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管理 > 问答 > 管理经验 > 邓州修水渠什么工程,让邓州群众都能喝上丹江水

邓州修水渠什么工程,让邓州群众都能喝上丹江水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5-06 00:52:47 编辑:管理知识 手机版

听到这个消息,郑国的脸上,狡黠的笑意一闪而过。原来修渠背后,居然隐藏着一个巨大的阴谋。郑国表面上是一个追求个人价值实现的求职人员,其实他是韩国的间谍!韩国与秦国接壤,是秦国出关中争天下的一道屏障。因为这个地理因素,韩国很倒霉,不断遭受秦国打击。虽然韩国窝囊到唯秦国马首是瞻,又当马仔,又割地,秦国还是不断蚕食韩国的领土。

韩桓王九年,秦国再度入侵,韩国被迫割让上党郡。由于上党郡太守冯亭自作主张,将上党郡赠送给赵国,引发秦赵长平之战,导致赵国四十万人被坑杀,韩桓王在一旁看得心惊肉跳。反抗,打不过,听话,还是逃不掉挨打,如此下去,早晚灭国。韩桓王左思右想,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玩硬的不行,跟你玩阴的!他召来名不见经传的河工郑国:你去秦国应聘,想办法动员秦国人修渠,工程给它搞大点,耗尽他们的财力,让他们再也没有实力冲我们呲牙,韩国的命,就交给你了!应该说韩桓王的计划成功了,郑国渠从泾水出发,向东绵延300里,直到洛水,横亘在关中平原大地。

整个工程动用10万人,耗时10年才修建成功。做一个对比,秦始皇修建长城,动用100万人,耗时五年。有人测算过,秦长城耗资折合人民币约6000亿。以此大致类比,郑国渠至少耗资1000亿人民币。请注意,修长城是在兼并六国之后,集全国之力,修郑国渠是秦国一国之力,差距很大。不过,韩桓王的这个“疲秦”计划又是失败的,工程进行到一半,郑国间谍身份暴露了。

因为这件事,还引发了著名的“逐客事件”。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秦始皇一怒之下,就要杀了郑国。郑国不慌不忙,说了以下一段话:“始,臣为间,然渠成,变秦之利也......(修渠)为韩延数岁之命,为秦建万世之功。”可不嘛,虽然它带有“疲秦”意图,韩国只不过螳螂挡车,多苟延残喘几年而已,对秦国来说却是万世之功。秦始皇一听有道理,况且渠已经修到一半,半途而废,前面的投入不就打了水漂了嘛。

于是秦始皇赦免了郑国,令他继续修建。十年后,工程结束,效果如何呢?按史书记载:“渠成,注填淤之水,溉泽卤之地四万余顷,收皆亩一钟,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因命曰郑国渠。”4万顷,折合110万亩,亩产一钟,相当于100公斤,4万顷合计产粮11万吨。据史料记载,同期农业较发达的关东地区,亩产只有25公斤,是关中的四分之一。

还有一点很重要,郑国渠水位落差大,水中泥沙含量高(泾水一石,泥沙数斗)。大量的泥沙,随着郑国渠,覆盖在关中大片盐碱地上,让荒地变粮仓。按照这个数字,郑国渠为秦国每年多带来10万吨粮食,足够额外养活20万人。由此,关中平原不再有饥荒灾年,民富国强,为秦国兼并六国,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秦始皇很大气,因为郑国的突出贡献,他将这条人类历史上,第一条贯穿泾水和洛水的人工河,命名为“郑国渠”。

郑国渠建成后,持续发挥功效100年。既郑国渠之后,汉朝又修建白公渠(由汉武帝时期太中大夫白公主持修建)。关中有一个民谣,形容郑国渠和白公渠的功绩:“田於何所?池阳谷口。郑国在前,白渠起后。举锸为云,决渠为雨。泾水一石,其泥数斗,且溉且粪,长我禾黍。衣食京师,亿万之口。”后人在二渠基础上,又不断修建新的灌溉渠:唐代的三白渠、宋代的丰利渠、元代的王御史渠、明代的广惠渠和通济渠、清代的龙洞渠等。

如今依然发挥着灌溉功能的泾惠渠,就是在郑国渠的遗址上修建的。正因为郑国渠的历史功勋,2016年,它成功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一条造福关中百姓两千多年的灌溉渠,竟然由一个恶毒的间谍计划引发。韩桓王饮鸩止渴的做法,成了千古笑谈。他为缺少河工专家的秦国,主动奉献了一位不世英才,也给中华文明,增添了一抹浓重的色彩。

俗语说“山东出响马,河南出蹚将”,响马是土匪,蹚将又是什么?

在农村每年一次大修水渠,是什么感觉

我是黑嫂,我来回答。在清末民国的时候,天下大乱,饿殍遍地,很多吃不上饭的人铤而走险,靠抢劫为生,并且各个地方对于这些人的名字叫法不一,于是就出现了诸如此类的俗话:“山东出响马,河南出蹚将”。其实这句话在我们这边完整的是“山东的响马河南的贼,东北的胡子四川的锤”。题主说响马是土匪,那蹚将又是什么。黑嫂对于民俗这块儿非常有兴趣,对于这些也多少了解一些,所以说一下自己的看法,但仅仅代表自己的观点。

一、响马、蹚将、胡子、锤各是什么受一些影视剧的影响,很多人对这个响马似乎知道很多,一说到响马,大家都知道是贼,是土匪。而东北那边的胡子也被大家所熟悉,同样都是土匪一类的,而且还都比较有名。但这个蹚将和锤估计是有一些人不知道的,其实我们看这句话的意思就会明白,这里说的都是土匪,那这个蹚将自然也是土匪,跟响马胡子一样,只不过名字叫得不一样。

这个四川的咋是个锤呢?四川方言里,这个锤是个极不好的字,代表什么咱们就不说了。但这里说的可不是那种意思,而是溜逛锤的意思。啥叫个溜逛锤呢?就是到处闲逛,到处游荡的意思,其实在过去,还指四川那边的土匪不成气候,没有山东响马和东北胡子那么出名。明白这些指的其实都是土匪后,咱们说一下为什么要叫这些名字,不能空口白牙的说就是指的土匪,得说出个一二三来。

二、为什么叫这些名字清末民初的时候,在山东多出拦路抢劫之人,这些人结成团伙,呼啸山林,骑马来去如风,他们多事先埋伏在山林里,看到目标接近后,有人放响箭为号,然后一齐涌下拦路打劫,于是就有了响马的名字。蹚将在以前并不指土匪或者盗贼,泛指一些靠手艺吃法的匠人,比如木匠、石匠、铁匠这些人,他们本来是靠手艺吃饭的,但时局动荡,他们吃了上顿没下顿,于是就想了别的办法,那就是拦路抢劫。

于是就有了这个名字,蹚将指的是匠人,但后来就变成了贼。胡子这个在东北也挺有意思,他们本来都是躲藏在山里的亡命徒,轻易不出来,出来就是为打劫,所以他们没时间也不在意自己的容貌,一个个破衣烂衫,胡子拉茬,久而久之,人们就把这个当成了他们的代号,叫成了胡子。相比上面的,四川人比较有血性,给这帮打家劫舍的人取了个极为难听的名字叫锤,因为这个在四川方言里指向性不太好,黑嫂也不好意思说。

意思就是说,你们以为你们打家劫舍很威风?其实不过是一帮锤子罢了。最后:不可否认的是,这四类人都是在特殊时期产生的团伙,他们原本可能是穷苦人,但多数是不学无术,好吃懒做又凶悍成性的人,他们不事劳动,抢夺别人的劳动果实,可怜那时候的农民依无所依,靠无所靠,只能任其胡作非为,生活苦不堪言。可见稳定发展有多重要!我是黑嫂,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

文章TAG:邓州上丹水渠江水群众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