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管理 > 问答 > 管理知识 > 农科院麻类研究所怎么样,国字号麻类研究机构原来在长沙

农科院麻类研究所怎么样,国字号麻类研究机构原来在长沙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5-08 20:47:05 编辑:管理知识 手机版

肥料吸收误区根据中国农科院麻类研究所二十世纪在浙江、湖南、广东三省七县三十七块高产田的总结资料,亩产千斤左右生麻,平均需从土壤中吸收纯氮19.86斤,纯磷8.17斤,纯钾47.88斤。受整个产业的影响,各种麻类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呈逐年下降趋势。

麻类种植行业有哪些新的创业空间?

麻类种植行业有哪些新的创业空间

据立木信息咨询发布的《中国麻类种植市场调研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19版)》显示:我国麻类作物分布较广,南起海南省三亚市,北至黑龙江省大兴安岭, 西到新疆伊犁,东到浙江一带均有种植。我国麻类种植有较强的地域性,长江流域的苎麻、东北地区的亚麻、黄淮流域的红麻、雷州半岛和海南省的剑麻,已初步形成规模。从栽培面积和产量等因素来看,近年来,我国麻类作物生产结构发生了一些变化。

苎麻为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麻类作物,面积和产量比重均占全国的2/3左右;亚麻变化较为明显,面积比重从25.6%降至不足10.0%,产量比重从41.1%降至不足14.6%;黄麻/红麻尽管面积和产量不断下降,但在整个麻类作物中比重呈上升趋势,面积比重从不足11.8%升至17.3%,产量比重从13.4%升至26.2%;大麻也呈缓慢上升趋势,面积比重从5.3%升至 7.6%,产量比重从4.8%升至5.6%。

受整个产业的影响,各种麻类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呈逐年下降趋势。与2008年相比,2012年亚麻种植面积减少87.8%,产量下降85.2%;大麻种植面积减少55.1%,产量下降51.8%;苎麻种植面积减少45.3%,产量下降48.0%;黄麻/红麻种植面积减少32.3%,产量下降18.5%。随着化石资源的日益枯竭,麻类纤维因其具有生态、环保等优良特性而受到消费者的钟爱,其需求量在逐年增长。

如何掌握黄麻施肥技巧?有没有什么注意事项?

麻类种植行业有哪些新的创业空间

针对黄麻该不该施肥一直困扰着部分种植户,许多种植黄麻都不施肥,或者施肥很少,这其实是黄麻生长不好、黄麻产量低的一个主要原因。黄麻在生长过程中没有施入足够的肥料,那么注定不会生长旺盛。为了保证黄麻丰产,就要合理地、有效地施肥。肥料作用氮、磷、钾三要素对黄麻的生长发育、纤维产量和品质都影响很大,三者的作用是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

氮肥作用氮是蛋白质、叶绿素、维生素、生物碱、核酸、磷脂和酶的主要成分。氮素供应适当,有利于叶绿素的形成,促进细胞的分裂和扩大,使器官生长加快。具体表现为麻株叶片生长繁茂,叶绿素含量增加,叶色鲜绿。光合作用增强,叶内蛋白质含量增多,叶片功能期延长;株高、茎粗、节间长、麻皮厚、纤维长度和含量增加。因此,氮素充足,增产效果显著。

缺氮不但麻株体内氮素含量低,而且会减少磷素的含量,使麻株叶色变淡,早脱落;生长缓慢,麻株矮小,节间短, 产量低。偏施过多的氮,麻株体内氮,素含量过高。光合作用形成的碳水化合物便较多地被用来形成氨基酸、酰胺和蛋白质等含氮化合物,用于形成淀粉、纤维素、半纤维素的相对较少,造成细胞壁薄、输导组织、机械组织及纤维细胞发育不良、麻株骨软、皮薄、抗风力弱、纤维产量及强力下降。

此外,氮过多,植株体内积累的氨基酸、酰胺等可溶性氮化合物较多(这些可溶性氮化合物是病菌的良好养分)。同时还为病菌的繁殖创造了条件,偏施过多的氮,麻株易感染病害。磷肥作用磷是核酸、 磷脂的组成成分,也是某些酶和维生素的组成成分。磷能促进作物体内各种代谢的进行,对生根发芽、新生器官的形成、现蕾、开花、结实、纤维的形成和发育、增强植株的抗旱和抗寒能力,都有重要的作用。

适当增施磷肥,能提高黄麻纤维和种子的产量及品质。缺磷不但体内磷素含量低,而且会减少氮、钾的含量,使麻株根系发育不良,植株矮小,叶片小且呈暗绿色,纤维质量差,迟熟,花果稀少。磷过多也不利,因磷能促进生殖器官(花、果、种子)的形成和发育,抑制营养生长,对纤维的形成与发育不利。钾肥作用钾通常以离子状态存在于植株体内,不参与有机化合物的组成,但参与体内各种生理代谢活动。

钾直接影响碳水化合物代谢,麻株光合作用过程形成的单糖转变成多糖要有多种酶参加,而钾与这些酶的活性有密切关系。钾素充足,酶的活性强,有利于碳水化合物的合成和运转,使麻株体内的木质素和纤维素含量提高。同时,还可以促进麻株的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迅速形成和发育,加速纤维素在纤维细胞壁上的沉积,使麻株骨硬、皮厚,纤维细胞发育良好,纤维产量高,柔软度好,强力大。

文章TAG:麻类农科院国字号长沙研究所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