旗下拥有新浪有借、新浪有还(还信用卡)、有钱拿三个产品。新浪有还仅用于代还信用卡,最高额度为2万元,年化利率根据分期时间不同而浮动,介于33.23%-36%之间。新浪有借则没有固定借款用途,最高额度为2万元,年化利率根据客户资质从10.95%-35.77%不等。若未按期还款,则每日按剩余未还金额的0.05%收取滞纳金。

但值得注意的是新浪并没有小贷牌照,这也意味着,在取得牌照之前,新浪只能和持牌机构合作来做小贷业务。

与网易同病相怜的是,新浪支付也踩了P2P的雷,其存管的唐小僧、沃顿金服、永利宝金融等已经停止运营并被警方立案。

搜狐新希望:搜狗现金贷

与其他互联网巨头走综合路线不同,搜狐旗下的互联网金融业务并不多,主要就是P2P网贷平台搜易贷和子公司搜狗旗下的现金贷业务。

搜易贷于2014年9月上线,截至今年10月份待收金额为25.27亿。内部人士透露,搜狐希望通过P2P这样的高频交易与买房、购车等居民消费结合,从产业金融切入垂直行业。

近期引人关注的是搜狗旗下的现金贷业务,前身为一点借钱,后疑因监管原因停止放款。但搜狗11月份发布的财报显示,截至2018年9月30日,搜狗总营收2.766亿美元,同比增长7%;净利润2390万美元,同比下降23%。此外,运营利润首次出现亏损,亏损额达680万美元。财报同时显示小额消费者应收账款3390万美元(约2.35亿元)。从该数据来看,之前被搜狗停掉的现金贷业务已经恢复运营,更名为一点分期,并且正在迅速发展壮大,但能否挽救搜狗三季度利润下滑的趋势还有待考证。

除一点分期,搜狗旗下的搜狗金融主要从事贷款超市业务,用户可以在上面申请不同地区、不同额度、不同种类的借款产品,还可以进行投保,申请信用卡,享受多种金融服务。但这部分业务能够为搜狗创造多少利润,尚未在财报中得到明显体现。

腾讯金融:尚未独立的巨人

作为曾经的四大门户之一,由于抓住了移动互联网的趋势,四大门户中腾讯已经一骑绝尘,远远走到了前面。而金融这条路,腾讯也是走得最早、最宽并且最远的一个。

目前,腾讯已成为四大门户中金融牌照最齐全的公司,版图横跨第三方支付、保险、银行、基金、征信、小贷等领域的腾讯金融,牌照种类丰富程度在业内排名靠前,是名副其实的金融帝国。

图片

腾讯的金融业务已经囊括了支付、小贷、保险代理、基金销售和个人征信(试点)等牌照,微众银行、中金证券、和泰人寿、众安保险等持牌金融机构中也都有腾讯的身影。

腾讯还率先打通了用户开展境内外证券交易的通道,成为在BATJ的竞争中领先所有对手的一个领域。在支付领域,微信借助红包对支付宝发动了“偷袭”。而在消费信贷领域,根据腾讯2017Q4季报,截至2017年年底,微众银行的无担保消费贷款业务“微粒贷”管理的贷款余额逾人民币1000亿元。

在支付领域,根据第三方机构益普索发布的2018年三季度第三方支付用户研究报告,腾讯旗下的财付通超越支付宝排在了第一位,在跨境支付方面也颇有建树,目前已覆盖21个机场,19个国家。

与其他门户早早设立金融事业部不同的是,腾讯的金融业务一直没有独立成事业群,也未建立统一对外品牌,而是镶嵌在各个业务模块之中。马化腾曾在公开场合表示:“腾讯互联网金融业务不会包在一个所谓的“金融集团”里面来做,我们没有必要为了拆分而拆分。”

由于腾讯金融并未独立运营,很难知道其收入状况。但腾讯副总裁赖志明在今年10月底出席活动时表示,集团金融科技业务增长迅速,期望将来收入占比可提升至超过40%。腾讯2017年财报显示,腾讯2017年度总收入为人民币2377.60亿元(363.87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6%。

9,采访了50个KOL36氪预测了41个未来 2018新商业展望合集

2018将会是残酷的一年。

并购是它的主旋律——所有可能产生大机会的领域都已置于巨头军备竞赛的阴影下——这可能带来无趣,也可能有出人意料的竞争结果。

今年,我们走访了超过50名投资人、创业者、管理者及分析师,试图通过研究新商业领域里的明星公司、热门领域,去预判接下来一年的关键事件。

我们去年的许多预言已成真,比如做内容的和做社交的越来越像、非主流文化成为主流、信息流大挣其钱、互联网金融公司集中上市、便利店等线下业态难被取代、外卖市场发生并购……

融合仍在继续。今年,我们依然在内容平台与社区、文娱与游戏、零售与电商、出行与新汽车、手机与智能硬件、人工智能、新金融,以及新增的区块链这8大领域,预测未来一年值得关注、大概率会发生的41个趋势。

期待与诸位探讨。并期待着观察历史发生。

一、红利到顶,瓜分内容剩余流量

2018将是移动互联网继续马太效应的一年,内容平台尤盛。在资讯分发这个领域,头条、百度、腾讯以及剩余门户的分歧争执将会继续深化,多方竞争已经从暗箭走向明枪,而在短视频这块还算新生的战场,快手、头条系的两大产品,以及腾讯、YY、360等跟进的产品线群魔乱舞,市场喊了多年存量竞争之后,终于迎来“狼来了”的一天。

1 巨头收割开始

像今日头条这样的头部公司,它们个头都已经相当巨大,但是主App已经面临增长的天花板。那么,还有什么办法增长?答案是收购。在社交、音乐、新闻、视频及短视频等领域,头部公司正疯狂而又残酷地收割腰尾部App。

对内容行业来说,今年注定是“大吃小”的并购之年。步入狗年没多久,就已经发生了头条收购Faceu,陌陌收购探探等行业重磅交易,体量虽然都在十亿美金以下,但是胜在频次高,速度快。市面上所有残存的体量稳定但后劲不足的中小公司,都将成为大公司为做大日活而虎视眈眈的猎物。

2 撒币送钱将成常态

2017年下半年以来,内容平台涌现了派派、趣头条这种依托送钱模式实现百万、千万日活的增长神话,也有直播答题这种新的拉新神器蔚然成风,这些原先看似不起眼的增长方式在不同的平台发挥了截然不同的效力,接下来也仍会改变行业认知,送钱、撒币之后,新的方式仍会不断被尝试验证。

唯一的问题是,这种差异化的内增长方式边际效应会愈发明显,一个新生事物从出现到被行业普及的速度会越来越快,甜头留给一个平台独享的情况将越来越少,尤其是越来越头部的内容平台。

3 内容向社交化转型

在内容分发格局渐稳、各家内容千篇一律的新形势下,平台方单纯从内容层上下功夫,已经不是一个付出回报比较高的方案了。接下来,一大批社交场景会迁移、移植到内容平台上,使得平台实现从内容与人,到人与人关系的演化。

从评论、社区、问答、类微博信息流模块渐起,到无数内容平台增添社交媒体属性,从直播平台倒向社交到一系列技术、玩法、组织方式的进步,在内容生态的基础上让人们交流、沟通、玩乐,也越来越成为一种可能。

以今日头条为例,今年的战略目标已然是“智能社交”。快手因为用户间存在社交关系,在2017年已经发生了裂变式增长。快手能否更像一个社交网络平台一样,在接下来一年中发挥网络效应继续高速裂变,是留给人们心头的疑问。

4 粗制滥造的内容不行了,整肃开始

在新的形势下,粗制滥造、低门槛分发内容的时代红利已经过去了,从对内容源的整顿肃清,到各大平台频频因为执照问题出现变故,再到算法被视为洪水猛兽后阶段性回归人工审核,内容平台的最大成本,俨然已经从内容的生产,走向内容的治理。

这个浪潮不仅仅发生在中国,也发生在世界,像 Facebook 也正在整核心算法,调整新闻内容和亲友动态之间的比例,除却监管因素,内容行业过去几年过度繁荣所带来的问题也确实激化了社会的一些矛盾,这些矛盾的出现、加剧,逼迫平台必须自我改变。

二、广告主瞄准线下

我们正身处行业结构巨变的节点——广告营销行业正从内容驱动转向内容和技术双轮驱动。用一句老生常谈的话来说,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技术和数据曾经被视为广告营销业的救星,但这一行的人们如今正在被无处不在的流量造假困扰。好处在于,广告营销的能见度开始被更大范围内的受众知晓,人们对它的重要性也有了显著提升。

5 互联网公司变成大广告主

得益于互联网企业旺盛的广告投放需求,你会发现越来越多的电视和网络综艺的冠名商都被互联网品牌占据。互联网企业开始倾注更多成本在营销推广上,并且这不再是偶然出现的个例。毕竟,当互联网的模式创新空间日渐缩窄,流量红利的收割期也行将结束时,作为新事物的互联网行业也必然会面临与传统行业相似的路径选择,它们亟需通过广告营销活动为自己争取更大的生存空间。

这种趋势将会不可逆地持续下去,而传统的广告营销人们也会发现,当这些全新的金主们进入后,整个行业环境也将迎来一波微妙的变化。比如不少追求效率的互联网广告主开始要求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广告制作,广告公司感觉到的压力正变得比以往更大。

6 重新认识线下价值

除了网易云音乐的“乐评专列”,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及部分二线城市的地铁也成为了不少广告主(尤其是互联网广告主)争相追捧的媒介资源。如果每天留意地铁中出现的广告,你甚至能大致洞察到哪些行业正在成为资本追逐的“风口”。

一方面,线上流量价格的上涨将部分广告投入倒逼回传统线下;另一方面,没有实体产品的互联网企业需要将自身服务实体化让消费者有所感知,而线下环境能提供的丰富体验也让擅长创新的企业有了大展身手的机会。

快闪店是这一思路的另一明证,除此之外,例如淘宝造物节、有货潮流新品节等线下活动也开始拥有了不小的传播声量。2018年的户外广告资源仍将获得广告主青睐,而越来越多的线下活动不仅将成为商业地产运营方增强吸引力的法宝,也将变成与消费者建立更紧密关系的纽带。

整合营销专家 唐·舒尔茨

腾讯副总裁 郑香霖

可口可乐媒介总监 杨曼曼

onenine首席内容官 邰毅磊

W 创始人 李三水

三、躁动的娱乐大年

用户的注意力,驱动了泛娱乐产业里人、时间和金钱的流动。去年我们的核心判断是人民需要娱乐,它的核心是消费掉大众的时间,人们总要有处安放自己的注意力,而它们集中的地方就产生了巨大的流量和收入。过去一年,腾讯、网易、今日头条、快手等公司的表现都印证了这一点。

2018年,好消息是创意、人才的流动更加激烈,稀薄的时间,井喷的内容,竞争不止存在于同类公司之间。以用户的身份来看,我们感受到的是一个前所未有的,产品极度丰富的娱乐时代。

“坏消息”是,这些产品也许会让人无意识地花了太多时间在娱乐,它们竭尽全力投你所好,牢牢将你绑在手机上。但除了娱乐的碎片化的内容,也许你还需要点别的养分。

7 打破次元壁,重新认识小众

尽管所有人都知道,再造一个嘻哈很难,但它起码打开了一个题材创新的缺口。2018年,打破次元壁成了最值得延续的经验。视频网站所筹备的网综中,嘻哈、街舞、机器人都属于重投入的新类型。

这个行业的人才流动也在打破次元壁,哪里是最有活力的创意发生地,资金、资源就往哪里流动。陈可辛、冯小刚等电影导演都已经声称在考虑拍网剧,换做三年前,网剧还被认为是这个圈子里上不得台面的边缘产品。

作为文娱产业标志性的产品——偶像的产生也体现打破次元壁的趋势。直播短视频平台、K歌软件、社交网络,都在为这个行业输送明星。不要再用“草根”来形容他们,在这个越来越去中心化、越来越圈层化的娱乐时代,没有什么是自上而下的。

8 文娱类公司迎来上市潮

2018年将是文娱公司冲击上市的大年,考虑到盈利现状,美国、香港是这些公司的首选。 爱奇艺、快手、虎牙、映客、B站、腾讯音乐都已经传出许多次准备上市的消息,上市成功与否,决定着它们能与竞争对手拉开多远的安全距离。

上市对品牌、资金流入等各方面的影响,能让这些公司在长跑中稍微喘口气。何况真正的压力还来自它们的背后,在完成多轮融资,活过残酷的内容烧钱战之后,这些公司也到了该给投资方一个交代的时候。

这就要求这些公司必须讲出更加漂亮的商业模式故事,告诉潜在投资者投入产出比新的计算方式。在新一年里,它们必须在内容产出上投入更多金钱和资源。只不过,以内容为核心,它们说的却是社交、社区、游戏联运和生态链的故事。

9 一百倍市盈率的教育行业,还有革新可能

教育行业太火了。刚过去的一年,教育领域出现了独角兽,上市公司好未来的市盈率已经超过了100倍。教育类公司也变得更有钱砸广告、借助资本力量迅速扩张,房企、出版行业跨界进入,包括引入国际化教育资源,将使原来大量典型的区域性的、传统的中小型教育企业,面临兼并或者淘汰。

而从教育的定义上看,它与过去也不尽相同。对于青少年而言,是素质教育,STEAM教育;对于成人而言,则是一系列自我提升教育产品,包括知识付费的出现。2018年,这一趋势将持续发展,艺术教育、高端学前教育、国际教育都市场潜力。

随着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发展,在线教育能够提供的品质、效率和吸引力都在提高。尤其是对于已经成熟的K12教育而言,人工智能、线下硬件和小班课的普及,很可能会促进2018教育内容的一次爆发性的进化。

10、游戏难以摆脱巨头控制

2018年,显而易见的首先是,腾讯、网易两大游戏巨头将继续牢牢控制中国游戏市场,看点只在于它们谁能从对方碗里多抢一点份额。

在巨头的推动下,电竞的商业价值将在2018年迎来大爆发。在试水头部赛事投放之后,广告主也在进入到电竞产业的方方面面。只是这里有个前提,游戏是有“爸爸”的行业,最头部的资源永远掌握在腾讯这样的游戏厂商手里。

不过其他环节也并不是完全没有机会,比如微信小游戏开放后,将迎来一波小游戏的红利期,中小厂商的优质作品也会有机会脱颖而出。而《绝地求生》在2017年的火爆证明了一件事:只要产品的长处足够长,有一些短板也无所谓。

11 电竞从富二代玩票转为大公司入场

可以预见,2018年顶级的电竞赛事赞助费会越来越贵,有意做电竞推广的品牌,应该早早开始备战了。究其原因,一方面电竞的影响力量级已经扩大到顶级品牌商无法忽视的地步,另一方面也证明电竞用户的年龄结构越来越多样化,更多具有高消费力的用户正在成为电竞观众。

另一方面,2017年上半年苏宁、京东收购LPL联赛战队,年底又有B站、FunPlus、滔博、华硕玩家国度等四家自带资源的公司投资收购《英雄联盟》LPL联赛战队。这些公司把一支电竞战队当做流量入口的行为,是出于理性商业利益的考量计算,已经完全不同于此前富二代买战队的玩票性质。

但这里面也存在尚未补齐的短板:有数据显示,目前电竞行业人才缺口高达26万,而从业者才区区5万,做电竞教育的机会依旧很多。

12 微信小游戏可能上天,轻量化游戏会越来越多

张小龙在2018年初的微信公开课上花了很大精力介绍小游戏,动辄数亿的用户活跃度令人鼓舞,轻量化游戏很有可能迎来像移动互联网时代的app游戏那样的红利期,许多开发者在卯足了劲等待风口把自己吹上天。

不过,日活千万的爆款小程序去年并不少见,今年能真正站住脚的小程序和小游戏,需要拿留存率说话。当这种轻量化游戏越来越多出现在市面上的时候,又能反过来吸引更多从来不玩游戏的用户尝试,其中有部分可能会转化为体验更好、耗时更长的重度游戏玩家。

即便轻量化游戏像移动互联网时代之初那样成就了新一批的游戏公司,但A股上市道路短期内却不太乐观,这主要取决于证监会的态度是否会转变。

详细版请戳:

感谢以下人士接受36氪采访(排名不分先后):

腾讯音乐娱乐集团总经理 杨奇虎

星美集团执行董事 郑吉崇

骨朵传媒CEO 王蓓蓓

今日网红CEO 彭超

熊猫TV副总裁 庄明浩

ImbaTV 联合创始人 Esports海涛

英雄互娱创始人应书岭

触乐网创始人祝佳音

资深游戏媒体人多边形

四、电商和零售进入第二春,却不是由消费驱动

2017年至今,零售业呈现出难得的再度活跃,这种繁荣很大程度上并不是基于消费的驱动,而是充满“人为作用”的痕迹。背后是两方的需求在靠拢——线上流量红利时代终结,线下急于提升经营效率。恰好作为基础设施的移动支付和视觉识别等技术趋于成熟,大量资本又没有了更好的去处,实体商业的格局重组撕开了一条大口子。

这是两个巨大体系的加速融合,两种不同的思维和组织架构,其中还涉及众多创业者和淘金者。

13 唯品会之后再无百亿电商?快去微信圈地

搜索式电商在过去两年进入尴尬期,阿里、京东两大平台像黑洞一样吸住流量和商家,垂直电商纷纷走向瓶颈甚至绝境。“电商战争已经结束了,唯品会之后再无百亿级电商”,人们纷纷说。

直到拼多多的数据震惊了行业——其交易量已经超过京东,2017年GMV超千亿。而这是一个仅成立两年多的公司。同时,云集微店年GMV接近百亿,环球捕手也在向百亿冲击。它们业务爆发的共同点在于,挖掘和利用了微信的社交流量,比如拼多多是拼团,而云集微店和环球捕手则是分销。

流量压力下,到“淘外”做生意已经成了第一批在淘宝发家的人的共识,腾讯对于电商的渴望则为他们构筑起了一道坚固的防火墙,小程序则在把这种趋势推向高潮,对于还没有进入微信电商生态的人来说,2018年必须要“占坑”了,而对于手握流量的人来说,2018年则是变现之年。相对于稳定的“淘内”,这里是一片埋藏着流量和金钱的荒原,把电商又拉回了乱世出英雄的时代。

14、巨头军备竞赛,2018年商超将完成“站队”

阿里和腾讯两大巨头对于实体商业的第一回合争夺已经告一段落,接下来的一年将进入第二梯队收割期。对于第二甚至第三梯队的商超企业,巨头大概率不会亲自收割,而是由旗下企业开展。

但无论哪种方式,2018年商超类实体将完成“站队”,站队后还可能出现的一个情况是,各自体系内的企业之间开展的合作会频繁出现,比如盒马鲜生与大润发已经开始合作,那盒马鲜生与阿里投资的其他业态也不会远了。

商超只是第一步,“收割”还将蔓延至便利店、餐饮、服装、商业地产。另外,很多“新零售”创业公司自一诞生就走进了投诚巨头的命运里,凡是高频使用移动支付的场景,巨头都会将其纳入收割范围。

15 中国零售进入“空战”时代

大润发原有领导层将在未来两年里与阿里实现权力的平稳交割,腾讯、永辉战投家乐福也被认为是家乐福中国原股东退出中国的信号。

零售业是一个专业度很高的领域,在信息化不够的年代更多仰仗经验和熟练度,但拥有多年经验的这一批零售业中坚力量,在新时代里未必能够掌控话语权。对他们来说,打通线上流量、信息化是行业发展的必然,但这一过程却无法全靠自己来实现,必然面对话语权的流失。新零售业态已经充满互联网血液,实体商超被收割之后也免不了一步步走向大权移交的那天。

面临“新零售”的疯狂挖角,这个多年来稳固的体系将经历一次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打散、重建。曾经的陆战之王已老去,不得不承认,他们的时代结束了,零售业进入“空战”时代。

16、外卖和新零售、无人货架发生关联,阿里可能收购饿了么

我们在2017年年初预测,新的一年中,在外卖领域大的并购案可能会发生,甚至外卖大战可能出现最后的胜者。然而事实证明,我们只预测对了前半个部分,2017年夏天,饿了么收购百度外卖。

外卖领域的胜负依旧不明显。饿了么的背后有阿里扶持,而美团也在年底拿到了腾讯领投的40亿美金。双方之间大有要拼到最后的趋势,不止一位业内人士曾告诉36氪,无论是阿里,还是腾讯,至少在短期之内,不会接受这两家公司合并。做外卖,对于饿了么来说是全部,而对于美团来说,这项业务也支撑了其巨大的估值。而补贴也都基本停止,2018年可能会继续胶着。

值得关注的,阿里是否会收购饿了么,并把饿了么掰开揉碎,作为自己的基础设施使用。阿里对口碑的投入一直不小,就是因为阿里巴巴对线下市场,尤其是本地生活服务一直觊觎已久。而外卖的配送团队,跟盒马鲜生这样的业务,乃至无人货架的货品配送,都可能业务协同。

感谢以下人士接受36氪采访(排名不分先后):

果小美创始人、CEO 阎利珉

缤果盒子创始人、CEO 陈子林

银河系创投合伙人 蔡景钟

灵兽传媒创始人 陈岳峰

五、寡头相争,旅游业的论持久战

在携程、美团、飞猪“一大两小”的割据局面中,旅游行业诞生新的平台级公司的窗口已经关闭。受困于流量魔咒,近两年的旅游圈充斥着创业公司倒闭、破产的坏消息。但一个行业共识是,细分领域的创业机会依然存在。

17、大公司各自把持流量入口

2018年,携程需要在全球各地加速扩充酒店库存,同时加速建设面向海外的品牌。与此同时,它还得面对美团的虎视眈眈,国内市场,美团在门票、短途游、酒店领域持续挑战携程的市场份额,携程通过去哪儿反制美团的动作也会更积极。但应该不会爆发新的价格战,一个核心原因是,三家各自把持了稳定的流量入口,很难歼灭对方。

飞猪机票的平台模式受到航司欢迎,借助天猫淘宝双十一,特价机票很多的印象也在影响着用户心智。2017年万豪和飞猪成立合资公司昭示着大型酒店集团摆脱携程束缚、提升议价权的急迫心理,但美团和飞猪在高星酒店上的供应链能力和订单转化能力,仍要打上问号,这也会是2018年两者主要追赶的方向。

在三家大公司的阴影下,同程、途牛、蚂蜂窝等二线玩家将戴上紧箍咒,不赚钱就出局。

18、大机会没了,小机会看看“旅游+”吧

巨头垄断之下,成长型企业无非两种命运:被消灭,或者被并购。

一个行业共识是,大的机会微乎其微,但细分领域还可作为。朝着精耕细作的方向,一些有助于改善行业效率的技术型公司会涌现,比如航空科技类、酒店科技类、目的地科技类公司。另外,很多机会将诞生在“旅游+”这个范畴,“比如旅游+游学、旅游+亲子,此间的创业壁垒是你懂教育、懂用户,而不是产品价格有竞争力。”

感谢以下人士接受36氪采访(排名不分先后):

同程CEO吴志祥

环球旅讯CCO 王京

华威国际投资董事 朱峰

旅游商业观察(TBO)创始人 彭涵

社科院旅游特约研究员 杨彦锋

六、出行乱战,扭做一团

出行领域的边界,正在并将不断消失。

在36氪的诸多报道中,你不难发现过去一年,出行领域的新闻异常频繁:滴滴收购了小蓝,还自己做起了单车;美团在出行领域的布局持续扩张、为了对抗美团,滴滴先是和饿了么谈融资,后来号称自己做外卖业务;摩拜在网约车领域插了一脚;共享单车进入倒闭(合并)热潮;百度和蔚来汽车等做硬件的开始寻找线下渠道,投资了首汽约车……

梳理出行领域和BAT之间错综复杂的投资关系,朋友的朋友未必是朋友,朋友的敌人也未必是敌人,最终的胜负到来之前,先不要急着下结论。

19 美团摩拜,打车领域的新公司

滴滴并通过兼并获得的垄断和宁静,只是暂时的。

广大群众们需要网约车,但网约车新政下运力不足,将继续成为2018年出行市场的大背景。所以,美团、摩拜这样“新”公司,神州、首汽这样的老公司,都将在2018年将继续参战。

摩拜和美团正成为关键的搅局者。虽然美团进入北京打车市场暂时遇到了一点牌照上的小阻碍。但是美团不会放弃,它甚至最近还开始试水共享汽车。摩拜则凭自己的流量优势,接入了首汽约车、曹操和嘀嗒等网约车市场的小玩家。

虽然滴滴一直称并不看好美团和摩拜,也不认为这两家公司会对自己有实质性的威胁。但新的竞争者很可能会撕开一个口子,占据一小部分市场。竞争之下,滴滴这样的出行平台,2018年抽佣比例只能减少。

很抱歉,在上一年对2017年的预判中,我们最大的判断失误,是认为获得了垄断且毛利丰厚的滴滴会在这一年启动上市。但现在看来,还有诸多阻碍。

20 共享单车“三足鼎立“,战争还会持续一阵

无论是舆论还是双方的投资人,喊ofo和摩拜尽快合并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但是现在看来,两边的创始团队都还比较坚挺。

ofo和摩拜都还没有放弃融资,背后的“大腿”们似乎也没有打算放弃。毕竟,作为一门本质是租赁生意,共享单车领域是一个只要有钱就能持续玩下去的战场。于是,一个本来可能清场的共享单车,2018年初演化成三大力量支持的多角戏。腾讯支持摩拜;阿里支持ofo,并成为哈罗单车第一大股东;滴滴旗下有ofo,还有“海棠”和“小蓝单车”。

但是,共享单车很难作为一个独立的商业模式存在,它挣钱太少了。正因如此,它目前还非常依赖融资和背后的“大腿”,一旦资方出现什么异动,就会造成大的格局变动。也正因如此,它一定会变形,比如摩拜尝试做打车业务,而新业务模式的成绩如何,将决定着单车公司的实际自主权。

21、出海,有人真得利,有人讲故事

新一年,出海依旧是滴滴的重头戏。

滴滴出海的原因非常简单:作为估值超越Uber来到560亿美金的出行巨头,如何守住自己的估值,并向资本市场讲述一个更好的故事。显然,相比起去四五线城市,甚至农村寻找机会,国际化是个更优的选择。而在国内,不论是在滴滴的传统中短途出行、最后一公里,还是新能源“共享”汽车业务,滴滴都面临着新的竞争态势。

ofo和摩拜也对外宣布2018年海外进程还将继续。但这让人有点怀疑,两家融资的钱是否还够他们在海外投放新车。这是不是,只是一个讲给资本听的“故事”。

22、新能源车和线下入口相互需要,谁能最终控盘?

各大车企和线下各大入口越来越交缠了。百度和蔚来汽车一起投资了首汽约车;摩拜牵手一汽做共享汽车; 滴滴、美团和神舟纷纷切入分时租赁市场。滴滴还在与12家车企集团合作,根据滴滴出行自己的公开发言,它未来将打造一个开放的新能源汽车共享系统,用户可以用App来用车,就像打车一样。

两者显然相互需要。正在大造车的新能源车企们,总要加入战斗——未来人们都不一定买车,可能直接租用(共享)。当它们要获取用户,就难免跟滴滴、ofo和摩拜这几家产生交集,争夺话语权。不过争夺未必会那么快,在2018年,都曾提出过共享汽车的威马、小鹏汽车等,第一台车上都是SUV,还并不是营运车辆的主流选择。

目前看起来,一个是以滴滴为代表,试图把新能源车纳为己用的系统;一个是以蔚来汽车为代表,试图参与摩拜这种上游流量入口的造车企业。两个系统如何缠斗,是2018年的重头好戏。

七、汽车业百年之变与存亡大考

2018年,互联网对汽车行业的改变还将继续。无论是整车、智能网联,还是销售体系,都将无可避免地被互联网进一步渗透。但汽车是个价值巨大的复杂产业,有着牢固的体系和的严谨的传统。2018年,将是互联网彻底改变行业之前,对传统势力低头学习的一年。

23、 量产大考3要素:产能、销售、充电服务

2018年,初创车企将经受创业以来最大的考验——量产。是否得到市场的认可,以及工厂能否按时交付合格的产品,对互联网基因的初创车企提出了极大的挑战。汽车制造产业链复杂,生产线准备、供应链管理、甚至团队融合的矛盾,最终都会在量产中暴露出来,造成如同特斯拉Model 3所遭遇的产能困境。“真正有规模和品质的交付,有很多坑。”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对量产的复杂性直言不讳。

新能源车的配套服务体系,也是初创车企需要解决的难题。充电桩、换电站等基础服务的搭建,和新车上市同时在倒计时。不仅蔚来汽车在布局,滴滴也在布局。这张“充电/换电网”,将是未来的一个战略要塞。

24、 BAT加码新汽车,先要撬动大车企

2018年,BAT一定会继续加码智能网联汽车市场。一方面加大研发投入,另一方面通过与车企合作,使方案落地。

阿里巴巴上汽合资公司“斑马”通过做车联网来打造的爆款车,在2018年有望出现更多,上汽在斑马的角色势必要逐渐淡化,阿里的斑马势必要跟更多车企合作。这个爆款策略也会被更多人跟进。

百度的发力点还在自动驾驶,以及搜集数据上。他们的“阿波罗计划”试图用帮助厂商搭建起自己的自动驾驶系统,交换数据共享。但对于分享数据,传统车企极度谨慎,他们体系庞大、流程规范,对于数据传统保守,并且长期以来,都掌握着强势的话语权,想要合作,BAT也得放低姿态。而且,自动驾驶在近5年内都很难真正落地。

相比于传统车企对数据的保守,融合了互联网思维的初创车企,与资方BAT业务层面的合作更有想象力。在2018年,依然可以期待BAT等大家伙对新造车行业里的投资和合作,但是合适的新造车企业却并不那么多。

25 汽车金融这块肥肉,汽车电商和互金公司怎么抢?

汽车金融,无论是车险、新车还是二手车贷款,都有很多钱,也都有很多坑。

汽车电商们已经做了二手车贷款了,2018年,包括瓜子、优信、大搜车、人人车等都跨向新车,能怎么做值得关注的看点。不同与混乱分散的二手车,新车市场原本就有成熟的4s店销售,和车厂本身提供贷款的体系,这一回是虎口夺食。

在新车销售上,好车源不好抢。主机厂向4S店、经销商消化库存,往往是以畅销车、滞销库搭售。2018年,汽车电商及金融公司若要打入新车市场,怎么撬动主机厂?人人车创始人李健认为,车源的壁垒既不能通过打广告来构建,也无法凭用户规模与主机厂交换,因为对于主机厂而言,每一家现下的采购体量都是相当微不足道的。撬动主机厂的方法论,迄今为止都还是个难题。

汽车电商们都在建设线下渠道,这能增强他们的议价能力。港股上市的易鑫、美股上市的趣店,也都进入市场,开线下店、用重资产模式运营,将是不得不做的选择。

感谢以下人士接受36氪采访(排名不分先后):

滴滴出行创始人 程维

华平投资合伙人陈伟豪

小鹏汽车董事长 何小鹏

斑马CEO 施雪松

人人车CEO 李健

出行领域资深观察者 Devin

八、“AI改变世界”更靠谱了一点

“AI改变世界”这件事,在2018年会更值得人期待。

不只是BAT,京东在谈智能仓储配送,滴滴在谈智慧交通……BAT,以及滴滴、京东这样的小巨头,手中攥着大量数据、也有直接服务消费者的场景,这意味着,AI走出实验室,变成你我可感知的产品,机会正越来越大。你熟知的那些互联网公司,会变得更“今日头条”和“快手”。

投资人已经对动辄估值过亿美金的早期项目见怪不怪。“我们是一家技术公司”,成了创业圈里风靡的说法。炒作AI概念的创业泡沫越吹越大。一方面,资本的热度沿着产业链蔓延,“卖水人”、向企业和政府提供技术服务的公司,收割了第一桶金。智能音箱初步撬开了市场。但另一方面,落地体验问题依旧悬而未决。

但无论如何,AI技术都正在成为新商业的基础设施,成为新的“互联网+”。

26 巨头逼近,站队开始

谁会在AI领域变得越来越强势、越来越有话语权?

答案是:掌握数据的公司。原因很简单,技术和算法上要产生差异很难,但大数据是独特的、稀缺的、有壁垒的。

围绕巨头的站队开始了。一种是BAT投资。阿里已经投资了5家AI芯片公司,成为商汤科技和旷视科技的股东。百度计划2018年投资10家以上AI创业公司。另一种,是巨头做平台输出技术,小公司加入生态。

对于创业公司而言,生存机会存在于垂直的细分场景,跟巨头在通用领域PK,几乎是死路一条。就算对于巨头而言,深入垂直行业也不是件容易事,特别是医疗这类专业性高、体系和数据相对封闭的领域。就场景而言,金融、安防、教育、服务机器人、新零售和无人驾驶,被看作2018年最有落地机会的细分行业。

27 能“看懂”比能“听懂”更有钱赚

语音公司的风头迅速被计算机视觉公司盖过。2017年底,国内大四计算机视觉独角兽中的两家先后破世界纪录拿到巨额融资。原因在于,现阶段,视觉技术比语音技术的落地空间更大。机器理解人类谈话真实含义的技术尚不成熟,而图像识别技术已经可以解决很多实际场景中的问题,包括场景安防、金融、无人驾驶。

你有没有觉得,身边的摄像头变多了?以安防为例,每年政府都有巨大的维稳投入。有数据显示,以北京市为例,每千人拥有的监控摄像头数量是59个。反恐、刑侦、情报都对AI技术有所需求。

消费者们还能感受到,去年iPhone X搭载了刷脸识别的Face ID,刷脸已经真正走入生活。包括小米、OPPO在内的国内手机厂商,也都在推广刷脸解锁,大有全面替代指纹解锁的趋势。政府考勤也正从刷指纹变成刷脸。

一轮硬件升级正蓄势待发。能“刷脸”的无人货架、无人便利店、打卡机等等都可能相继出现。

28 语音识别要摆脱“听不懂”的尴尬

目前的语音识别,一旦涉及专业名词,准确率会大幅下降。接下来,AI语音技术将变得越来越“细致”。而智能硬件、金融、制造业、教育、翻译等行业,已经对人工智能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尝试意愿。

技术服务商接下来的一步是定制化服务。仅科大讯飞消费者BG,就有接近500名研发人员,专门跟合作厂商对接做前端定制、以及后续运维等服务。

而Siri这类大公司在做的通用型的AI语言助手,要达到人们对智能的预期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它更像是一个稳步前进的过程:拿智能音箱举例,目前唤醒的成功率、远场识别的精准度、降噪水平、跟人类持续多轮对话的能力,以及机器说话的语调跟人类的相似程度,以及我们能在音箱上使用的技能的丰富程度,都会有所提升。

感谢以下人士接受36氪采访(排名不分先后):

创新工场创始人李开复

松禾远望基金创始人、迅雷创始人程浩

Face++(旷视科技)品牌与市场中心总经理谢忆楠

科大讯飞消费者事业群首席战略官战文宇

九、手机凛冬这回真来了

当下的手机市场和曾经的 PC 市场类似,好听的说法是成熟、稳定,不好听的说法是无趣、停滞。

在 OV 的带动下,手机行业在过去两年开始了“上山下乡”,四五线城市乃至农村道旁的围墙上都能看到智能手机的宣传。它们成功了,潜在的消费者都成了实在的顾客,中国再也没剩下“潜在”手机消费市场。

没有亮眼的新技术,没有换机的动力,即便有全面屏、AI 等新概念加持,2017 年的中国手机市场依然在下滑,而这一趋势,在 2018 年将愈发明显。

在一个不再增长的市场里搏杀,意味着每一口肉都是从敌人碗里抢来的。

29 小米、OV,巨头线下“血战到底”

“我们要坚定地战场前移,指挥部设在前线。我们要以省为单位、以城市为单位、以每个县乡甚至社区网格为单位,在战场的每一处始终保持勇猛机敏,寸土必争、血战到底。”在小米的新年内部信里,雷军说,要在 10 个季度内重回国内市场第一。

“县乡乃至社区网格”,基本已经下沉到线下渠道的神经末端。小米之家自建自营,成本高,可以用来圆满小米“新零售”的故事,为二级市场多讲一个故事,但实际上,要依赖合作伙伴的小米专卖店和授权店,才能真正深入到县乡社区。

借着步步高的线下销售渠道优势,Oppo、vivo线下的 20 万销售点,是 OV 开疆拓土、超越小米的先锋功臣——到了市场不再增长的时候,20万销售点却可能成了负担。2018 年,OV 的渠道会精简,并加强自己在一二线的渗透率。

“互联网思维”和“线下商业本质”的神话,站在现在这个时点看,已经全然去魅。线下之战意味着,大家最终是殊途同归。

30 出海必需但很难,小公司日子更难

以往中国手机公司把海外当做补充市场,但2018 年海外市场的地位会慢慢与国内平齐。出海不但是因为国内换机潮的红利已经消退,还能拉动公司所在地的出口额,改善企业和政府的关系。毕竟,华为进军美国的失利,在 2018 年可能还会发生在其他公司身上。

小公司在海外的好日子要到头了。依靠海外的成绩,一加在 2017 年获得了 100 亿的营收,足以支持它继续做“小而美”的公司,但一个原因是它没有面临来自华为、小米的正面竞争。

苹果与三星竞争时,一方面是产品和营销的厮杀,一方面也在专利方面互相攻击。大举出海的中国公司,可能也会面临相似的处境。一些在国内能蒙混过去的方式,在国外可能会让公司付出极大的代价。

内外夹击下,小公司的日子会更难。谁会在2018年死去?行业里都在窃窃猜测。金立这样的品牌非常危险,而魅族黄章的“梦想机”做得好不好,对魅族这种体量公司的影响也可能是致命的。

31 都要卖高价,但是支撑高价的技术(噱头)在哪?

2018 年手机无疑还会变贵,BOM 成本变高,消费者也有付费意愿,京东的消费者调研数据显示,70% 以上的用户购机预算超过 2000 元,预算在 3000 元以上的消费者占比达 31.8%。

但要让用户掏钱,卖点在哪? 2018 年的新技术,没法能像视网膜屏、指纹解锁一样轻易俘获用户。

全面屏是目前最明确可预见的卖点,但看起来更像是 PPT 上的噱头。比起前代手机,它们没太多视觉上的优势。苹果引领的“异形屏”可能会是最佳选择。传闻华为 P20、小米 MIX 2S 和 vivo X30 等旗舰机型都将使用异形屏。

荣耀总裁赵明对36 氪说,全面屏是小风口,“5G 是真风口”。5G 可能带动的不止是手机行业,它延迟低,带宽高,速度快,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的发展都离不开 5G 的普及。每次网络的进化,都会把手机产业带向新的高峰。

5G虽然不会在 2018 年成熟——2018 年,5G 将完成标准的制定,通信设备也会在今年开始搭建;2019 年,消费者可以体验到 5G 手机;2020 年,5G 可以正式商用。当 5G 时代真正来临时,第一阵营和第二阵营的差距会再次拉大。

32 AI ,手机的未来

电影“Her”中的AI手机,将是手机行业长期的发展方向。虽然现在的中高端手机都说自己有人工智能,但效果欠奉。

AI手机之战,关键是数据。为了获取数据,硬件出货量便更加重要——硬件不仅包括手机,也包括其他能联网的硬件。

小米在构建自己的物联网标准,从庞大的硬件用户那儿获得数据。华为也已经在做类似的事情。华为不但手机出货量过亿,还建设有众多的网络设备,这都可以成为它数据的来源。

只是,当数据成了硬件公司和软件公司都急需的资源,纷争在所难免。华为和腾讯已经为此事发生了摩擦,而当合作进一步深入之后,类似的摩擦也会越来越多,在摩擦过程中,AI 时代的隐私规则才会逐步完善。

33 智能硬件“挖手机的墙角”, 用说话解放双手

多亏了语音技术,被看淡了三年的智能硬件行业正摆脱不温不火。

智能音箱开始火了,苹果的无线耳机Airpods颇受好评。苹果、谷歌、三星、科大讯飞、出门问问……都推出了自己的无线耳机。随身、轻便,能调动AI语音助手,让耳机被看作是很适宜作为入口的产品。

“今天手机占用了人们95%~98%的时间,这本来就是不合理的。”“手机这种媒介设备一度被看做手的延伸,今天你已经可以通过手机处理几乎所有事,但手机唯一不能满足的就是你希望解放双手的场景。”出门问问李志飞、小米生态链副总裁夏勇峰这样的从业者们,认为智能硬件市场因此仍有机会。

手机不再被认为是智能家居的入口,但目前,小米依然是智能家居生态链中做得最好的一家,2018年小米上市,这也是它千亿美金市值故事里最有力的一笔。

试图从语音切入、掌控入口的人们,比如BAT、科大讯飞、搜狗,目前还没能解决语音唤醒成功率的问题,从销量上看,市场也并未真正打开。技术巨头们是不是能在2018年强推出Amazon的Echo那样的爆款?这可能是改变格局的关键。

360 手机总裁 李开新

魅族科技高级副总裁 李楠

一加科技创始人 刘作虎

荣耀总裁 赵明

小米生态链副总裁 夏勇峰

出门问问创始人 李志飞

优必选高级研发副总裁 吴牟雄

Rokid创始人 Misa

某手机渠道商高管 Taylor

十、监管之下,新金融模式创新终结

贯穿2017年全年的主题无外乎几个关键词:现金贷、监管、巨头、上市。现金贷的速生速死、赴美上市的潮起潮落、流量巨头暗暗的加速布局,和监管的手起刀落,共同交织而成了互联网金融冰火两重天式的2017。

而行至2018年,随着监管加速收紧、政策红利和流量红利消退、模式创新和产品创新遇到挑战、规模和盈利空间均被压缩,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机会又在哪里?

34 监管更严,上市潮还在,但不会再有新的“罗敏”

2018年,不该对监管的“心慈手软”抱有幻想。监管会是全方位的,支付、信贷、征信、资管、以及刚刚爆发的区块链,都难以逃脱。

这不全是坏事。互联网金融行业需要被强监管,作为创业者,任何时候都不应该对监管抱有侥幸心理,更不应该以投机的心态钻监管的空子。合规仍是唯一的出路,曾经轰轰烈烈的金融科技如今正全心渴望被招安、收编,但仍有大量公司逃不掉被整治、清场的命运。

尽管如此,2018年会延续2017年的上市潮,并且会有一批企业——比如陆金所,在上半年集中挂牌。对于整个行业来说,这意味着主流商业社会对其的认可。

但上市冲高市值再下跌的戏剧化故事也许不会再现。对高市值的期待会冷静下来。大家也逐渐意识到,比起高市值,快步走到资本市场中去是更重要的事。后者意味着自我矫正、意味着走到阳光下,意味着赢得信任。

35 新巨头也难逃手脚被束

在重归牌照监管的主题之下,互联网巨头也很难在金融业务上获得飞跃式发展,即使是蚂蚁金服这样的巨头,在监管之下,小额消费贷业务的收入利润也会受明显影响。

继BATJ后,TMD(今日头条、美团、滴滴)在过去一年加快了布局金融的步伐,它们对金融科技虎视眈眈,但是,现在却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这个产业再孵化出如蚂蚁金服、京东金融如此体量巨大、牌照齐全的巨头的可能性已微乎其微。尽管它们坐拥流量、牌照、技术、人才等资源领先优势。

腾讯的金融业务尚有想象力,但新的互联网小巨头想像原来一样不断侵蚀传统金融机构的领土和利益,已经不太可能了。但基于自身体系做一些闭环式的业务,将金融作为整体业务的一个内嵌产品、增值业务,寻求线性发展,还是可以的。

36 模式创新已死,技术创新看好,草根难有活路

做技术还是做金融?这是个问题。

在强监管之下,所有互联网金融公司会自然的向两个方向分化:技术驱动、金融驱动。

中国有金融,也有科技,但没有金融科技。如果做金融,就老老实实接受监管,尤其是一行三会的领导,没有牌照不要轻举妄动;如果做科技,老老实实做好科技的本分,不要妄想用科技颠覆金融。未来,做科技还是做金融,是摆在行业内所有公司面前的一个选择。

像趣店这样的面向C端的、流量驱动型机会已经消失了。监管在斩断金融科技企业发生风险的可能性的同时,也斩断了他们金融创新的可能性。在未来两三年内,模式层面的金融创新的可能性变得微乎其微。大量非持牌的创业公司将被清退出市场。

技术驱动型的创新还有机会。提供更个性化的金融产品,将大数据和AI应用到一些金融服务场景中,做出增量,会是未来两年的重点,比如个性化的保险产品、信贷产品等,以及面向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

37 出海的机会窗口刚刚打开

像很多行业一样,随着国内的政策红利和流量红利逐渐消失,金融科技创新找到了一个新的出口:东南亚。

一方面,出海对于大量金融科技公司来说是一个不得已而为之的避险手段。另一方面,一些在中国已经被证明的模式现在在国内很难发展了,那么东南亚人口众多,经济环境很蓬勃,其中一些国家的互联网基础设施还不错,这几个因素叠加起来适合互联网金融出海。

具体的出海方式有多种:自己做、孵化团队、投资当地企业等。比如,星合资本孵化了一批公司去越南、印尼等东南亚国家,主要做现金贷、消费分期、贷款超市等业务。还有人认为,金融行业敏感,与其自己做,不如找一个当地的合伙人来做,或者直接投资当地企业,更安全。

但无论采用哪种方式出海,如何更好的本土化、融入当地商业环境和社会,是接下来一年金融公司出海要面对的问题。

创世伙伴资本主管合伙人周炜

华创资本管理合伙人吴海燕

点融创始人兼联席董事长、星合资本董事长郭宇航

钱袋宝创始人、现区块链领域创业者孙江涛

十一、革命?泡沫?冷静后区块链可能诞生初代巨头

“忽如一夜春风来,人人皆谈区块链”,作为2018年开年的第一个“风口”,区块链在被部分投资人看好,甚至被认为是“下一代互联网”的同时,也引发了同样庞大而激烈的质疑:它是更多通过币市投机而进入大众视野,因此大众对它的认知更多与币市的上涨和下跌息息相关;它目前的商业实际应用还停留在小范围测试阶段。而它自身又有非常强的颠覆性,因此对区块链未来一年的判断具有非常大的不确定性。

不谈币市的喧嚣,还原区块链技术本身,它不是天使或者骗局,仍然是一个处于非常早期的技术。它也会遭遇类似于2015年的VR、2016年的人工智能一样,呈现W型的发展过程。

38 区块链的热度会逐渐下降,进入沉淀和调整期

区块链在舆论和资本上已经接近到达第一个发展的高峰。目前排名前一百、市值总计已经达到4000亿美元量级的数字货币发行者们,至今仍未孕育出一家真正做出事情,真正有切实场景落地的,给人类生活带来真正改变的公司。而纷纷宣言杀入区块链的传统互联网公司,目前也仅仅停留在谈概念、讲故事的阶段。

2017年币市火热的原因之一是:以智能合约为标志,区块链技术走向应用,已经有了初步的与现实商业场景结合的可能,也让长期渴望大故事的投资者看到了希望。“做市”炒作,以及2017年上半年监管还未关注到这一市场,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但2018年,这些优势条件恐怕不再存在,比特币2018年年初的“腰斩”证明了这一点。监管压力已经使得大部分国内项目为了避嫌出走海外。除此之外,区块链技术作为一种长期技术,仍然处于早期发展期,投入回报周期长。这些因素会使得大多数追逐短期的投资者对区块链技术的兴趣减弱。

热度会在2018年会逐渐衰减,这并不一定是坏事。当区块链的泡沫被刺穿后,整个行业由癫狂回复理性。并由此可能会诞生出第一批真正在产业上有影响的公司,也就是区块链行业的初代巨头。

39 底层技术的进化是重中之重,这是明年的最重要看点

可以斩钉截铁地说,现在区块链技术的性能、可用性远未能达到商用标准。

区块链技术现在还不成熟,存在诸多缺陷,包括成本高、效率低、无法承载高频密集交易等问题。例如,被广泛使用的底层技术以太坊的性能无法支持高频、大用户数量的应用,每秒只能做7-15笔交易2017年的以太猫就造成了整个以太坊网络的严重拥堵。

并且,基于共识算法而存在的区块链,本身就没有在研发人员当中形成完全一致的共识。没有统一规范,造成基于不同底层技术的公有链、联盟链无法互通,形成“信息孤岛”。最后,目前的区块链在开发、使用上仍然具有高门槛。

这都意味着,如果没有底层技术的革新,区块链只能局限于少数的to B场景,to C 的商业应用遥遥无期。

因此,区块链在底层技术层面依然需要不断迭代创新,这应该是2018年的一个观测重点。国外被期待取代以太坊的有EOS、AE,国内有NEO、量子链、阿希链等,将在2018年迎来重要节点:它们有些会在上半年正式公测、有些会完成技术迭代,有些则会扩张已有的生态。它们的表现,将会极大影响到人们对区块链未来的评估。

40 落到真正的应用场景上很难,成功的代价是高死亡率

在2017年下半年,区块链行业快速走向应用,出现大量基于特定的商业场景的项目。这里面绝大多数都是伪“区块链+”投机项目。

区块链依托于公链进行各种应用场景的尝试已经不少,金融、征信、游戏、版权、食品追溯等等,都在探索之中。

区块链加应用场景,应当首先考虑应用场景的需求,而不是区块链技术的特征。例如,盲目强调“去中心化”,很可能会忽略中心化带来的效率增益和专业优势。

而且,线下也得有配合的设备。例如,用区块链做共享租车的前提,是智能车锁的普及。而对大多数日常交易来说,区块链技术也不一定是最迫切的需求。

目前的区块链与商业场景结合模式可能有三点:是否是非常高的信用需求,是否有非常高的隐私保护需求,是否需要有非常高的交易需求。同时,考虑到现在的技术性能还太弱,低频交易会好过高频交易。

这都意味着,2018年区块链不会有人们期待的“爆款”的出现,因为爆款前提是大用户量,但区块链无法支持,大部分可应用的区块链项目仍然会从B端开始。

41 大公司会持续入场,但仍然会以实验和布局为主

区块链是巨头掌握强大话语权之下的必然产物。

大公司的进入会为区块链带来大量的新关注度,但大公司优势,包括流量和用户量、资本、技术储备,在短期内无法转化为区块链领域的领先优势。

另外一方面,区块链相关的如代币发行、交易监控、敏感数据会带来很高的政策不确定性。因此,大公司介入时,很可能不会规模化,而以小范围技术实验和布局为主。

此外,外整个区块链行业存在较大的人才缺口。早期区块链行业是由技术极客引领的小范围社区,人数少,难度高,技术分散且缺乏统一标准。当区块链逐渐落地,原来的师徒制、项目制的传授方法已不适用,需要有体系的职业教育。这将是今年年初迅速会出现的一个趋势。

NEO创始人 达鸿飞

量子链创始人 帅初

比原链联合创始人 段新星

沃尔顿链CEO 莫冰

阿希链创始人 单青峰

闫浩(内容平台与社交)

方婷 (大文娱)

张信宇(游戏)

王水(广告营销)

王卜(零售与电商)

乔芊(零售与电商、旅游)

韩洪刚(文娱、手机)

孙然(人工智能、前沿科技)

杨林(出行与O2O)

王海璐 (新汽车)

张雨忻(金融、区块链)

冯尚鉞(区块链、教育)

文章TAG:互联网金融公司排名互联网金融公司排名互联互联网金融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