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管理 > 问答 > 管理知识 > 煤炭怎么炼制石油,地热是怎么形成的

煤炭怎么炼制石油,地热是怎么形成的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5-06 00:12:39 编辑:管理知识 手机版

就拿上海来说,20世纪80年代末,仍有100万只煤球炉,还有半数城市家庭用不上煤气。为此,时任上海市长朱镕基曾说了一句话:我们决不能把上一个世纪遗留下来的落后的生活方式,带到下一个世纪。1990年,上海市决定,要以发行债券的形式募集煤气建设资金。从1990年起的“八五”期间,在5年时间内发展了110多万户家庭用户,煤气用户普及率超过80%,这才算基本实现了上海的“煤气化”。

升煤炉。摄影/董志文954,来源/图虫创意要普及煤气,管道与煤气灶都是小事。最大的问题是煤气从何而来。比如上海为了“消灭”100万只煤球炉,专门启动了作为国家重点工程的浦东煤气厂二期工程,还扩建了吴淞煤气厂。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受到产能所限,煤气的供应量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生活的需求。既然建设是一个耗时的过程,但老百姓告别煤球炉的要求又是刻不容缓。

于是,在那段历史中便有了“液化气(LPG)”或者“钢瓶”的记忆。液化气罐里装的是什么?它其实是“液化石油气”的简称。液化石油气是丙烷和丁烷的混合物,通常伴有少量的丙烯和丁烯。它是在提炼原油时生产出来,或是从石油或天然气开采过程中挥发出来的气体。这种可燃气体在室温,6个大气压的条件可以液化(体积压缩到气态的1/250),因此可以装入压力钢瓶。

通常液化石油气只充满容量的85%,这样可以给钢瓶受热时的气体膨胀留出空间。相比当时的煤气,液化气有个很显著的优势。煤气靠管道发展用户,煤气管道通到哪个地区,哪里才能使用煤气。反观液化石油气主要以液化气钢瓶供应,在液化气供应站灌气之后就可以带回家使用,要方便得多。影视剧中送液化气罐的画面。来源/电视剧《娘亲舅大》片段1964年春,周恩来总理指示国家科委要大力发展我国的油气资源综合利用事业。

北京市根据这个指示,以及国家科委下达的在北京发展一部分液化石油气用户,并建成一个液化石油气灌瓶站,以确定液化石油气作为民用燃料的可行性实验项目。1965年11月30日,北京利用锦州石油六厂液化石油气作为气源的西郊灌瓶站建成,并为4882户居民供应液化石油气。这是我国第一座供应民用液化石油气的灌瓶站。起初,液化气的产能限制了它的普及。

比如杭州作为堂堂省会城市,直到1973年前都不知液化气为何物。当年秋天,时任法国总统蓬皮杜访问杭州。为接待所需,浙江省和杭州市有关部门在江苏南京紧急购置液化气灶具,再从上海市调来液化石油气。蓝色火苗这才第一次在西子湖畔升起。进入20世纪80年代之后,随着我国石油化工业的发展,大中城市逐渐开始以液化气作为气源或辅助气源,液化气终于作为一种优质燃料进入百姓家庭使用。

比如,到1980年末,北京的液化石油气居民用户达到了70.2万户,帮助全市城镇居民炊事气化率提高到了62.5%。出于安全考虑,当时各地的交通部门规定,公交车、地铁、出租车一律不允许载运液化钢瓶。因此,很多城市居民会在自己的自行车后面加装了一个钩子,用来挂液化气钢瓶,每个月踩着自己的自行车去换一次液化气钢瓶。

这也成为一个时代的记忆。液化气钢瓶。摄影/Alexander,来源/图虫创意耐人寻味的是,人工煤气与液化气两雄相争,结果谁也没有笑到最后。1997年9月,陕甘宁盆地第一条天然气管道进京(当年用气量为1.8亿立方米),开启了当代中国天然气大发展的时代。1999年,上海的部分居民也首先用上了东海平湖气田直接送出的天然气来代替煤气,掀开了上海燃气史上新的一页。

刚刚为消灭煤球炉立下汗马功劳的人工煤气转眼间成了天然气的取代对象。2006年7月15日,北京市焦化厂进入全面停产程序,人工煤气从此退出了北京市燃气供应的历史舞台,北京市民不再使用人工煤气。第二年6月末,上海的天然气用户数也首度超越人工煤气用户。天然气成为上海燃气第一“大户”。2015年6月27日,位于嘉定区安亭镇墨玉路 540 号的延峰伟世通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接入了天然气。

这是上海最后一户人工煤气用户,意味着使用了一个半世纪的人工煤气就此告别申城,上海实现了城市燃气“全天然气化”。北京焦化厂。摄影/过客_927,来源/图虫创意天然气逆袭为什么在进入石油时代之初并不受待见的天然气会在20世纪后期成功逆袭呢?首先,液化石油气,按热量计算,的确比天然气还更胜一筹(50179 kj/kg(m3))。

文章TAG:炼制地热煤炭石油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