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汽车 > 问答 > 汽车知识 > 天津二手进口思域报价及图片,二手本田思域多少钱

天津二手进口思域报价及图片,二手本田思域多少钱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25 03:41:27 编辑:汽车经验 手机版

1,二手本田思域多少

13万到15万元左右

天津二手进口思域报价及图片,二手本田思域多少钱

2,二手思域行情了解下!

9W-10W之间,差不多

不过还要看性能和购车时间

天津二手进口思域报价及图片,二手本田思域多少钱

3,准备在天津二手车市场卖辆车,06年本田思域卖什么价?

这车大概在8.5-9万附近,具体看车况和当地市场。谢谢

看具体车况了啊

天津二手进口思域报价及图片,二手本田思域多少钱

4,我24岁想买个二手车,本田思域,09款,大家觉得9万多值吗?买的时...

注重中控台的,肯定选思域,80后的都是喜欢前卫用科技感的产品,卡仔太土了点,9W搞定挺值的,注意行驶了多少公里,有木有出过事故,最好找会看车的友友去瞧瞧。1.8L自动舒适版的搞定都要14W多的。

个人喜欢思域,开起来有感觉的多。 看配置 我刚卖了一个 09年年底的 VTI 版本的,车子好,10.5卖的。 不知道你的配置,就不好说价格了。 你不懂车的话,注意的就比较多,而且说不明白,说了你也一时半会儿学不会。 最好的办法是开到4S店做坚持报告, 几百元。

那还不如买辆新的呢 哪怕是低配呢 也是新车啊 如果要买 看看大架子 发动机 主要是没出过大事故 就好

买二手车的时候注意以下几点:1、检测车辆证件验明正身是不是合法车辆。 2、注意该车型市场行情,新车价格、保有量、维修便利性。 3、了解车辆原来的用途。 4、注意车况。购买二手车主要是注意车价和车况的比例,买个车况透明、车价低廉的二手车是我们最佳的选择。 5、购车后及时将车辆过户到自己名下

我觉得卡罗拉挺好的,思域适合女孩子开 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5,.com表示的是什么网站?_

工商企业的网站

.com是互联网之DNS上的一个通用顶级域名(gTLD),属于工商企业类网站。它的名称源自英文单词“commercial”,表明由商业组织注册此域名的原始意图。

.com域名,国际最广泛流行的通用顶级域名格式。国际化公司都会注册·com域名,当然也可以选择以·net/.org为结尾的国际域名。例如表示工商企业类的.com,表示创意创新的.xyz,表示网络提供商的.net ,表示团体组织的.org 等域名后缀都没有使用范围限制。二是国内域名,又称为国内顶级域名(national top-level domainnames,简称nTLDs),即按照国家的不同分配不同后缀,这些域名即为该国的国内域名。

一、基本信息

.com最初由美国国防部管理,现在则由VeriSign管理。com为commercial简称,表示工商企业性质的网站,com结尾的域名为最早通用的顶级域名。当DNS于1985年1月建立时,.com便是顶级域之一,其他顶级域则有.arpa、.edu、.gov、.mil、.net及.org。如今.com已发展为最大的顶级域。

.com注册的开放正巧和网络的商业化及公众化同一时期,而.com也很快地变成了网络上最多的顶级域。许多在1997年至2001年间开的公司(此一时期被称为“互联网泡沫”)取了许多不适切的站名;它们即为众知的网络公司。

虽然世界任何一间公司可以登记.com域名,但是大多数国家(不包括美国)通常会在其国家及地区顶级域内加上和.com有相似目的的次级域。这些次级域有这些形式:.com.xx或.co.xx,xx代表国家及地区顶级域。例如:澳洲(.com.au)、英国(.co.uk)、巴西(.com.br)、墨西哥(.com.mx)、新西兰(.co.nz)、中国(.com.cn)、日本(.co.jp)、韩国(.co.kr)、以色列(.co.il)、巴基斯坦(.com.pk)、香港(.com.hk)、印度(.co.in)。

大多数非商业网页,如由非营利组织或政府创建的网页也都会使用.com的网址。不过有些与域名原本的用途相违背。对这些网页来说,.gov及其他指定顶级域可能更加适合。无论如何,为了保存.com和防止骗局,网站注册一个.com域名是非常普遍的。而许多顶级域的原本目的也因为没有注册的限制而变得无关紧要。

注册是透过由ICANN认可的管理者来处理的;通用网址也是被允许的。二、历史发展历史上第一个.com域名的诞生是在1985年3月15日。

当时个人电脑操作系统主要还是使用MS-DOS3.0操作系统,而刚刚成立的“戴尔”的公司正准备发布它的第一款个人电脑“TurboPC”。1985年3月15日,symbolics.com注册成为第一个.com域名。经营这个网站的公司是一家电脑制造商。Symbolics最初的所有者在90年代初宣布破产,后来的所有者继续运营着这个网站。这也就是说该域名是目前互联网上最古老的运营中.com 域名,不过这个网站的界面还是非常简单,就像1985年刚创建的时候那样。其他的比较著名的早期域名包括1986年3月3日注册创建的hp点com(惠普域名),1986年3月19日创建的ibm点com(IBM域名),1986年4月25日创建的att点com(AT&T域名)等。

.com域名是目前国际最广泛流行的通用域名格式,现全球的用户超过1.015亿个。所有国际化公司都会注册.com域名;当然也可以选择.net/.org域名

另外个人注册只能注册3位-63位!其他的为系统保留需要申请才能注册!不过价格昂贵!

同级域名

.net(sites related to the Internet itself 的简称)、.org(organization的简称)、.biz(Business的简称)、.info(information的简称)。国际域名及IP地址管理权威机构ICANN认证的域名注册服务商(称为Registrar)可以提供.com(商业机构)、 .net(网络服务机构)、.org(组织)下的二级域名注册服务,全球通过ICANN认证的Registrar有120多家,其中只有60家是正式投入运营的Registrar。在中国,有八家企业被批准成为ICANN认证的域名注册服务商。

6,人人网:逐浪者陈一舟与被抛弃的社交帝国_

“人人暴涨,一夜暴富。”但相比陈一舟,人人股票投资者的内心就简单多了。

文 | 张帆

首发 | 腾讯深网(ID:qqshenwang)

“忽然之间不用维权了。”1月3日晚,平静了近半年的人人维权微信群突然活跃了。

2018新年伊始,人人公司推出针对社交网络的开源区块链平台人人坊,获得了创世资本领投,以及Bitcoin Faith Ltd.(比特信仰基金会)的背书。至北京时间1月4日,人人公司的股价超过了52周高点,两日累涨76%,周三收报18.32美元。

约瑟夫·陈(Joseph Chen)是陈一舟的英文名字。187年前,最著名的约瑟夫出生在了欧洲中心维也纳。作为古老的哈布斯堡家族的传人,弗兰茨.约瑟夫18岁登基,一手建立奥匈帝国,并将其推入一战漩涡。

陈一舟也曾有过辉煌。2011年5月4日,人人公司以14美元价格在纽交所成功IPO,首日市值便冲到70.7亿美元。3年后,人人陷入了劲敌新浪微博、微信甚至新秀今日头条的战争漩涡。节节败退的陈一舟不得不逐渐舍弃社交帝国,摇身成了资本市场的逐浪人,在各种风口撒网打鱼,无法扎根。

过去三年,陈一舟不时出现在波峰渐显的行业,又在波峰跌落波谷的过程中寻找另一个浪头,起起伏伏。

在互金领域,人人先后追逐了O2O在线教育、金融科技投资(美国)、移动直播及二手车等一系列热钱涌动的资本领域。而在互金业务的主线之上,人人也完成了从学生贷款到二手汽车金融的转变。

去年12月29日,人人公司公告称拟全资收购美国最大的卡车社区平台Trucker Path。二手车交易已先于区块链业务成为人人营收业务之一。

唯一呈现稳定态势的,是人人社交帝国的持续衰落。当今日头条发力“智能社交”、YY、陌陌等直播平台主打视频社交的时候。人人网的社交土壤正迅速沙化。

一位人人投资者评价陈一舟,“投资眼光狠毒,做产品不行。”

昙花一现的直播

2016年中国直播行业成为新的风口,陈一舟也开始布局直播业务。

人人已经有了脱胎于56的 “我秀”社交视频平台,其“社交视频“实质的践行早于MOMO、YY等当下热门直播平台。2016年2季度,人人对应设立了人人移动端直播。

当时,人人公司的主营业务营收被分割为互联网金融业务收入与人人(虚拟项目)业务收入两部分,后者主要包括广告和IVAS收入,移动直播业务被并入IVAS板块。

2016年人人移动端直播业务收入为490万美元,占报告期IVAS收入的15.1%。受此影响,IVAS业务大增 42.2%,至3230万美元。可以说,2016年人人的虚拟项目业务增长主要依靠移动直播服务拉动。

这样的态势一直延续到2017年中期。截止2017年6月底,人人移动直播端的活跃用户数约为2.51亿。报告期内IVAS同比大涨86.7%,达1260万美元,人人方面将此归功于移动直播业务。三个月后,人人当期的IVAS收入为1280万美元,较2017年2季度仅增加了20万美元。几乎持平的收入意味着人人移动直播业务的增长势头走向式微。

直播行业进入红海,大浪头不再。头部直播品牌映客的“下坡”态势印证了这一点。2017年最近3个月,映客的活跃用户数和充值用户数从3500万下跌到了3000万以下,新增用户数也一直在1000万以下。

根据艾瑞咨询《中国泛娱乐直播平台发展盘点报告(2017)》,2016年是中国泛娱乐直播市场的顶峰,市场规模为208.3亿元,2016年至2019年,泛娱乐直播市场增长幅度开始呈现明显下滑趋势,至2019年,泛娱乐市场规模为872.6亿元,增幅降至31%。

2017年人人移动直播的收入和增长情况尚未公布,可以肯定的是,在整体行业趋于头部垄断竞争的态势下,留给陈一舟的空间会越来越小。

不过,此时的陈一舟一只脚已经迈向了二手车买卖的浪潮,并与二手车互金业务形成上下游联动。

2017年2季度,人人公司首次披露二手车买卖业务收入,为104.2万美元,至第三季度,飙升到42424.5万元,增幅高达41倍。

“互金”掉头: 从校园贷到二手汽车金融

2016年第二季度,陈一舟已开始布局二手车业务,依靠直播拉动IVAS业务。在这次逐浪中,陈一舟甩开了学生贷款业务,转向汽车金融,并一头扎入了直播红海。

早在2014年第四季度,人人公司以人人分期和人人理财起家互金业务,前者向学生分期贷款,收取分期还款费用和利率,后者则是一个p2p为主的理财平台。

2016年5月,人人停掉学生消费贷业务,宣布将重心转移到二手车经销商分期贷款业务上:分期贷款给二手车经销商,用于二手车的购买等。与学生消费贷不同,后者中,车辆本身成为了有价抵押物。

对人人公司来说,互金“掉头”是一次及时而惊险的跨越。2014—2016年,人人净营收为4670万美元、4110万美元和6340万美元,对应净利润为2016年财报将报告期收入抬升归结于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增长。而更确切的说,应该得益于砍掉学生消费贷业务。

截至2016年二季度末,人人的互金业务收入分别为470万美元与680万美元。后半年停止学生消费贷业务后,人人的互金收入拉升到830万美元和950万美元。停止发放学生消费贷款及回收还款,人人也得以资金输血二手汽车经销商分期贷业务。至2017年三季度末,人人互联网金融债权余额为1.72亿美元,较去年同期降低逾9千万美元。

人人的选择背后,是学生贷市场退潮的现实。据《2016年中国移动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研究报告》,2015年是大学生消费分期市场的顶峰,消费金融增长率及消费分期增长率均达到747.5%及690.6%,对应市场规模超过250亿元。此后5年,大学生消费分期市场的增长态势逐年下降,并于2019年趋向平缓。

选择也暗合了新浪头——二手汽车消费市场崛起的前奏。2016年,中国二手车市场交易量达到1039万辆,首次突破千万辆大关,存在于二手车交易过程中的买车、卖车、物流各个环节和渠道的正闪烁着商机。政策利好也在跟进,2016年3月,“国八条”出台,提出繁荣二手车市场。

“逐浪”非“破浪” 红海中不扎根

需要承认,陈一舟的投资眼光独到。早在2015年1月,人人就得到了车易拍全资股东268V20%的股权投资,布局B2B二手车电商行业,并将其列为可售投资资产。2015年人人对车易拍的可售投资为9878.2万美元。同年11月,北汽产投注资车易拍,成为其股权穿透后第一大股东。

大浪头总会平息。由于投资268V,人人在2016年遭遇了5080万美元的长期投资减值。2016年人人网对车易拍全资股东268V的可售资产大幅下降到2417万美元。同时,人人在报告期内向车易拍全资股东268V提供了300万美元贷款。

很快,陈一舟又一次对业务做出调整。

2017年第二季度起,人人公司开展二手车销售业务,一个独立于以二手车租赁商分期贷款为主的互金业务之外的新业务。当季度报告期内,人人的二手车销售业务达到了104.2万美元。2017年第三季度,这一业务收入为4224.5万美元,3个月翻了41倍。

受此利好,2017第三季的营业收入增幅达到了245.3%。

从学生贷款的红海到二手车业务群,陈一舟在互金领域实现了惊险的跨越,继而在二手汽车领域踩对了浪头。不过,这样的冒险总不能给投资者安全感,毕竟一个浪头踏空,企业就有生命危险。

2016年上半年,校园贷引发一系列不良催收事件,弱势借贷学生群体引发舆论关注。当年3月,罗敏的“趣分期”(趣店前身)成为众矢之的。2个月后,陈一舟暂停了学生贷款业务。

不过更多的“罗敏们”则选择坚持。2017年,信而富打响了互金企业赴美上市第一枪,校园贷领域二分天下的趣店(趣分期)与乐信(分期乐)均在其列。

此时,人人已经转战到二手车金融领域。对陈一舟而言,坚持留在以学生贷为主的个人消费贷领域是个未知数,而跨越到有抵押物的汽车金融领域,人人会有个轻松的当下。

就像当年人人在新浪微博、微信的夹击下舍弃社交帝国,转向互金领域一样,红海中扎根从不是陈一舟的风格。

被抛弃的社交帝国

发迹于2016年中期的移动直播生不逢时。早在2014年底,人人将视频网站56卖给搜狐旗下的子公司,一同卖给搜狐的还有56背后的网络视听许可证。

2016年9月,针对直播行业乱象广电总局下发《关于加强网络视听节目直播服务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不持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的机构,均不得通过互联网开展相关活动、事件的视音频直播服务。

此时的人人,手里已经没有网络视听许可证了。据2016年的财报,人人称一直在申请视听许可证,但目前还没有获得,未来不排除相关风险。

更大的“生不逢时”在于,人人移动直播兴起的时候,人人网社交帝国已被抛弃近三载。

2014年12月,人人网的月登陆用户为4600万。当年登陆用户的平均停留时间为4个小时。而在人人网折戟的2013年,登陆用户的停留时间曾高达7.7小时。

目前,今日头条的的月活超过了1.5亿,用户每天的使用时长为76分钟。即使在如此大的月活数量下,今日头条的用户时长也不及人人网2014年的水平。

今年11月,张一鸣公开表示今日头条将从智能分发时代走向智能分发和粉丝分发相结合的“智能社交”时代。事实上,从抖音、西瓜、火山小视频再到国外的短视频社交平台musically,今日头条追求用户“社交粘性”的目的十分迫切。

同样迫切还有MOMO、YY。两者分别打出“社交+直播”与“直播+社交”的口号。2017年第一季度,MOMO和YY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8.3亿元与22.67亿元,其中直播收入占比分别为 85.7%和68.15%。YY和MOMO对直播收入的倚重程度正在减小,转而转向社交等新形式业务。

在被抛弃的社交帝国里,土壤正在一步步沙化。目前,人人网的月登陆用户从2014年12月的4600万下降到2017年6月的3400万,登陆用户的平均停留时间也从2014年的4个小时下降到2016年的1.4个小时。

这意味着,以人人移动直播为代表的需要社交属性的业务将难以在这片愈加沙化的社交帝国生根发芽。

时间倒回2014,如果陈一舟没在这一年发力互联网金融,而是再坚持一下,熬到视频内容爆发期,他的社交帝国极可能是不同光景。

没人知道,从曾经的社交帝国之王到现在资本市场的逐浪人,约瑟夫.陈的内心经历了什么?“人人暴涨,一夜暴富。”但相比陈一舟,人人股票投资者的内心就简单多了。

7,58凶险_

虎嗅原创组作品,头图 视觉中国

作者丨吴倩男

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我围观了58同城CEO姚劲波的微博。

他最近的一次更新是10月9日,发了一条58同城二手车业务的推广文。这条微博下面有64个回复,一半是举报在58同城上被骗的,一半是喊话不要再打推销电话的,还有零散几条卖域名的、求投资的、求职的。

“虚假信息”已经成为58同城的一个标签。

以“58同城”和“骗子”为关键词,在百度上得到的搜索结果是506万个。

澎湃新闻做过一个更细致的检索。他们在中国裁判文书上搜索,搜到60起通过58同城、赶集网发布虚假招聘信息的诈骗案例,超过5500名被害人受骗。诈骗金额最高的一份判例中,受害者2000余人,被骗中介费共计6270万元。

于是有自媒体直指58同城是“互联网毒瘤之一”,称“这个‘假’名在外的网站却依旧屹立不倒,几乎从未受到过全民舆论和社会指责,这才是‘神奇’之处。”

这篇文章无意去辨别58同城上的真真假假,而是想探究,为什么成立13年,58一直没能摆脱虚假信息的质疑?从黄页发展起来的“分类信息网站”在当前的市场竞争环境中是否还能走通?在完成合并赶集实现一家独大后,58同城是否正在面临更大的危机?

一、原罪

开始有媒体关注到58的虚假信息问题是在2011年。这一年,包括新京报、广州日报等媒体报道了多起相似的案例:

求职者在58上寻找职位信息,面试通过后被以文本费、押金、培训费等各种名目缴纳费用。或者,求租着在58上寻找房源,见面后房东变黑中介,扣掉押金。

七八年过去,这套行骗手段并没有改变,在微博上、知乎问答上,类似的被骗经历仍旧有大量网友在讲述。

这显然与姚劲波的初衷背道而驰。

58同城的诞生源自姚劲波一次租房被骗经历。他多次向媒体讲述这段2000年初来北京的租房经历:“北太平庄边上一个房屋中介,我给他交了1200块中介费,他带我看了一次房子后就再也不找我了。我让他退钱,结果这个中介说好的,你把收据给我,他居然拿到收据就当着我面撕了。然后说你等一下,他就上楼去了,然后就没有任何人理我了,我也没有任何证据,因为那张纸已经被他撕掉了。”

“我当时就想应该有一个网站,能够把房东和租客直接联系起来。”

这正是中国互联网第一波热潮兴起之时。新浪、搜狐、网易相继在纳斯达克上市,马云秘密创立淘宝,马化腾挡住了微软MSN的攻势,还收购了张小龙的Foxmail。

而姚劲波要做的是做一个中国版的Craigslist。

Craigslist是美国互联网的异类,它成立于1995年,集合各种招聘、租房、二手物品交换等信息。全公司常年维持在30个员工,主要做的就是辨别虚假信息、处理用户投诉。

但Craigslist模式在中国行不通。Craigslist面对的是一个成熟的互联网市场,美国的小业主们知道要到Craigslist上注册、发布信息。并且由于美国个人信用体系的完备,Craigslist对于不良信息的监控压力较弱。

Craigslist的中国学徒们面临的第一个挑战,便是谁来发信息。2005年左右,中国互联网用户突破1亿人,互联网渗透率不足10%,网民大多集中在高校、科研院所、白领阶层。要招工的餐馆小老板们,出租房子的小中介们显然不在其中。

经过几年摸索,58同城意识到自己是个向小商家们提供营销服务的广告平台。客户支付能力弱,但数量大。

2008年,58同城推出会员产品,购买会员的小商家可以在58上获得商家认证、建站工具、优先发帖和刷新等。为推广会员服务,58同城大规模搭建销售团队,连开十几家分公司,销售人员短时间内暴增至2000多人。小商家们不知道互联网怎么用?没关系,58还在天津建了客服中心,帮会员发帖。

2013年之前,会员服务是58同城增长最快的业务。该业务在2010年贡献344万美元营收,占58同城总收入的32.2%,到2013年上半年时就已经超过了3546万美元,占总收入比例升至60%。

会员数量的猛增,导致小商户发帖数猛增,审核上的缺位使得2011年出现了58同城第一个舆论危机(本文开头提到的)。

为什么2013年是个另一个重要节点?因为在2013年年初,58同城推出了竞价推广系统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会员不断增多,那发帖顺序如何排名?谁出价高,谁排在前面。这是58同城上市前的又一重要商业化探索。这带动了58同城在线推广业务的二次增长,2013年上半年,在线推广业务的增速超过会付费会员收入。

目前,58的主营业务收入主要就是这两部分:付费会员收入,在线推广费用。从58同城的上半年年报来看,在线推广产品作为58同城的第一大业务,营收21.87亿元,同比增长42.3%;第二大业务会员服务贡献了11.67亿元的营收,同比增长21.1%。

58的收入与会员数和发布的信息数强关联。会员数越多,发布的信息数量越多,58的收入就越高。

这一商业模式形成了典型的劣币驱逐良币。在房地产业务上,为了吸引C端用户,房产经纪发布虚假房源,或者重复发布房源,已经成为行业里常规的操作手段。

当58同城宣称要做真房源时,21世纪不动产总裁卢航在接受《中国企业家》杂志采访时说了一句:“比如整个北京只有10万套在售房源,58上面放了100万套,现在全搞真房源,它的收入可能起码减一半,这是58要做的取舍。”

58同城的商业模式决定了难以从根本上堵住信息筛选的漏洞,这也是12年来,58同城虚假信息屡治不愈的关键。

二、对手

我们还记得6月份的那次反贝壳结盟。

58集团和安居客联合了我爱我家集团、中原地产、21世纪不动产、万科二手房物业、麦田房产等房产中介,发起了“双核保真·以誓筑势”全行业真房源誓约大会。

大会上,姚劲波说:“有的公司希望这个行业里的公司全死掉,只有我活着,这种想法是不对的。”直指链家推出的贝壳找房。

今年4月,链家终于上线“贝壳”,透露了它的平台野心。这个全新的平台,要开放自己的房源数据库以及经纪人合作网络ACN(Agent Cooperate Network,经纪人合作网络,链家将从找房到找客再到促成交易等各个环节细化拆分,每一个体系内的贡献者都能获得收益,如房源录入方、房源维护人、客源方、撮合成交等不同角色度能获得约定比例的收益,从而形成一个合作网)。一个是链家的底层数据,另一个是链家的方法论。相当于贝壳想打造一个中国版MLS平台(美国房地产中介共用的买卖数据库),即共享房源,也在输出行业流程和规范。

发布会当天,链家CEO左晖发了一条朋友圈:“此时的北京,乌云密布。有会解天象的吗?”姚劲波在下面回复:“相由心生,我看到的是阳光明媚。”左晖又回应:“打雷应该是又有人赌咒发誓了。”

两家从合作关系转向了敌对关系,并且将矛盾摆在了明面上。

为何姚劲波如此大动肝火?原因在于贝壳动了58最大的那块蛋糕,甚至可能动摇它的根基。58同城最赚钱的业务在房产和招聘,房产业务约占58集团收入四成,招聘约占三成。

长久以来,房产经纪行业的常规玩法是,58同城等互联网公司利用流量优势充当平台,链家、我爱我家等房产中介购买端口,在58平台上发布房产信息。

而贝壳在打破这个常规,欲取代互联网公司扮演这个平台的角色。贝壳CEO彭永东说,贝壳要吸引全行业的房产经纪与经纪公司入驻,而链家只是入驻贝壳平台上的经纪品牌之一。

对比58与贝壳模式。58同城作为房产经纪公司的服务商,和没有竞争关系。但这一模式,一方面导致它受制于房产经纪公司。今年2月份,58同城安居客宣布上调端口费30%-50%,引发了包括我爱我家、链家、麦田在内的中介联盟的联手抵制。中介公司们用下架旗下所有房源作威胁,来对抗58同城安居客通过流量垄断来收割房产经纪公司的利润。

另一方面也如上文所述,难以消除虚假信息。

而贝壳模式无疑戳了58的痛处。贝壳的利器便是从链家继承来的“楼盘字典”,一套投资6亿元,用时10年积累下来的房屋信息大数据库,记录真实房屋数超过1亿套,覆盖中国135座城市的25万个小区。

但贝壳的问题是,是否会有其他房产经纪买账。“我们需要的是真正的平台,如果一家自称是平台的企业,既做线上,又做线下,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这在商业伦理上和操作逻辑上是绝对不能被接受的。”我爱我家集团董事长兼CEO谢勇曾如此质疑贝壳。

在这里,我们不去判断贝壳是否能够成功取代58同城,只是从行业竞争来看,58同城的对手已经从赶集网、安居客等依赖流量成长起来的黄页时代的互联网公司,转变为新巨头。除贝壳外,同样掘金于本地生活领域的美团,也是58的对手,美团的“生活服务”频道涵盖了58除房产、招聘、二手之外的项目,比如维修、家政、开锁等。而阿里旗下的闲鱼则对58的二手业务造成冲击。

此前,58对于竞争对手的管用做法是收购。2015年,先后收购安居客、赶集网、中华英才网。但当下,这个手法已经失灵。在更为严峻的竞争态势下,58凶险。

三、出路

虎嗅作者王新宇在采访姚劲波时曾问过这样一个问题,关于为什么58同城基于本地化生活服务,只做类似分类信息之类的浅度信息。姚劲波的回答是:“这就是我们的护城河。”

现在来看,58不是不想做,而是很难做。

58模式的弊端在于,只涉及到信息没能深入交易形成闭环。对此,58内部是有感知的。在58同城上市之初,姚劲波就表示,未来58同城的商业模式会朝着闭环发展,实现从信息发布,到交易达成全过程,这将是未来10年的发展方向。

为形成闭环,2011年58同城推出过团购,2012年在二手3C数码版块引入了支付宝进行在线支付交易,后来也尝试用大众点评的方式解决信息质量,但由于本地信息服务的类目繁杂、内容繁多,最后都不了了之。

2014年,O2O概念大火。从2014年底至2015年中,国内拿到A轮融资的社区O2O项目有1000多个,拿到B轮的有200多个。O2O成了一个创业者、资本、媒体等扎堆的狂欢盛宴。58也在这个时候做了押注。

O2O确实与58业务十分切合,一方面它贴合58同城原本就有的家政、维修、代驾等本地生活业务,似乎每一个细分拆出来都能发展成为一个独角兽,另一方面,线上支付线下消费的模式能够使得58形成多年来梦寐以求的闭环。

于是,在那一时期,58同城成立了以首席战略官陈小华牵头的创新和投资部门。一方面尝试一些能与现有业务结合的创新产品,另外一方面也在O2O寻找一些能进行资源整合共享的创业公司进行投资。

58在O2O上来势汹汹。58到家,上线半年,仅保洁一项就超过中国最大家政公司10年的交易量。并连投美到家、点到按摩、58月嫂、呱呱洗车等十余个O2O项目,“我们应该算是O2O投资最活跃的TOP3,抢了红杉和经纬不少项目。”陈小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姚劲波对58到家寄予极高的期望,“我们在构建一个以居家场景为核心的上门服务体系,由58到家的平台直接连接劳动者和用户,并定义服务流程和价格。”

这一点从58到家的名字上也能看出来,谈及为什么不叫58同城到家而是58到家,陈小华说:“我们的想法是,它将来会比58同城更大。”“我们的目标是未来给1000万人直接发工资。我们希望如果有一天登陆美国资本市场,敲钟的都是钟点工和搬家师傅。我们一定要成为那个领域的百亿美金公司,改变一代人的生活。”

2015年10月,58到家宣布获得融资金额为3亿美元,投资方包括阿里巴巴集团,全球投资巨头KKR和平安创投。此次融资后,58到家的估值超过10亿美元。

但这也是58到家公布的最后一次融资。2016年资本寒冬到来,O2O创业公司尸横遍野,诸如上门按摩、健身、洗车等O2O需求一度被认为是伪需求。58到家也变得低调起来。

除O2O模式本身之外,回顾58在O2O上的做法,依旧没有摆脱传统的广告+流量那一套打法。刚拿完融资后,58到家拿出3亿美元做品牌推广,签下黄晓明、Angelababy夫妇成为公司品牌。

拿钱砸广告然后转化流量的打法,此前在和赶集的较量中,使58大获全胜。但在互联网下半场,随着人口红利见顶,单纯的花钱买流量失灵。为流量而流量变得没有意义,更为重要的是通过精准投放,提高用户转化。

从目前来看,58同城继续在做垂直领域拆分的路子,试进行转型。

除58到家外,58同城拆出来的垂直项目还有转转、58速运、招才猫招聘、斗米兼职、好租、58快拍、58甲妆、58学车、58配配、58钱柜、屋米合租、帮帮、番茄快点、货车之家、58月嫂、58家政等等。而拿到融资的除58到家外,还有转转、58速运、斗米兼职。

所以,到最后,58是要把自己拆成一个投资公司么?从目前看,除了这条路也别无它法。

虎Cares

一件护住你的上半身,共同抵御资本寒冬

比抱着羊驼还温暖且有趣的重磅「职场杀焦帽衫」

五款在售, 戳小程序开抢

8,车市引擎熄火:旺季不旺,淡季更淡_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棱镜(ID:lengjing_qqfinance),作者:罗松松;36氪经授权转载。(原标题:车市引擎熄火 | 棱镜 · 2018这一年)

2018年是个历史“大年”。

这一年,宏观经济和各个行业都在发生显著变化,从金融行业去杠杆到资本市场大波动,从地产调控深水区到消费领域新格局,我们各个生活侧面也在随之调整;

这一年,互联网创业公司上演了一场集体IPO盛宴。这股新生力量正在成熟,改变着中国商业的生产力方式和生产关系结构;

临近岁末,同时处于这个信息泛滥但优质信息稀缺的时代,《棱镜》希望从金融业、资本市场,以及地产、消费、文娱等重点产业领域入手,复盘他们的这不平凡的一年。我们希望,这一叠历史底稿的作用不仅仅是总结过去,更重要的,是让我们砥砺前行于未来。

是为“2018这一年”系列第九篇。

中国已经连续九年当选全球第一大汽车消费市场,赵兰身处中国车市的神经末梢,对市场变化异常敏感。

这位汽车销售人员,在江西省南昌市一家东风标致4S店工作近三年时间。往年年末是大促销、冲销量的关键节点,她忙得不可开交。但是这段时间,她却闲得心慌。

“真是卖不动了,去年12月份能卖出200台,今年能完成一半就谢天谢地了。”赵兰苦恼之背后,是中国车市销量28年以来的首次负增长,市场各方哀嚎一片,车企尤甚。

根据腾讯《棱镜》统计,2017年全年销量排名前十的车企中,在2018年前11个月,有五家销量同比下滑,其中长安福特销量腰斩,主攻三四线市场的上汽通用五菱同样掉头向下,绝大部分自主品牌完成全年销量目标基本无望。

自1994年政府鼓励小轿车进入家庭以来,中国汽车市场扶摇直上,一路狂奔,即使是遇到2008年的金融危机也未曾减速,反倒化“危”为“机”,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市场。

2018年以来,市场环境等多重不利因素作用下,上半年还处于微增状态的车市到了下半年之后急转直下,传统销售旺季“金九银十”的含金量相比往年大幅缩水。

缘由几何,恐怕很难用消费升级或者是消费降级这样的词来以偏概全,或许更恰当的形容词是消费分化,豪华车品牌依然保持比较强劲的势头,但是在那些房价上涨过快或者是人口净流出的小城市,市场竞争早已进入白热化阶段,经销商承受着巨大的库存压力。

蔚来、小鹏等智能造车新势力正在崛起,但在传统车企占据绝对主导的中国车市,上半场的厮杀远未结束。

旺季不旺,淡季更淡

“金九银十”被认为是汽车行业的销售旺季,2018年这种情况不复存在。

9月和10月的中国乘用车的销量不仅没有增长,反而同比下滑达12%以上,让原本抱有一丝希望的人感到幻灭,“旺季不旺,淡季更淡”成为普遍现象,市场哀号声一片。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过去11个月中有6个月的销量出现同比下滑,累计乘用车销量为2147.8万辆,同比下滑2.77%。艾尔西汽车市场咨询(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曾志凌认为,考虑到去年年底销量基数较大,今年全年乘用车销量下滑幅度将达到4%以上。

“2018年以来,宏观经济去杠杆加大了企业经营的压力,影响了居民的收入预期,从而抑制了大宗消费品的购买需求。”天风证券汽车行业首席分析师邓飞表示。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11月份,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260亿元,同比增长8.1%,增速比上月回落0.5个百分点,其中汽车类的商品零售额下滑10%。“汽车消费回落比较明显,对消费的下拉幅度较多。”对于消费增速回落的主要原因,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毛盛勇表示。

除了市场环境之外,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连续两年的购置税优惠政策严重透支了2018年的市场需求。

2015年9月,由于市场疲软,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发布通知,1.6L及以下排量汽车购置税减半,给市场注入了一剂强心针。政策原本于2016年到期,但是此后又延续一年至2017年年底,但是优惠力度有所收窄。

在此期间,中国汽车销量从1705万辆猛增到2887万辆。

“购置税政策只能让消费前置,并不能刺激新的消费需求,而2015年开始的购置税政策透支了约400万量乘用车的销量,相当于两个月的销量总和。”曾志凌对腾讯《棱镜》分析。

2018年10月,路透社报道称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当年9月份向政府提交文件,建议2.0L及以下排量车型的车辆购置税减半至5%,尽管后来被官方辟谣,但是曾志凌认为这些市场上的流言,包括国六标准提前执行,统统强化了消费者持币待购的心态。

邓飞对腾讯《棱镜》分析称,近期内,政府应该不会出台优惠政策来刺激市场需求。在他看来,2018年市场降温是汽车消费周期的正常波动,而这有利于市场竞争主体的优胜劣汰。

来自房价的挤出效应

另一个影响车市的因素是房价。

全国乘用车市场联席信息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过去两年楼市价格增长过快,尤其是二三四五线城市,各种恐慌和投机购房需求大量挤压汽车消费,形成较强的债务负担,导致居民消费大幅减缓,对车市的影响比较大。

根据中国人大经济学院陈彦斌推算,截至2017年,中国家庭债务和可?配收入之比达到110.9%,已经超过美国同期的家庭杠杆率水平。

房价对消费的挤出效应明显。对于一部分原本有购车需求的消费者而言,高企的购房成本已经让他们把财务杠杆发挥到极致。

这在三四五线城市的区域市场得到体现。

2009年开始,在汽车下乡政策的影响下,拉动中国汽车市场增长的“火车头”从一二线城市逐渐变为三四五线城市,众多品牌开始实施渠道下沉策略,收到良好效果。

根据易车研究院的数据,今年第三季度,三四五线城市乘用车销量占整体比例约为72.8%,在这些城市,乘用车销量同比下滑13.8%。而同期,乘用车销量整体下滑7%,一二线城市,乘用车销量下滑幅度仅为3.5%。

位于山东省西南的菏泽市是山东人均GDP排名倒数第一的城市,2017年的人均年收入只有3.27万元,户籍人口1058万人,常住人口856万人,200万人常年在外务工,是一座典型的人口输出型城市。

近两年在棚改的推动下,菏泽市区的平均房价从年初的每平米4835元上涨到年底的每平米6098元,涨幅明显,这无疑会抑制一部分中低收入人群的购车需求。

李忆是菏泽一家一线自主品牌4S店的总经理,主售车辆价格基本在10万元以内,销量在山东省排名前三。2018年前两个月,他所在店售出约300辆新车,让他感到有些意外和欣喜,但没想到这只是“昙花一现”。

“3月份开始市场就不行了,一直持续到现在。”提到现在的行情,李忆觉得有些无力,他所在的4S店今年销量下滑超过20%。

上汽通用五菱是“汽车下乡”的最大受益者之一,但在2018年却力有不逮。

这家总部位于广西柳州的车企,以微型面包车起家,后来通过发展SUV品牌“宝骏”迅速打开局面,抢占了大量三四线城市的市场份额。2018年前11月,上汽通用五菱的销量不增反降,同比出现下滑3.04%,从侧面反映出三四线城市需求疲软。

富人助豪华品牌逆势增长

在如是市场环境中,车企之间的品牌分化、淘汰、突围拉开大幕。

首先,对于绝大部分自主品牌来说,全年销量目标基本上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2018年1月至11月,中国7大自主品牌——吉利汽车、长安汽车,长城汽车、上汽乘用车、广汽传祺、江淮、比亚迪当中,全年销售目标完成率在80%以上的只有吉利汽车和上汽乘用车,完成率最低的江淮汽车,只有不到60%。

反观合资品牌,德国和日本品牌依然保持比较良好的增长势头,前11个月,无论是上汽大众、一汽大众、广汽本田、东风日产、广汽丰田都实现销量增长。

并非所有的合资品牌都能录得增长。

以福特为代表的美系品牌、以标致雪铁龙为代表的法系品牌、以现代起亚为代表的韩系品牌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尤以长安福特为甚,前11个月的销量出现断崖式的下跌,同比下滑超过50%,排名跌出前十。

少数合资品牌之所以保持增长,在于其价格策略的变化。

过去,自主品牌和合资品牌无论是在价格,还是在客户群方面都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但在整块市场蛋糕规模停滞甚至萎缩之际,部分合资品牌不断降价,价格已经下探到自主品牌的区间,不仅自主品牌遭到冲击,产品和品牌偏弱的合资品牌同样难以幸免。

在无法固守低端市场的情况下,自主品牌选择主动出击,谋求转型。

11月5日,上汽集团、上汽通用五菱、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柳州市政府签订合作协议。合作内容包括,2018-2020年期间,上汽通用五菱投资115亿元,实现品牌和技术的升级。

另一家主流自主品牌吉利汽车这两年的品牌升级转型正在取得成效。

2016年,吉利汽车推出基于和沃尔沃共同开发的平台的新品牌领克(LYNK),主攻中高端市场。2018年前11个月,领克品牌的总销量超过11.4万辆,逐渐得到市场的认可。该公司最有望完成全年158万辆的销量目标。

另一个在低迷市场中销量逆势增长的主体是豪华品牌。

2018年前11个月,奔驰、宝马和奥迪均实现了不同程度的销量增长,其中奔驰和奥迪的增速超过两位数。

二线豪华品牌的销量增长更为迅猛。

比如通用汽车旗下的凯迪拉克品牌,2017年销量刚超过17万辆,2018年前11个月的销量突破20万辆;吉利收购而来的沃尔沃品牌前11个月在中国的销量同比增长超过12%;丰田旗下的高端品牌雷克萨斯前11个月在华销量同比增长超过24%。

整体而言,中国车市萧条主要是低端车销量下滑所致,但是在趋冷的市场环境之下,豪华车品牌迫于销量目标不得不在价格上做出一些让步,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消费者的购买热情,但是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中国中产阶层群体和富人阶层的壮大。

高端豪华车同时也属于奢侈品。根据贝恩咨询今年发布的报告,2018年中国大陆市场的奢侈品销售额(按不变汇率计算)同比增长约为20%。

关税下调对豪华车品牌来说同样是一大利好。从今年7月1日起,中国进口汽车关税从20%-25%整体下调至15%,众多进口车型应声降价。

“救市”无疑饮鸩止渴

车市这条产业链上,经销商连接消费者与生产商,寒冬之中,即便那些经销豪华品牌者,都在大声喊冷。

周立军是天津一家沃尔沃4S店的销售部门负责人,2018年销量同比往年增加10%,有望完成厂家制定的销售任务,拿到厂家销售返点不是问题。因为库存压力加大,他只能通过销售环节让利,加快资金周转,导致毛利率下滑严重,只能靠售后和金融业务维持利润。

不只是周立军,如果从库存的数据来看,汽车经销商群体从年初开始一直承受着不小的压力。

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的数据,2018年1月份,汽车经销商综合库存系数为1.59,意味着经销商停止向车企提车,手中库存车辆仍需要1.59个月才能消化完。

通常来说,经销商库存系数大于1.5,就达到警戒水平。1月份,库存深度超过2个月的品牌有4个,分别是长安福特、东风标致、奇瑞汽车、广汽菲克。

随着时间推进,库存系数不仅没有下降,反而一直上升,从年初到11月份从未低于1.5的警戒线,库存系数超过2 的品牌从年初的4家企业飙升至11月的21家,其中东风标致的库存深度达到3.8。

“今年销量下滑了40%以上,昨天跟当地经销商协会的人一起吃饭,不少于一半以上的经商家都在亏损。”北方一家东风标致4S店总经理告诉腾讯《棱镜》。

在他看来,在豪华车品牌降价以及自主品牌升级的双重夹击之下,像东风标致的这样的二线合资品牌面临明显的市场挤压,但是好在从下半年开始,他所在的4S店已经减少批货量,资金压力有所缓解。

“市场上有两类生产商:一类是宁愿多生产,搞大水漫灌,向经销商压货,市场策略比较激进,比如大众、现代、福特;一类是能吃多少,生产多少,偏保守,比如日系,他们在遇到经济环境不好的情况下往往能够自保。”一位从事汽车行业20余年的业内人士对腾讯《棱镜》表示。

“尤其是合资品牌和国产品牌还背负着创造产值和税收的任务。当市场下滑时,供给却在增长,剪刀差更大。”上述业内人士告诉腾讯《棱镜》。

2017年开始,中国汽车市场即进入微增长时代,经销商和车企之间的关系日益紧张,双方矛盾激化的事件过去两年屡有发生,比如东风标致、长安福特、Jeep、众泰汽车、观致汽车都被经销商“维权”,原因无一例外都是车企压货、销量下滑、资金链紧张。

关于经销商未来何往,周立军对腾讯《棱镜》表示,“4S店不能再像以前一样单纯指望卖车赚钱,想着客户来上门,你要走出去,开发更多的渠道和业务,不管是保养、保险还是二手车置换,以前舒舒服服的日子已经过去了。”

对于整个中国车市来说,高增长的时代已经结束,对于2019年的行情,市场普遍比较悲观,部分企业和消费者期待政府能够出台优惠政策“救市”,但是在业内人士看来,这无异于饮鸠止渴。

(应受访人要求,文中赵兰、李忆、周立军均为化名)

9,投资赚不了钱?因为你有这20种“财富心理学谬误”_

编者按:为什么一位当了一辈子秘书的女士最后能捐出700万美元的财产?为什么一位受过顶级教育的金融高管却宣告破产?因为管理财富的关键未必在于你知道什么,而在于你怎么行动。投资不是研究金融,而是一种行为。而行动这个东西很难传授,行为是天生的,因人而异,难以衡量,会随时间而改变。坏的投资决策导致坏的行为。前The Motley Fool 屿《华尔街日报》专栏作家,Collaborative Fund合伙人Morgan Housel总结了20种大家在对待财富时会出现的20种缺点、偏见,以及坏行为的原因。如果你能避免这些财富心理学谬误的话,投资收益一定会大为改善。

我来告诉你2位投资者的故事,两人并不相识,但是他们走过的道路却发生了有趣的交集。

Grace Groner 12岁就成了孤儿。她一直都没有结婚。从来没有过孩子。她也从未开过车。大部分时间内她都是独自一人住在一间单居室的屋内,她一辈子就干过一种工作:秘书。据大家所说,她是一位可爱的女士。但她过的是一种简朴而平静的生活。这使得她在2010年以百岁的年纪逝世后捐献出来的700万美元更加令人困惑。认得她的人问:Grace去哪儿弄那么多的钱呢?

其实这里并没有秘密。她没财产可继承。Grace只是从微薄的薪水里省出了一点钱投入到股市,然后撒手不管享受了80年的复利。

Grace过世几周之后,一则不相关的投资故事又成为了焦点。

美林证券拉美分部前副主席Richard Fuscone宣布个人破产以避免丧失自己的2个家的抵押品赎回权,其中一个家的面积接近20000平方英尺,每月的房贷达66000美元。Fuscone是Grace Groner的反面。在哈佛和芝加哥大学接受教育的他后来在投资界太成功了,以至于40岁左右他就宣布退休以“追求个人兴趣和慈善公益事业”。但是高额借贷与流动性投资毁了他。Grace Groner将真正的财富捐赠给慈善的同一年,Richard站在一份破产判决面前宣布:“我已经被金融危机压垮……唯一的流动性来源是我妻子能够卖掉的任何私人家具。”

这些故事的目的不是告诉你要像Grace一样,避免成为Richard。其真正目的是想指出在其他领域发生这样的故事是不可能的。

要不你想想看,还有哪个领域一个没有受到过教育、没有相关经验、没有资源、没有关系的人的表现还能大大超过一个受到过最好教育、经验最丰富、拥有最好资源和最好的关系的人?永远都不会有Grace Groner做心脏病手术要好过一位接受过哈佛医学院培训的心脏病专家这样的故事发生。或者开发出比苹果工程师的还要快的芯片。这是不可想象的。

但是在投资这个领域就会发生这样的故事。

这是因为投资不是研究金融。而是研究人们如何对待财富。而行为是很难传授的,哪怕是真正聪明的人也很难领会。你没法将行为概括成公式去记忆或者电子表格模式去追随。行为是天生的,因人而异,难以衡量,会随时间而改变,人很容易受否认其存在的影响,尤其是在描述自己时。

Grace和Richard证明了管理财富未必就在于你知道什么,而在于你如何行为。但是金融通常不是这么教你或者讨论的。金融业讨论做什么讨论得太多了,但是关于当你想做的时候脑子里怎么想的讨论就很不够。

本文描述了我经常看到的大家在对待财富时会出现的20种缺点、偏见,以及坏行为的原因。

1、成功是挣得的,失败是应得的之谬误:低估运气和风险所扮演角色的倾向,未能认识到运气和风险是同一个硬币的不同面。

我喜欢问人一个问题,“关于投资我们不懂的东西你想了解些什么?”

这不是一个很常见的问题。问这个的人太少了。但这会迫使你问到的任何人去思考什么是他们本能上认为是真的但并不会费太多时间去回答因为它很琐细。

几年前我想经济学家Robert Shiller提出了这个问题。他回答说:“运气在成功结果中所扮演的角色。”

我喜欢这个回答,因为没人会认为在财务成功中运气没有扮演一丝的角色。但既然运气很难量化,而且指出大家的成功靠运气是很无礼的,所以默认的态度往往是不把运气当做一个因素。如果我说“假设全世界有10亿名投资者。你是否会认为其中有100人成为亿万富翁纯属机缘巧合运气所致?”你会回答,“当然。”但然后如果我再让你列举出这些投资者,你可能就会退缩了。这就是问题所在。

失败也是一样。失败的企业是因为不够努力吗?坏的投资是因为考虑得不够彻底吗?任性的职业生涯是懒惰的产物乎?

一定程度上来说,是的。当然。但多大程度?很难知道。当很难知道时我们默认就会走极端,把失败看作主要是错误使然。这本身就是错误的。

人的生活是其自身经历以及遇见过的人的折射,这其中有很多都是靠运气、以外和机遇推动的。大胆与鲁莽的区别没你想象那么大,如果不相信运气的话你就无法相信风险,因为它们是同一个硬币的两面。这些都是很简单的道理,有时候其对结果的影响要比光靠努力还要大。

儿子出生后我给他写了一封信:

有的人出生在鼓励教育的家庭;有的则出生在反对的家庭。有的人出生在经济富裕鼓励创业的国家;有的不幸出生在被战争和贫穷困扰的地方。我希望你能成功,我希望你能赢得成功。但是要意识到并不是所有的成功都是因为努力工作,也不是所有的贫穷是懒惰所致。在判断人,包括你自己在内的人的时候要记住这一点。

2、成本规避综合征:未能识别某种情况的真正成本,太过强调财务成本而忽视了赢得回报必须付出的情感代价。

比方说你想要一辆新车。其售价是30000美元。你有几个选择:1)付30000美元。2)用不到30000美元买一辆二手的。3)偷一辆。

这种情况下大多数人都会避免选第三种,因为偷车的后果要比好处严重。这很明显。

但假设你想在未来50年挣得10%的年化收益率。这种回报是免费得来的吗?当然不是。为什么这个世界要免费给你一个这么好的东西?比如汽车,你得付出一些代价。

这种情况下这个代价就是波动性和不确定性。就像汽车一样,你有一些选项:你可以买下来,接受波动性和不确定性。你可以找不确定性不那么大但是回报也低一点的资产,也就是相当于一辆二手车。或者你还可以尝试相当于侠盗猎车手的行为:拿到回报同时避免随着而来的波动性。

这种情况下很多人就会选择第三种。就像偷车贼一样——尽管这是善意的、不违法的——他们想出了些花招和策略来拿到回报又避免付出代价。交易。轮动。对冲。套利。杠杆。

但财神可不是很青睐那些既想要回报又不想付出的人。一些偷车贼能够侥幸成功。但更多的人会被当场逮住。金钱也是一样。

这在汽车身上体现得很明显,但这投资上就没那么明显了,因为投资的真正成本,很少是财务费用这样容易看见和衡量的东西,而是情感代价和市场要求的现货价这样相当有效率的东西。1995到2016年间Monster Beverage的股价涨了211000%。但在此期间其股价曾经先后5次下挫超过1半。这需要付出巨大的心理代价。巴菲特赚了900亿美元。但这是靠70年如一日每天阅读SEC行情走势12小时而取得的,其代价往往是疏忽了他的家庭。这也是一项隐性成本。

每一笔金钱回报都要付出你所能看到和计算的财务费用以外的代价。接受这一点至关重要。Scott Adams曾经写过:“我听到过的最好建议之一大概是这样的:如果你想取得成功,请先想清楚代价,然后付出代价。这听起来似乎很明显不足道,但如果展开想想的话,就会明白它的威力巨大。”非常精彩的财富建议。

3、车里的有钱人悖论

如果你看到有人开一辆好车,你很少会这么想,“哇,这个家伙开的那辆车很酷。”相反你会想,“哇,如果我有这辆车大家一定会认为我很酷。”不管这是不是下意识的,这就是大家的想法。

财富的悖论是人们往往想向别人发出自己应该被喜欢或景仰的信号。但现实中那些别人会忽视对你的敬仰,这不是因为他们不认为财富是令人钦佩的,而是因为他们主要想利用你的财富作为自己想要被人喜欢和敬仰的标杆罢了。

这个东西并不微妙。在每一种收入和财富水平的人群中都很普遍。把停机坪上的私人飞机出租10分钟给人进去拍个自拍放到Instagram上面的生意正变得越来越火。拍这些自拍的人以为自己一定会受宠而没有意识到除了提供一辆供拍摄的飞机外自己大概不会在意实际拥有这架飞机的是谁。(编者注:既然你都不在意东西的主人了,别人又怎么会在意呢?)

当然,这里想说的不是要放弃对财富的追求。或者甚至对豪车的追求——这两个我都喜欢。而是要认识到大家通常都渴望受人尊重,而谦逊、仁慈、睿智以及有同理心往往比能快的车赢得更多的尊重。(编者注:内在的胜过外在的)

4、一种会令预测你的未来愿望和行动变得困难的因时制宜的倾向,导致无法获得来自于当前决定的长期复利回报。

每位5岁的男孩都想长大的时候能开一辆拖拉机。然后你长大了意识到开拖拉机也许不是最好的职业。于是作为一个青少年你梦想能成为一名律师。然后你意识到律师工作太辛苦很少有机会跟家人在一起。于是接着你想成为家庭主妇/家庭煮夫。然后到了70岁你意识到自己应该多存点钱好退休。

世事多变。当你对未来想要什么的看法如此易变时是很难做出长期决定的。

这就又回到了复利的第一原则:不到必要的时候,别去打断它。可是当你的人生华改变时怎么才不会打断一项理财计划——职业、投资、开支、预算或者随便呢?很难的。大家喜欢Grace Groner和巴菲特变得如此成功的原因部分在于他们几十年如一日地做着同一件事,让复利疯涨。但我们很多人一生当中改变太大了以至于并不像几十年都做同一件事。或者任何接近的事。所以我们就不要讨论80年的时间周期了,我们的财富可能会经历4个不同的20年周期。这种情况下复利的表现就没有那么出色。

这个并没有解决方案。但我学到的一件事情也许有帮助,那就是回归平衡,给错误留出空间。当你如此容易受到变化影响时,在一个目标、一条路径、一种结果上面吊死是没有后悔药可吃的。

5、锚定自己的历史偏见:你的个人经历构成的也许只是这个世界发生的0.00000001%,但也许却占到了你对世界运作方式的看法的80%。

如果你是在1970年出生那么当你到了青少年及20多岁——正值学习有关如何投资以及经济机制的基础知识容易受到影响的青葱岁月之时,股市扣除通胀之后就已经涨了10倍。如果你出生在1950年,那同样的市场到了你20几岁时还是一样的:

这个观点有很多解读方式。在密歇根州Flint长大的人对于制造业工作的重要性的看法会跟在华盛顿特区长大的人看法有很大的不同。在大萧条或者1940年劫后的欧洲期间成年的人,他们的信念、目标以及看重的东西一定是阅读本文的大多数人(包括我在内)所无法看透的。

大萧条吓坏了一代人,大萧条影响到了这帮人的余生。至少是大多数人。1959年约翰·肯尼迪被记者问到对大萧条的记忆,他回答道:

我对大萧条没有第一手的知识。我的家庭拥有全世界最多的财富,而且这些财富还越来越值钱。我们有了更大的房子,更多的佣人,我们旅游更多了。我看到的跟大萧条有直接关联的唯一一件事情是我父亲多雇了一些园丁,这仅仅是为了给他们一份工作好让他们有口饭吃。真的,在我到哈佛读到相关资料之前我对大萧条都一无所知。

既然再多的研究或者开放的心态都无法真正重现恐惧和不确定性的威力,大家在生活中就会以完全不同的观点去看待经济的运作方式,看待它能做什么,我们应该在多大程度上去保护别人,以及哪些应该重视哪些不应该重视。

问题是对于世界是如何运转的这个问题每个人都需要一个明确的解释,这样才能保持他们的理智。如果你早上醒来就说“我不知道为什么大部分人都是这么想的”的话是很难乐观的,因为大家喜欢可预测的感觉以及明确额度叙述。所以他们利用自身的生活经验去建立他们所认为的世界应该的运作方式的模型——尤其是对于运气、风险、努力和价值这样的东西的模型。

这是有问题的。当每个人都体验过世界的一点东西但却利用那些经历去解释预计会发生的一切时,很多人最终就会变得失望、困惑,或者对他人的决定感到目瞪口呆。

一群经济学家曾经分析过一个世纪以来人们的投资习惯并得出结论:“当前的(投资)理念取决于过去的领悟。”

在跟别人争辩投资观点的时候,或者当你对他们存钱或者乱花钱,在特定情况下恐惧或者贪婪感到困惑时,或者任何时候无法理解为什么别人会这么对待财富的时候,记住这句话。事情会变得更有意义。

6、历史学家是先知的谬误:没看到历史是研究意外和变化的,却用它来作为未来指南的讽刺性。在一个创新和改变是发展之命脉的领域过于信赖拿过去的数据作为未来情况的信号。

地质学家可以看着10一年的历史数据然后建立起地球如何行为的模型。气象学家也可以。还有医生也是——2018年肾脏的机制跟1018年的还是一模一样的。

过去为未来指明了具体方向的想法挺诱人的。它倡导的是未来之路由数据铺就这样一种想法。历史学家——或者分析过去作为指明未来的一种手段的任何人——是很多领域当中最重要的人士之一。

但我不认为金融是其中一个领域。至少不像我们想象那样。

经济的基石是事因时而变,因为无形之手痛恨一切无限期地保持太好或太糟的状态。Bill Bonner曾经这么描述市场先生的运作机制:“他穿上了一件‘资本主义在起作用’的T恤,但手里还拿着一把大锤。”很少有东西会很长时间内维持不变,这使得历史学家的作用要比先知小很多。

考虑几件大的事情。

401(K)(退休金账户)已有39年的历史——这已经老得足以竞选总统了。Roth IRA(罗斯个人退休金账户)年份还不够久,还不能喝。所以今天有关美国人如何为退休做好打算的个人理财建议和分析与仅一代人之前还行得通的那个并不能直接可比。世道不一样了。

风投产业25年前几乎还不存在。现在有些基金的规模已经比一代之前的整个行业都要高。Phil Knight曾经写过他创办耐克后那段早期日子的情形:“那时候还没有风投这样的东西。一位有抱负的年轻创业者可以依靠的地方很少,而且仅有的那些还是由厌恶风险毫无想象力的看门人,换句话说,银行家守着。”所以说我们对资助创业者、投资周期、失败率的认知都是没有深厚的历史可以借鉴的东西。世道变了。

或者再看看公开市场。标普500在1976年以前都没有把金融股纳入进去;但现在金融已经占到了该指数的16%。50年前技术股几乎还不存在。今天,它们赢超过了指数的1/5。会计规则也随着时间转移也发生了改变。披露政策、审计、市场流动性等也是。世道变了。

跟金钱有关的任何事情最重要的驱动力是大家讲给自己听的故事以及他们对商品和服务的喜好。这些东西往往不是一成不变的,会随文化和世代更迭而改变。而且会不断变化。

在金钱方面我们对自己玩的这种心理花招是对那些已经到过那里、做过那些事情的人的过度崇拜。经历过特定事件未必就代表你有资格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实际上很少会这样,因为经历会导致过度自信而不是预言的能力。

这并不意味着在思考财富的时候我们应该无视历史。但这里有一个重要的微妙之处:历史挖得越深入,你的概括就应该越普遍。像人与贪婪和恐惧的关系,在压力下如何行事,以及对激励如何响应之类的一般事物,这些往往不会随着时间而发生太大改变的。研究一下金钱史对这类东西是有用的。但是特定趋势,特定交易、特定板块,以及特定的因果关系永远都是演进过程的一个展示。

7、在乐观主义是最合理态度的世界里受到悲观主义的诱惑

历史学家Deirdre McCloskey说:“出于我从来都不能理解的理由,大家都喜欢听世界要完蛋了。”

这并不出奇。John Stuart Mill曾经在1840年代写道:“我观察到被一大群人尊崇为圣人的,不是那些在别人绝望时充满希望的人,而是那些在别人充满希望时感到绝望的人。”

这部分是出于自然选择。我们在进化的过程中将威胁看成比机会更紧迫。巴菲特说过,“要想成功,你必须先活下来。”

但对金钱悲观的诱惑程度不一样。假设说准备有一场衰退要到来,有人就会把消息转发给你。假如我们准备要有一场大衰退,报纸会生怕你不知道。如果我们接近下一场大萧条的话你会在电视上看到。但是如果说好日子快要来到,或者市场还有运作空间,或者公司潜力巨大的话,评论员和旁观者之流的共同反应是你要么是推销的,要么就是很滑稽地漠视了风险。

这里有几点要说的。

一是金钱无所不在,所以发生了什么坏事情的话每个人都会受到影响的,尽管影响的方式不一样。这是对的,比方说天气的影响。佛罗里达肆虐的飓风对92%的美国人都没有直接的风险。但一场经济衰退却会影响到每一个人——包括你在内,所以要注意。像股市一样特殊的东西也一样:超过半数的家庭都直接拥有股票。

另一点是悲观主义需要行动——走开!出去!快跑!卖掉!躲起来!乐观主义基本上就是让你按照目前的路线享受旅程就行了。所以其紧迫性没那么高。

第三点是金融业赚了很多钱,所以会吸引无数的骗子、贩子以及扭曲事实者许下空口承诺——尽管有监管。只要赏金足够大,哪怕是诚信守法的金融工作者也会把垃圾产品说成是对自己的客户有好处。已经有足够多的人被金融业糊弄过,以至于即便是对乐观的理性宣传也会被“如果好得令人难以置信的话,那可能就是这样的。”这样的论调所笼罩。

顺便说一句,大多数对乐观主义的宣传都是理性的。当然不是全部。但我们需要理解什么是乐观主义。真的乐观主义并不相信一切都会很好。那是自满。乐观主义是一种信念,认为好结果慢慢会青睐你,哪怕在这过程中会遇到挫折。想到大多数人每天早上醒来都想着要把事情做得好点效率高点而不是想要制造麻烦,这就是乐观主义的基础。这并不复杂。当然也不是铁定如此。这只是大多数人最合理的预测。统计学家Hans Rosling换了种说法:“我不是乐观主义者。我是非常严肃的可能主义者。”

8、对于指数式增长因为受到线性的直觉思维倾向的推动而低估了复利的威力。

1950年代IBM制造出了3.5MB的硬盘。到了1960年代已经可以做到好几十MB。到了1970年代,IBM的温彻斯特硬盘驱动器容量已经达到70MB。然后硬盘开始指数性地存储容量变得越来越大而且大小变得越来越小。1990年代早期典型的PC大概是200—500MB的容量。

然后……砰!东西爆炸了。

1999 – 苹果的iMac推出了6GB的硬盘。

2003 – 120GB登陆Power Mac。

2006 – 250GB出现在新的iMac上。

2011 – 有了第一块4TB的硬盘。

2017 – 60TB的硬盘。

一起在看一下。从1950到1990我们一共增加了296MB。从990到今天我们增加了6000万MB。

复利的关键从来都是大。复利一直都很大——无论你研究过多少次——大到你的脑子无法理解的地步。2004年比尔·盖茨指责新的Gmail说为什么会有人需要1个GB的存储。科技作者Steven Levy写道,“尽管他了解先进技术,但是心态却仍然停留在在存储的旧范式上。”(编者注:盖茨认为邮箱搞这么大是个浪费)对于事物的变化速度之快你永远都不会习惯的。

我曾经听过很多人说自己第一次看到一张复利表——或者如果你从20多岁、30多岁时开始存钱到退休时你的钱会多了多少的故事时改变了自己的一生。但是未必。那可能会令他们感到惊讶,因为结果从直觉上来说似乎是错的。线性思维要比指数性思维直观得多。Michael Batnick曾经解释过这一点。如果我让你心算一下8+8+8+8+8+8+8+8+8的结果,你在几秒钟之内就能算出来(72)。如果我让你计算8x8x8x8x8x8x8x8x8,你的脑子会爆炸(134217728)。

这里的危险是当复利不那么直观时,我们往往忽视了它的潜力而聚焦于通过其他手段去解决问题。这不是因为我们想得太多,而是因为我们很少会停下来思考复利的潜能。

研究巴菲特如何创造财富的书超过了2000本。但没有一本的名字叫做《这个家伙整整3/4世纪都在不断地投资》。但是我们知道这是他绝大部分成功的关键;其实你脑子里很难算清楚他的收获因为这东西不直观。有讨论经济周期、交易策略以及押注哪些板块的书。但是威力最强最重要的书应该叫做《闭上你的鸟嘴然后耐心等待》。这本书就一页,里面是一张长期的经济增长表。物理学家Albert Bartlett一语中的:“人类最大的缺点是我们无法理解指数函数。”

复利的反直觉要为绝大多数的令人失望的交易、糟糕的策略以及成功的投资尝试负责。好的投资未必是要赚到最高的回报,因为最高的回报往往是一次性的,在终结时会磨灭了你的信心。好的投资是赚到相当好的回报让你能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坚持下去。这个时候复利就会疯狂起来。

9、在一个需要逆向思考才能取得高于平均结果的领域却迷恋于社会认同。

在奥马哈举行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年会吸引了40000人,这些人都认为自己是逆向投资者。大家凌晨4点就起来跟着成千上万的其他人一起排队然后相互告诉对方自己的终身承诺是不要随大流。很少人能看到这里面的讽刺性。

一切值钱的东西都会有高风险。高风险就可能会做错亏钱。损失金钱会让人不理智。而渴望避免做错的最佳做法是让自己处在一堆同意你的人周围。社会认同很强大。别人同意你就像是你是正确的证据而不需要用事实去证明。哪怕是下意识的,大多数人的看法都有漏洞和缺陷。而群体和社会认同帮助填补了那些漏洞,减少了你对自己可能会错的怀疑。

在跟金钱打交道时把大众视为正确性的证据的问题在于机会几乎永远都是跟流行性背道而驰的。真正推动丰厚回报的是估值倍数的增长,而估值倍数增长要依靠一项投资在将来变得越来越流行——而这个东西总是锚定与当前的流行度的。

问题是:大多数逆向投资的尝试只是非理性的犬儒主义的伪装——而犬儒主义是可以流行起来吸引大众的。真正的逆向投资主义是当你的看法令人感到非常地不舒服和蔑视以至于你都要再三想象是不是对的的时候。很少有人能做到这一点。但是当然会有那种情况出现。按照定义,大多数人无法成为逆向投资者。从统计上来说,敞开怀抱拥护这一理念你就能成为其中之一了。

10、在一个不受明确规则而受松散不可预测趋势统治的领域却诉诸于学术

Harry Markowitz(哈里?马科维茨)因为建立了告诉你股票债券应该如何组合要取决于你理想的风险等级的公式而赢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鉴于此,几年前华尔街日报问他是如何投资自己的钱的。他回答道:

如果股市大涨而我没有进去——或者如果股市大跌我没有出来的话,我会将我的饮恨程度可视化。我的意图是让将来的后悔最小化。所以我把债券和股票投资五五开。

有很多东西金融学术在技术上是对的但却无法说清楚人们在现实世界中是如何行为的。许多金融学术工作都很有用,也推动了行业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但是其主要目的往往是智力激励以及给其他学者留下深刻印象。这么说我不是责备他们或者看轻他们。而是想告诉大家要认识到其真实面目。

我记得有一项研究表明年轻投资者应该在股市中使用2倍的杠杆,因为,就统计而言,即便你彻底失败了仍有可能随时间转移而获得出色的回报,只要你跌倒了再爬起来继续投资的话。但没人在现实世界里面会这么做。他们会发誓今生再也不会投资了。在电子表格上管用的东西跟在餐桌上管用的东西差了十万八千里了。

这里的脱节在于学院派往往想要非常精确的规则和公式。但现实世界的人只是把那些东西当作辅助来试图弄清楚一个本质上就回避精确的混乱而令人困惑的世界。你没法通过精确和推理解释清楚随机和情绪。

大家还会被学者的头衔和学位所吸引,因为金融不向医疗这样的领域要证书认可。所以一个博士头衔就会鹤立鸡群。这就给学术界在做出论断和为理念辩解制造了强烈的吸引力——“根据这项哈佛的研究……”或者“正如诺贝尔奖得主云云,所以……”当别人引用“来自一家知名机构的西装革履的人在CNBC”上说的话时总会很有分量。一个严酷的现实是金融领域往往最重要的从来都不是赢得诺贝尔奖:而是人性和纠错的空间。

11、金钱的社会效用以财富增长为直接代价;而财富是你看不见的

我过去常把车停到酒店里面。那是在2000年代中期的洛杉矶,那时候钱都跑到房地产去了。我的假设是开法拉利的客户肯定是很有钱的。很多都是。但后来随着我认识了一些人才了解到他们其实没那么成功。至少没有我假设的那么成功。很多人都是成就平平,把大部分的钱都花在了车上面。

如果你看到一位开着20万美元豪车的人,关于此人的财富你唯一了解到的数据点是他们的20万美元比买车前没那么值钱了。或者那辆车是租来的,而这真不能代表财富。

我们往往靠看到的东西去判断财富。我们看不到别人的银行账号或者业务报表。所以我们靠外在表现来猜测财务成功。汽车。住宅。度假。Instagram上的照片。

但这里是美国,我们所珍爱的一个行业就是帮助大家制造假象直到他们把它变成真的。

其实财富是你看不到的东西。财富是没有购买的车。是没有购买的钻石。是推延的翻新,是放弃的衣服以及拒绝升舱头等舱。财富是在银行里面还没有转化为你看到的东西的那些资产。

但那不是我们对财富的看法,因为你没法将看不到的东西放到上下文中进行研究。

歌星蕾哈娜在过度开支之后几乎破产然后把她的理财顾问给告了。那位顾问回答道:“告诉她如果你把钱花在东西上,你最终就会得到东西而不是金钱真的有必要吗?”

你可以笑。但事实是,是的,大家需要有人告诉这一点。尽管大多数人说自己想成为百万富翁,但他们的意思其实是“我想花100万美元,”这完全是成为百万富翁的对立面——百万负翁。对于年轻人来说尤其是这样。

财富的一个关键使用是控制你的时间并且为你提供选项。资产负载表上面的金融资产可以提供这个。但其直接代价是用物质上的东西向大家展示你究竟有多少钱。

12、在复利的第一原则是不到必要时候不去打断的领域却有采取行动的倾向

如果你的水池漏水了,你会拿起扳手去修好它。如果你的胳膊断了,你会给它打上石膏。

如果你的理财计划出问题了,你会打算怎么办?

第一个问题(适用于个人理财、商业理财和投资计划)是你怎么知道它什么时候出问题?

水池坏很明显。但是投资计划出问题的解释却是开放性的。也许这只是暂时失宠呢?也许你只是经历了正常的波动呢?也许你这个季度有一堆的一次性开支但是你得储蓄率还是足够的呢?这很难知道。

在很难区分是出问题还是暂时失宠时,默认的倾向是前者,然后马上采取行动。你开始拨弄扳手看看哪里需要修复。这似乎是件需要做的负责任的事情,因为当你生活里几乎所有其他事情都出问题的时候,正确的行动就是去修复。

有些时候理财计划是需要修正的。哦,有没有呢。但也没有说有不受波动性影响的长期理财计划。偶尔的剧变通常是一项标准计划当中的一部分。

当波动性必然存在且是正常的时候,往往却被当做需要修复的东西来看待,打击采取行动最终却终端了一个好计划的执行。“什么也别做”是金融最具威力的话语。但这既让个人难以接受又让专业人士很难收到钱。所以,我们就瞎搞。瞎搞得太多了。

13、低估了对犯错空间的需要,这不仅是在金融上的,也包括心理上和身体上的

本·格雷厄姆曾经说过,“安全边际的目的是让预测变得没有必要。”

这句话实在是太睿智了。但是对此最常见的回应,哪怕是下意识地,却是,“谢谢你本。但我很擅长预测。”

在几乎所做的一切涉及金钱的事情时大家都低估了对犯错空间的需要。有两样东西导致了这个:一是认为你对未来的看法是对,这主要是受到了来自于承认反面的不舒服感受的驱使。二是因为没有采取让你对未来的看法成真的行动你因此给自己造成了经济伤害。

但是犯错空间却不受重视还被误解。这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避险,是那些不想猫太大风险或者对自己观点不够自信的人才用的。但是使用得当的话情况恰恰相反。犯错空间让你可以忍耐,而忍耐让你可以坚持得足够久,从而让从可能性很低的结果获益的机率降临到你身上。最大的收益出现得很少,要么是因为不经常发生,要么是因为需要时间去积攒复利。所以部分策略犯错空间足够大可以忍受策略其他部分困难的人相对于犯错时被清盘出局插入更多代币的人要更有优势。

犯错空间还有多方面的含义。资产下降30%的时候你还能活下来吗?从表格上来看也许能——也就是说付账单和保持现金流为正还没有问题。但是在心态上呢?很容易低估一次30%的下降对你心智的影响。在机会最大的那一刻你的信心可能会全无了。你或者你的配偶也许决定是时候实施新计划或者走上新的职业生涯了。我知道几位投资者在亏损之后就因为心力交瘁而退出了。身体也被掏空了。电子表格可以对大衰退的历史频率进行建模。但它没法对回到家看着你的孩子然后想到如果你犯了一个巨大的错误会影响到他们的生活时的那种感受进行建模。

14、受到玩的金融游戏不同于你的他人行动影响的倾向

1999年思科的股票涨了3倍。为什么?可能不是因为大家认为这家公司值6000亿美元。Burton Malkiel曾经指出过思科按照这个估值的隐含增长率意味着在20年内其市值就会超过整个美国经济。

其股价上扬是因为短期交易员认为它会一直涨。他们是对的,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这是他们玩的游戏——“这只股票交易价是60美元,我认为明天之前它会值到65美元。”

但如果1999年时你是长期投资者的话,60美元是唯一可买的价格。那么你周围看看然后对自己说,“哇,可能别人知道一些我不知道的东西呢。”然后你还是买下来了。你甚至还自以为自己聪明。但然后交易员突然不玩游戏了,你,还有你的游戏都完蛋了。

你没意识到的是变动边际价格的交易员跟你玩的是完全不同的游戏。如果你从玩的游戏跟你不同的人身上去找线索的话,注定是会被愚弄并且最终亏损的,因为不同的游戏有不同的规则和不同的目标。

关于财富很少有事情比这两件重要:一是理解你的投资期,二是不要被玩不同游戏的人的行动和行为说服。

这不仅仅是投资。你如何储蓄,如何开支,你的商业策略是什么,你对金钱如何看待,你什么时候退休,你如何看待风险等这些可能都会受到玩不同游戏的人的行动和行为影响。

个人理财是极其个人化的,其中最困难的部分之一是向别人学习的同时意识到他们的目标和行动可能跟对你自己生活利害相关的东西相去甚远。

15、迷恋于金钱娱乐因为金钱是情绪化的,而情绪会受到争吵、极端观点、闪光灯以及对你福祉的威胁之影响。

如果普通美国人的血压升高了3个点,我的猜测是有些报纸会把它放到第16版,没什么变化,一切照旧。但如果股市跌了3个点,好吧,我们会如何反映都不用猜。这条来自2015年:“奥巴马总统听取了对本周一全球市场震荡情况的汇报。”

为什么看起不太重要的金融新闻会压倒客观上更重要的新闻呢?

因为金融具有其他东西——齿颚矫正、园艺、海洋生物学所没有的娱乐性。金钱有竞争、规则、沮丧,有得失、英雄、恶棍、团队和粉丝等等,这些使得它诱人地更接近于体育赛事。但是金钱还有更令人上瘾的地方,因为财富活动就像体育赛事一样你既是粉丝又是运动员,结果会直接地和在情绪上影响到你。

这是很危险的。

我已经发现了,在做出金钱决策不断提醒自己投资的目的是收益最大化而不是无聊最小化是有帮助的。无聊完全是OK的。无聊是好的。如果你希望把这条框定为策略,提醒自己:机会出在别人不做的地方,而别人往往不碰无聊的东西。

16、对承担风险的乐观主义偏见,或者“俄罗斯轮盘赌在统计上应该有效”综合征:在任何情况下坏处都不可接受时过分迷恋对机遇的偏好

Nassim Taleb说,“你可以是风险爱好者但却完全不能接受毁灭。”

意思是说你必须预先承担风险,但是让你彻底毁灭的风险永远都不值得去冒。玩俄罗斯轮盘赌的时候机率对你有利。但是其潜在的好处永远也抵消不了坏处。

某件事情的概率对你有利——大多数时候房地产价格都会涨,大多数时候每个两周你都会拿到薪水——但是如果一个东西有95%的机率是对的话,则错的机率是5%意味着你几乎肯定会在一生中的某个时候遇到不好的一面。而如果不好的代价是破产的话,则剩下那95%的时间所带来的好处也不值得冒险,不管这看起来是多么的有吸引力。

在这里杠杆就是魔鬼。杠杆会把常规风险变成某种可以导致毁灭的东西。其危险在于理性乐观主义大多数时候会掩盖某些时候破产的风险,导致我们系统性地低估了风险。过去10年房地产价格跌了30%。一些公司拖欠自己的债务。这就是资本主义——会发生这种情况。但是那些带杠杆的会毁灭两次:他们不仅破产了,而且在每次机会成熟的时候都被剥夺了重返这场游戏的机会。2009年破产的房主没有机会利用2010年廉价的按揭利率。莱曼兄弟再无机会在2009年投资廉价债券。

我自己的钱是杠铃状的。我那一部分的钱冒险,而另一部分就像受惊的乌龟。这并不矛盾,但是财富心理学会让你以为自相矛盾。我只是想要确保自己能够维持得足够久等待风险给我回报。再次地,要想成功,你先得活下来。

这里的关键点是关于财富很少有东西的价值能跟期权一样。那种只要你想就能跟想跟的人一起做你想做的事情的能力,其ROI是无限的。

17、在一个如果没有跟合适的行为相匹配则技能无关紧要的领域却偏好于技能。

这又把我们撤回到Grace和Richard的例子。投资需求有一个层次论,要想让上一层的有意义首先必须掌握下一层的主题:

投资需求层次论:投资行为—资产分配—费用&交易成本—证券选择—税费

Richard非常擅长金字塔顶部的技能,但是底部的东西没掌握,所以一切都没有意义了。Grace把底部的技能掌握得非常好,所以顶层的那些几乎都没有必要了。

18、否认你对世界运作机制的看法与世界实际运作机制之间的不一致,这主要是受到了希望形成清晰的因果关系叙述而不顾一切与金钱有关的东西内在复杂性的驱动。

有人曾经把特朗普说成是“无法分辨发生的事情与他认为应该发生的之间的区别。”抛开政治不谈,我认为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毛病。

这个要分成3点:

你看到这个世界上很多的信息。

我无法处理完所有的那些信息。所以你有个过滤器。

你只过滤那些跟你认为世界应有的运作方式匹配的信息。

既然每个人都想用清晰的话语解释自己看到的东西以及世界的运作机制,我们认为应该发生的与实际发生的之间的不一致就会被掩盖住了。

举个例子。税收更高应该会拖累经济增长——这是一种常识性说法。但是税率与增长率之间的关系是很难识别的。所以,如果你坚持税收与增长之间的关系说法的话,你会说这数据里面一定有什么地方出错了。你也许是对的!但如果你碰到别人把数据扔到一边来支持自己的说法——比如认为对冲基金取得优异表现否则没人会投资它的话——你认为这属于偏见。类似的例子还可以列举上千个。每个人都只相信自己想要相信的东西,哪怕有证据表明不是这样。故事大于统计数据。

要接受一切涉及金钱的东西都是收到不合逻辑的情绪的驱动,其运动件多到任何人都无法掌握的地步,这是记住历史是研究发生那些大家都以为不会发生的事情的一个好的开始。对于财富来说尤其是这样。

19、政治信仰推动金融决策,受到经济是政治行为不端的表亲的影响

我曾经出席过一场会议,会上一位知名的投资者的开场白是“你知道奥巴马总统什么时候谈过坚持控枪和圣经的事情吗?这就是我,伙计们。今天我要告诉你们他们的鲁莽政策如何影响了经济。”

我不关心你的政治立场是什么,那样的思考方式不可能做出理性的投资决策的。

但这却相当常见。看看下面这张表,看看2016年发生了什么。GDP增长率、就业率、股市增长情况,还有利率,这些都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只是总统变了:

几年前我发布过一堆不同总统治下的经济表现数字。看到后大家都疯了,因为数据经常跟他们所认为的应该基于的政治理念不吻合。不久之后一位记者问我对一则新闻发表评论,那篇文章详细介绍了民主党主政如何在统计上比共和党会有更加强劲的经济表现。我说你不能做出这种论断因为样本规模太小了。但是他不断地强调这个观点,并且写了一篇文章让读者要么欢呼要么冒汗,取决于他们的理念。

关键不是说政治对经济没有影响。但这话题太敏感的原因是因为数据往往令那帮人大吃一惊,这本身也是意识到政治与经济的关联未必像你想象那样明确的原因之一。

20、3个月泡沫:把最近的过去外推到不久的将来,然后低估了无论你预测不久的将来会发生什么都会影响到你的将来。

9/11之后那个月的新闻头条很有趣。很少有人会接受攻击是一次性的想法;下一场大规模的****袭击肯定就要来临了。一位防卫分析师在2002年说:“另一场灾难性的恐怖袭击不可避免,发生只是时间问题。”另一篇头条则说:“一位高级反恐官员说这是‘什么时候而不是会不会的问题’”。除了预计另一场袭击即将到来以外,这里还要一种也会以同样的方式影响到人的信念。《今日秀》曾经向白领工作者推销过一种降落伞让他们放在桌底下以防在必要的时候可以从摩天大楼跳下去。

相信刚刚发生过的事情会继续发生在心理学上会不断出现。我们喜欢模式也有短时记忆。那种刚刚发生的事情的重复会以同样的方式影响的额外感受是一种衍生物。当你在处理财富方面的东西时这种感受是一种折磨。

每一次金融上的大赚或者巨亏都会紧跟着大众对会有更多的赢或亏的期望。一旦对那些时间的效应会反复出现达到了一定程度的痴迷之后,就会跟你的长期目标脱节。例子:2008年的股市跌了40%的预测是还会有另一场连续好几年的大跌。预计刚刚发生过的事情很快就会再次发生是一回事,就其本身而言就是一种错误。但是没意识到你的长期投资目标可能仍然不受影响安然无恙,哪怕还会经历一次大跌也如此,则是近期偏差的一个危险的副产品。“市场往往会随着时间而护肤并且再创新高”不是金融危机流行的经验总结;“市场会崩溃而崩溃很恶心”才是,尽管前者实际上发生的机率比后者高得多。

大多数时候,大事件的发生并不会增加其再次发生的机率。而是相反,因为均值回归是金融一条残酷的定律。但是即便当某件事再次发生了,大多数时候都不会——或者不应该按照你想要以为的方式影响你的行动,因为大多数外推都是短期的,而大多数目标都是长期的。一项旨在经受住变化的稳定策略几乎总是要比试图防范刚刚发生的事情再次发生的策略更出色。

——————

如果说这一切有什么最大公约数的话,那就是谦卑、适应性、长投资期以及对一切流行的涉及财富的东西保持质疑。也可以概括为:准备好逆来顺受。

Jiddu Krishnamurti主持灵修讲座多年。随着年纪变大他变得更加坦率。再一次著名的演讲中,他问听众想不想知道他的秘密。

他悄悄地说,“知道吗,我不关心发生了什么事情。”

关于对待财富的心理这也许是最好的诀窍了。

文章TAG:天津二手进口思域报价及图片二手本田思域多少钱天津天津二二手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