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管理 > 问答 > 管理经验 > 采碳使是什么官,特殊工人为什么特殊

采碳使是什么官,特殊工人为什么特殊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28 21:29:35 编辑:管理知识 手机版

此时,朱元璋需要一个专门管理军队事务的军事机构。大都督府应运而生,由于这一机构非常重要,第一任大都督是朱元璋的侄子朱文正。起初,大都督府的权力非常大,同时拥有调兵权和各地驻军管理权。从明朝开始,皇权明显加强。作为最高统治者,开国皇帝朱元璋不甘心自己的权力被分割。尤其是中书省和大都督府,公元1380年,朱元璋杀掉了丞相胡惟庸,并且撤销了中书省这个机构。

从此以后,延续了上千年的丞相制度被废除,六部开始直接向皇帝负责,六部的权柄明显加强。就在同一年,朱元璋改革了大都督府,将大都督府改成了前军、后军、中军、左军、右军5个都督府。每个都督府设立左都督和右都督,品级均为正一品。随着五军都督府的出现,标志着武将集团对军权控制力的削弱。五军都督府丧失了大都督府拥有的议政权,开始不得不听命于皇帝。

此时,五军都督府的地位仍高于兵部。因为各地军户的管理、各省驻军的训练和管理、各地将领的升迁,都隶属于五军都督府。六部之一的兵部,在明朝初期仅仅拥有各地驻军的调动权。《明史》中清晰讲述了五军都督府与兵部的关系:“明以武功定天下,革元旧制,自京师达于郡县,皆立卫所。外统之都司,内统于五军都督府,而上十二卫为天子亲军者不与焉。

征伐则命将充总兵官,调卫所军领之,既旋则将上所佩印,官军各回卫所。”由此可见,五军都督府拥有统兵权,兵部则拥有调兵权。五军都督府与兵部之间的关系并不和睦,一直在明争暗斗。从表面来看,这是两个机构的权力斗争。但是实际上,则是武将勋贵集团与文官集团的博弈。在明朝统治的前期,武将勋贵集团拥有很高的地位,各位国公或者侯、伯,基本上都在五军都督府任职。

随着文官集团整体影响力的上升,很大程度上,挤压了武将勋贵集团的权力空间。尤其是内阁制度形成以后,内阁开始凌驾于六部之上,同时自然也凌驾于五军都督府之上。内阁开始直接触及军事指挥权,与五军都督府发生了激烈的碰撞。至于兵部的地位,自然也是水涨船高。一次军事行动的惨败,很大程度上大大削弱的武将勋贵集团的势力,同时重创了五军都督府。

在明英宗在位时期,明朝开始大规模北伐,反击蒙古瓦剌部落的进攻。但是在土木堡战役中,将近20万明朝精锐力量全军覆灭,明英宗朱祁镇本人被俘。武将勋贵集团中,不少国公、侯爵、伯爵阵亡,武将勋贵集团的能力大大削弱。在这次浩劫中,五军都督府暴露了各方面的问题。明代宗朱祁钰上台以后,亲信官员于谦以兵部尚书的身份提督京营。

在此之前,这一权力一直属于五军都督府。在明代宗在位时期,兵部开始逐步插手武将的任免、各地驻军的训练和管理工作,并且把这些权力牢牢控制在兵部的手里。例如兵部的武选司,开始负责各地武将的升迁和调任。由此可见,五军都督府的地位迅速下降。明英宗朱祁镇复位以后,并没有重新恢复五军都督府昔日的权力和地位。按照《明史》的记载:“凡军制内外相维,武官不得辄下符征发。

自都督府,都指挥司,留守司,内外卫守御、屯田、群牧千户所,仪卫司,土司,诸番都司卫所,各统其官军及其部落,以听征调、守卫、 朝贡、保塞之令。”在明朝统治中期,兵部已经开始逐步架空五军都督府,内阁则更在兵部之上。由于武将石亨曾经密谋造反,引发了明朝皇室对武将勋贵集团的极度不信任,武将勋贵集团的地位和影响力日益衰落。

此时的五军都督府,只剩下了对各省军户和屯田的管理权。兵部则一片片割掉了五军都督府所有的肉,在明宪宗朱见深在位时期,军户和屯田管理权开始划归兵部。在此以后,五军都督府彻底成为了一个虚职的军事机构,主要是为那些武将勋贵集团的子弟们,安插工作机会,从此远离了权力核心圈。对于五军都督府和兵部的关系,《明世宗实录》中出现了一针见血的评论:“凡天下将士兵马大数,荫授、迁除与征讨进止机宜皆属之。

十三年分大都督府为五军都督府,见若以为品秩如其故者,而兵部阴移之,其权渐分矣。所谓五都督者,不过守空名与虚数而已。”由此可见,到了明朝统治的中期,兵部全面架空了五军都督府,文官集团彻底架空了武将勋贵集团。在嘉靖、隆庆、万历时期,明朝各地的总督、巡抚们,以挂职兵部尚书或者兵部侍郎的身份,节制各地的将领们。

文章TAG:采碳工人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