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管理 > 问答 > 管理经验 > 山东沂星电动汽车,谁知道临沂沂星电动汽车公司怎么样啊

山东沂星电动汽车,谁知道临沂沂星电动汽车公司怎么样啊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27 22:26:45 编辑:管理经验 手机版

1,谁知道临沂沂星电动汽车公司怎么样啊

听说是还可以

打招聘电话,“你是35岁以下吗??”MDGB,招JI呀!!!

山东沂星电动汽车

2,山东沂星电动汽车有限公司怎么样?

山东沂星电动汽车有限公司是2003-08-14在山东省临沂市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注册地址位于临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山东沂星电动汽车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371300753514866L,企业法人姜良峰,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山东沂星电动汽车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纯电动城市客车、纯电动双层城市客车制造与销售;汽车修理(限分公司经营)。(有效期限以许可证为准)。电动汽车的销售;客车和专用车的制造与销售、进、来料加工装配客车和专用车(不含九座以下乘用车),进出口贸易及其他无需报经审批的合法项目(需许可生产经营的,须凭许可证生产经营)。(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在山东省,相近经营范围的公司总注册资本为63366万元,主要资本集中在 1000-5000万 和 100-1000万 规模的企业中,共148家。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一般。

山东沂星电动汽车有限公司对外投资2家公司,具有0处分支机构。

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山东沂星电动汽车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山东沂星电动汽车

3,山东中文沂星电动汽车有限公司的产品有几个系列?

山东中文沂星电动汽车有限公司的产品有城市客车系列。分十一米和十二米。单,双层客车

山东中文沂星电动汽车有限公司的产品有四大系列很多的品种的产品。你去他们的网站去看看吧

山东沂星电动汽车

4,山东电动汽车生产基地在哪里

山东中文沂星电动汽车有限公司生产基地在临沂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沂河路与罗七路交汇处102号。

中文沂星纯电动客车是由山东中文沂星电动汽车有限公司研发制造的。而山东中文沂星电动汽车有限公司是国家工信部汽车产品公告内企业,主要研发和生产高档豪华电动大客车及各类专用电动车。

优势

中文沂星电动汽车有限公司拥有四大核心技术优势,即:铝合金材料、全承载结构的车身轻量化技术;电机及其控制技术;整车控制技术;动力电池的管理及应用技术。这四大核心技术是沂星电动汽车有限公司长期以来与国内外有关专家学者、大学或研究机构的合作成果。

中文沂星电动客车所具有的稳定性高、节能、环保、操作简单、启动快的优点已成为全国行业内的领先优势。预计,不久的将来山东中文沂星电动汽车有限公司将被打造成为立足山东、面向全国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成为新能源汽车的领军企业,开启我国的新能源汽车新时代。

2010年11月5日,第二十五届世界纯电动车、混合动力车和燃料电池车大会暨展览会在中国深圳隆重开幕,本届世界电动车大会暨展览会主题定为“可持续动力革命”。

记者发现,在三家顶级(钻石级)赞助商中,山东中文沂星电动汽车有限公司成为唯一一家自主品牌的纯电动整车生产企业,这也是山东省拥有纯电动客车“准生证”的唯一一家纯电动客车生产企业。

5,山东沂星电动汽车有限公司什么时候倒闭

我不久前去过该厂,有铝合金车身技术,电动大客车系统也不错,地方政府也非常支持,还真看不出要倒闭的样子。

山东中文沂星电动汽车有限公司在山动临沂市

......

6,山东中文沂星电动汽车有限公司规模有多大?

山东中文沂星电动汽车有限公司是香港新美景客车集团全资子公司,为国家工信部汽车产品公告内企业,主要研发和生产高档豪华电动大客车。公司座落在临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占地218亩,其中生产建筑面积30000 平方米,主要生产设备380余台(套)。

山东中文沂星电动汽车有限公司今年已资产重组,之前的总裁是贾秉成,但后来因为和河南新美景电动汽车有限公司因为债务问题对簿公堂,现在河南新美景的资产已100%划给了原河南新美景的总经理张孝阳,山东临沂市政府为了留住山东中文沂星电动汽车有限公司这个有自主核心技术的高科技企业,防止企业破产,把山东中文沂星电动汽车有限公司的资产全部转给了在当地非常有实力的山东远通集团,山东远通集团总裁为周坤,远通集团一年的销售额超过100亿人民币,而且周坤先生是个非常低调和务实的人,相信在他的带领下,山东中文沂星电动汽车有限公司会在不远的将来创造新的辉煌.

7,山东中文沂星电动汽车有限公司的总裁是谁?

山东中文沂星电动汽车有限公司今年已资产重组,之前的总裁是贾秉成,但后来因为和河南新美景电动汽车有限公司因为债务问题对簿公堂,现在河南新美景的资产已100%划给了原河南新美景的总经理张孝阳,山东临沂市政府为了留住山东中文沂星电动汽车有限公司这个有自主核心技术的高科技企业,防止企业破产,把山东中文沂星电动汽车有限公司的资产全部转给了在当地非常有实力的山东远通集团,山东远通集团总裁为周坤,远通集团一年的销售额超过100亿人民币,而且周坤先生是个非常低调和务实的人,相信在他的带领下,山东中文沂星电动汽车有限公司会在不远的将来创造新的辉煌.

中文沂星纯电动汽车的产品开发覆盖高中低档、大中轻型、双层、单层等各种类别的纯电动城市客车,以满足不同用途的客户需求。目前,沂星公司已通过国家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审查,中文沂星电动城市客车已登录国家汽车产品公告及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运行推荐车型目录。同时,中文沂星电动城市客车在香港、广州、临沂等城市示范运行效果良好,陆续投入运行的近百台纯电动公交车,累计运行里程已达60万公里,车辆运行稳定、安全可靠、节能环保,深受当地政府、公交公司和广大市民的认可。

8,电动车排名前十名有哪些?_

电动车排名前十名有:台铃电动车、雅迪电动车、爱玛电动车、新日电动车、绿源电动车、绿佳电动车、小刀电动车、立马电动车、小牛电动车、宝岛电动车。

中国的电动自行车制造产业区域特征明显。目前,已初步形成天津、江苏、浙江、广东四大制造基地的板块格局。此外,山东、河南等地也逐步成为电动自行车制造企业的聚集地。因此中国十大电动车品牌也都集中在这几个板块。通过近几年的你追我赶,以及市场的竞争优化,中国10大电动车排名有了新的变化,具体为以下:

1、台铃电动车成立于2004年,致力于为消费者提供跑得更远的新能源交通工具。经过多年的稳健发展,现已成为集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与电动轻便摩托车研发、生产、销售与服务为一体的集团化公司,拥有深圳、无锡、东莞、天津、徐州、成都六大核心研发生产基地,目前已出口到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做到了技术、产量、销量三个世界第一。

2、雅迪电动车是雅迪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电动车品牌。连续六年入选中国轻工业百强企业(荣膺中国轻工业电动自行车行业十强企业第一名);连续15年高端销量领先;荣获中国行业企业信息中心官方颁发“2012年度电动车销售量、销售额、市场占有率的三项第一”;是行业唯一一家产品覆盖5大洲,畅销83个国家的品牌。

3、爱玛电动车,是爱玛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品牌,爱玛电动车是中国轻工业百强企业,致力于时尚电动车的研发与制造,获国家认证的五星级服务单位。

4、新日电动车,即江苏新日电动车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新日股份),是中国电动自行车行业首家登陆主板A股上市的企业(股票代码:603787),致力于引领绿色出行新生活,目前已拥有无锡、天津、湖北、广东、浙江等多个生产基地。2020年,新日电动车推出“新日汽车级锂电,保5年用10年”战略,自研新日超能跑系列、聚能系列,新日MIKU Super等旗舰产品,畅销全球近100个国家及地区。

5、绿源电动车是浙江绿源电动车有限公司旗下电动车品牌,创立于1997年,是电动车行业标准参与制定者,致力于为用户提供安心可靠麻烦少的电动车产品,获世界品牌奖,中国最具价值品牌100强,国家五星品牌认证,五星级服务认证。

6、浙江绿佳车业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秉承“产品=人品、质量=生命、服务=未来”的经营理念,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求生存,以服务求发展,以企业文化为动力,致力于将绿佳电动车打造成电动车行业中的最佳品牌。

7、小刀电动车,小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电动车品牌,成立于2004年,集研发、设计、生产、销售于一体。目前拥有天津、无锡、徐州、广东、四川等五大生产基地。产品品质、性能居行业一线,连续两年行业增长率遥遥领先,产品包括电动摩托车、电动自行车、电动三轮车。

8、立马电动车(全称:立马车业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集新能源交通工具产品研发、生产制造、应用推广于一体的企业,成立于2003年,总部位于浙江台州。

9、小牛电动踏板车是牛电科技推出的电动车,有N、M、U三个系列,第一款车型N1于2015年6月发布。小牛电动踏板车具有电池续航长、寿命久、重量轻等特点,拥有NIU INSPIRE智能技术和大数据算法,多维度采集和分析用户数据,挖掘用户骑行需求,不断提升产品体验及服务,曾获年度科技创新奖、德国红点设计大奖产品设计奖、中国设计红星奖金奖等荣誉。

10、宝岛电动车是由天津新宝车业有限公司、信息产业部电子二十一研究所等单位合作开发生产,已通过国家自行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检测,并获得由国家技术监督局颁发的电动自行车生产许可证。凭借其一流质量,年销量达60万辆, 以其平民化价格创下不错的口碑,被誉为“平民阶层的劳斯莱斯”。

其中十大电动车品牌中的前三甲分别为台铃电动车,雅迪电动车,爱玛电动车,这三家企业的销量遥遥领先于其他几个品牌,也是代表着电动车发展的风向标,在产品研发,产能制造,品质打造,市场销售,终端营销、消费者沟通等方面都方面都彰显出非凡的实力。

9,1990年来年销量首次负增长,2018年中国乘用车年销量下降4.1%_搜...

编者按:本文来自“经济观察网”,作者:余娜,36氪经授权转载。

如同预料一样,2018年中国车市陷入负增长。1月14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数据显示,2018年1-12月,汽车产销分别为2780.92万辆和2808.06万辆,同比下降4.16%和2.76%,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352.9万辆和2371万辆,同比下降5.20%和4.10%,这是自1990年来,中国汽车年度销量首次出现负增长的情况。

“从去年一年的数据来看,汽车产销增速低于预期,乘用车产销低于行业总体水平,商用车产销有所增长,但增速回落。新能源依旧保持高速增长。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下降,前十企业同比下降。”中汽协会秘书长助理许海东介绍

数据显示,2018全年数据显示,上半年,除2月份外,其余月份销量均高于上年同期。下半年,汽车市场连续出现负增长,全年增速下降至2.8%;累计增长率下半年持续下降,全行业承压严重。而自2018年7月开始,汽车销量一直同比下滑直到12月,且有扩大趋势。

具体来看,乘用车四类车型均出现负增长,交叉型市场继续萎缩。1-12月,基本型乘用车(轿车)产销1146.58万辆和1152.78万辆,同比下降3.95%和2.70%;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产销995.86万辆和999.47万辆,同比下降3.19%和2.52%;多功能乘用车(MPV)168.49万辆和173.46万辆,同比下降17.87%和16.22%;交叉型乘用车产销42.01万辆和45.26万辆,同比下降20.75%和17.26%。

“2018年,我国汽车产业面临较大压力,产销增速低于年初预计,行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增速趋缓,增幅回落。一方面由于购置税优惠政策全面退出;另一方面受宏观经济增速回落、中美贸 易战,以及消费信心等因素的影响,短期内仍面临较大的压力。”许海东分析。

中汽协预计,2019年中国汽车市场销量为2810万辆左右,与2018年基本持平。

其中,乘用车预计销售2370万辆左右,与2018年基本持平;商用车预计销售440万辆左右,同比约增长1%。

但一些行业人士预测比较悲观。“预计2019年,国内三线以下城市消费能力持续下降,低端SUV受波及较大;中国汽车需求增速放缓,未来3年将维持L 发展态势。”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信息部主任仝宗旗表示。

不过新能源汽车的整体表现依然向好。中汽协的数据显示,2018年1-12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7.05万辆和125.62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59.92%和61.74%。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8.56万辆和98.37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47.85%和50.83%;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8.33万辆和27.09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21.97%和117.98%。

“从销量上来看,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增幅较大,基本是纯电动汽车的两倍增速。这与某些地区出台的扶持政策密切相关,如上海。对消费者而言,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既能起到节能减排的作用,又能减缓里程焦虑,因此成为纯电动车之外的首选。”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师建华分析。

师建华指出,在过去几年,纯电动汽车的销量较大,与政策的导向相关。但一个产业的发展,技术路线的选择不是由决策者说的算,更多因素可能要靠市场推动。比如一些技术在发展过程中会获得意想不到的突破,一些不被看好的路线反而受到市场的青睐。“我赞成技术路线的多样化,究竟哪种类型的新能源汽车更受青睐,要看市场的具体表现。”

对于2019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汽车市场的表现,中汽协的预计将持续增长。该机构认为,2019年新能源汽车预计销量160万辆左右,其中轿车占比60%,约为96万辆,其他乘用车占比20%,约为32万辆;商用车占比20%,约为32万辆,其中客车占比12%,为19.2万台,货车占比8%,为12.8万台。

值得关注的是,根据新能源汽车的销量预测,2019年相关充电基础设施也将稳定增长。“预计2019年新增私人交流充电基础设施约为48万台,新增公共直流充电基础设施约为8.87万台,新增公共交流充电基础设施约为2.95万台,合计新增公共充电基础设施数量约为11.82万台。到2019年底,公共充电基础设施数量将达到41.5万台,私人充电基础设施达到94.5万台。”

来自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的数据显示,2018年全年,充电基础设施增量为33.1万台,相比于2017年全年24.2万台的增量,提高36.8%,新能源增量车桩比近3:1,公共类充电基础设施稳定增长,随车配建充电设施增速较快。截止2018年底,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77.7万台,同比增速74.2%。

不过,车企随车配建充电设施方面,依然不甚理想。联盟数据显示,在采样约70.7万辆车的车桩相随信息中,未随车配建充电设施23万台,整体未配建率32.5%。集团用户自行建桩、居住地物业不配合、居住地没有固定停车位这三个因素成为未随车配建充电设施的主要原因,占比达75.3%,其余原因占比为24.7%。

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充电电量集中度依然较高。全国充电电量主要集中在广东、陕西、江苏、北京、四川、湖北、山东、浙江、福建、湖南、上海、河南、山西等省份,电量流向主要以公交车为主,乘用车占比同样较高,环卫物流车、出租车等其他类型车辆占比较小。

公共充电基础设施运营商集中度也较高。截止到2018年底,30万台公共充电基础设施中,特来电运营12.1万台、国网运营5.7万台、星星充电运营5.5万台、上汽安悦运营1.5万台、中国普天运营1.4万台,这五家运营商占总量的87.2%,其余的运营商占总量的12.8%。

“预计2019年私人类充电基础设施上,轿车销售数量与私人充电基础设施新建数量的比值在2:1左右;公共类充电基础设施上,电动公交车、电动班车对直流充电基础设施需求比约为5:1,电动物流车、电动环卫车对直流充电基础设施需求比约为7:1,加之电动共享汽车和电动网约车中有一定比例的混动车辆,综合考虑对直流充电基础设施需求比约为10:1。”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预测。

10,新能源车企洗牌进入倒计时_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号“经济观察报(ID:eeo-com-cn)”,作者:刘晓林,36氪经授权发布。

“出售杭州一家新能源客车制造厂,资质齐全,税务干净……”从今年7月以来,这则出售广告就多次出现在新能源汽车圈内人的微信群中。9月3日,这家杭州新能源车企的名字——“杭州越西客车织造有限公司”出现在工信部的网站上,同时出现的还有另外29家新能源车企。

9月3日,工信部发布了第一批《特别公示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清单,共有30家新能源生产企业因为在过去一年内未生产新能源产品而上榜,包括华晨汽车、哈飞、广汽本田、万向电动汽车、山东丽驰新能源等。通知表示,如有异议,可在9月9日前的公示期内反馈意见。

根据工信部的“汽车行业退出机制”,对于停产12个月及以上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工信部将予以特别公示,相关企业再次生产需要重新经过工信部核查。不能保持准入条件或破产的企业,将被撤销资质。

这是工信部今年发布的第三份车企“退市预警”。今年3月,工信部发布了第二批经过3年公示后,即将进入退出执行流程的34家车企名单;5月,工信部发布了第三批《特别公示车辆生产企业》清单,共58家车企进入为期两年的公示期。时隔4个月,工信部又针对新能源领域发布专项“特别公示清单”,这被认为是显示出对“僵尸企业”和落后产能前所未有的清理决心。

而除了名单上的企业之外,发改委已经核准的16个新能源汽车投资项目,能否全部在两年期内如期启动产能建设并仍有后续资金支持,也充满了未知数。而目前距离发改委发放最后一份核准通知已经过去一年多。

断绝“苟且偷生”的后路

“客车行情不好,经营无力”,对于杭州越西客车的转让,相关知情人士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与新能源乘用车资质供不应求不同,杭州越西和这几个月以来挂牌出售的新能源客车股权一样,直至目前,仍未找到买家。

按照工信部的公告,此次列入特殊公示名单的都是在2017年7月1日前获得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但在此后12个月及更长时间内没有生产新能源汽车的车企。所谓“资质”,业内常规理解为发改委针对新能源汽车投资项目的核准。在核准了16个新能源汽车投资项目后,发改委从2017年6月开始停止了对新能源汽车项目的审核。这也使得对于新造车企业而言,新能源资质成为稀缺资源。按照规定,获得发改委项目核准的新能源企业,还需登上工信部的新增企业和产品目录,这一目录和生产资质一起被称为“双资质”。

事实上,除了16个新增新能源资质,几乎国内所有传统整车企业都在本身传统燃油车业务之外,涉足了新能源汽车的生产销售。而这种新增产品类别而非子公司的方式,并不需要向发改委申请项目核准。也因此,在对新能源汽车补贴的追逐中,涉足生产新能源汽车的企业比比皆是,而随着补贴退坡,获得生产资格却最终没有产品推出的企业也不断增多。

除了已经准备出售的杭州越西客车,万向电动汽车有限公司(简称“万向电动车”)和深圳五洲龙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深圳五洲龙”)旗下的新能源汽车子公司,已经在今年5月工信部发布的第三批《特别公示车辆生产企业》名单中出现过。不同的是,5月份被预警的是沈阳五洲龙,9月份被预警的是重庆五洲龙,而这两家公司都是深圳五洲龙的子公司。而五洲龙的产品在多个地方都曾登上当地政府对新能源客车的采购名单。

同时,曾出现在中机中心上报给工信部的名单中、但最终从工信部特别公示名单中“逃脱”的哈飞和江苏卡威,这次也未能幸免,现身在第一批特别公示新能源企业清单中。该名单根据工信部的“汽车行业退出机制”而拟定,同样是退出预警的前哨。而长安标致、广州本田、长安铃木等合资车企在过去一年的新能源产出也是空白,长安铃木则在不久前宣布股权变动,铃木品牌就此退出中国,在传统车领域跌落的铃木在新能源领域同样未能有建树。

业内分析认为,随着补贴退坡,竞争加剧,新能源汽车企业的生产热情开始直线下降,加之经过几年的竞争分化,新能源汽车领域已经形成几家头部企业分食蛋糕的格局,新造车势力虽然孱弱,但有足够的资本拱托。这就使得一些中小企业的新能源毫无竞争力、产出陷入停止,随之而来的是企业经营困难、持续亏损等普遍状况的出现。

而以哈飞为代表的一些期待借新能源起死回生的车企,在经历了缺乏技术含量的拼装阶段后,随着政策的收紧和竞争加剧,也再次陷入难以为继的境况。

新能源退市大门开启

按照《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工信部39号令),对于停产12个月及以上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工信部将予以特别公示,相关企业再次生产需要重新经过工信部核查。不能保持准入条件或破产的企业,将被撤销资质。届时,已经进入《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的车型,也将从《目录》中撤销。

这显然比工信部此前发布的汽车企业特别公示的警告更为严格。按照《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建立汽车行业退出机制的通知》的规定,《特别公示车辆生产企业》的公示期有两年。这期间,被公示企业的新产品无法申报目录,但期间如果企业经考核符合准入条件的,则取消特别公示,恢复受理其新产品申报。不合格的,则暂停资质。

不过,对于新能源企业的这次特别公示,有观点认为同样存在回旋余地。目前只是上报给工信部的名单,在工信部正式公示前,企业还有机会通过报送新的数据来“逃生”。即使被正式公示,经过整改、符合条件的,也仍有机会重新申请审核。在工信部今年发布的进入退市流程的车企和第三批特别公示名单中,就分别有三家和两家车企在最后关头成功从名单上“消失”。

值得一提的是,新能源客车和专用车在名单中占有很大比例。在工信部9月4日公布的拟撤销《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的车型名单中,金龙、申龙、中通和珠海广通等主流新能源客车企业中有大批量产品在列。

经济观察报记者了解到,名单中新能源企业、尤其是客车企业被公示的原因不一而足,但主要而言,皆是在研发和产品竞争中无法跟上趋势,最终跌入淘汰边缘。其中,万向电动车被取消的新能源专用车,是因为不符合政策和企业发展趋势而被荒弃的业务。而更多的车企是因为新能源客车在骗补调查和补贴退坡后,成本高企、虚假需求消退、订单锐减而引发企业难以盈利、生产停滞。还有一些车企是因为不具备生产能力或者企业战略变化,而选择了代工的生产方式,因此出现产量为零的现象。

但这份名单只是预警,为防止虚假投资和空壳企业的泛滥,政策为新能源设下的更多期限都将加快新能源的退市节奏。在发改委已经下发的16份新能源汽车项目投资核准通知中,每一份都会强调“核准文件自印发之日起有效期限2年。”在两年内未开工建设且在未获得延期批准的,核准文件将自动失效,也即“资质”被取消。

目前,在16家获得发改委新能源项目核准的车企中,已经有8家企业有产品登上工信部的新增企业和产品目录,分别是北汽新能源、知豆、江铃新能源、云度新能源、合众新能源、前途汽车、长江汽车、奇瑞,而国能新能源、江苏敏安、河南速达、陆地方舟、金康、万向、昌河铃木等尚未取得工信部目录,而其中不乏产品研发尚未完成的车企,经济观察报记者获悉,曾被质疑是“僵尸企业”复活、因得到地方政府大力支持而获得生产资质的河南速达,在获得资质后,产能建设仍进展缓慢,产品更是鲜有信息流出。随着发改委新的汽车产业投资管理政策与补贴新政的“双剑合并”,资质也将无法保证这些进展缓慢的企业的未来。

业内专家指出,中国在传统汽车领域的产能过剩已经十分严重,且绵延多年难以解决。如今新能源汽车投资爆发,逐利者居多,无论对地方资源还是整个行业健康而言,都蕴藏着巨大危害,必须及时清理。而对车企的动态管理监督,有利于加快行业优胜劣汰,扶持优强。

11,北汽新能源今日借壳上市,暴跌23%两次临停_

编者按:本文来自“车东西”(ID:chedongxi),作者:Origin,36氪经授权转载。

成立9年,规划超过4年,北汽新能源借壳此前的ST前锋(现已更名为北汽蓝谷),今日正式在上交所上市。

北汽新能源是国内第一家在A股上市的新能源整车企业,它的上市标志着国内新能源车第一股诞生。

然而,自9点30开盘至10点30,北汽新能源股价一路下泄,发生两次临时停牌,截止10点30,北汽新能源上市股价即累计下跌23.56%。北汽新能源凭什么成为新能源车第一股,又为何一上市即遭到资本市场看空?

新能源车第一股开盘暴跌

此次北汽新能源上市并未采取传统流程,而是借壳,因此并未有招股说明书公布。车东西从壳公司S蓝谷此前的公告中获知,北汽新能源在借壳上市过程中拟融资不超过20亿元。北汽新能源以7.61亿股股本、288亿估值注入壳资源后,进行借壳上市。

然而,今日北汽新能源借壳上市开盘后半小时内,股价即刻下跌1.86元,跌至13.19元,以12.36%的跌幅跳水开场,被临时停牌,北汽新能源总市值报442亿元。随后恢复交易后再度暴跌,累计下跌23.59%,再次临时停牌。

如此场景,完全不复新能源领域动力电池第一股宁德时代上市时连续多个交易日涨停的景象。倒是与蔚来首日在纽交所上市时遭受质疑、股价下挫的情形相似,不过蔚来当日也未在如此短的时间中就经历如此大的跌幅。

由此可见,资本市场对北汽新能源这个国内新能源车第一股还不认同,对其后续的股价稳定能力缺乏信任。

累计卖车23.7万台 2017年利润5800万

北汽新能源何以成为国内的新能源车第一股,又何以上市开局表现不佳?简单回顾一下北汽新能源的历史,可以发现,北汽新能源确实是起个大早,中途也做了不少布局,但也面临着一些实际的困难。车东西在此整理了北汽新能源运营、销售及财务层面的5大关键信息点。

1、成立9年,6000人团队,建四大生产基地

北汽新能源成立于2009年,一开始员工只有十来余人,那时的新能源车,还只是城市的试点项目。9年以后,北汽新能源的员工总数已经超过6000人,增长了数百倍。

这6000余名员工,除了在北京蓝谷总部中,其他的分布在北京大兴、山东青岛、江苏常州、河北黄骅四大生产基地以及美国硅谷、底特律、德国亚琛、西班牙巴塞罗那四大海外研发中心。

依托于这个不算大的团队,以及北汽集团这个靠山,北汽新能源构建起了EC、EV、EX、EU、ES、EH六个产品体系,计划覆盖高中低级车型。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ES与EH系列几乎销声匿迹,前四类产品尤其是EC系列,成为了北汽新能源最广为人知的主力车型。

▲北汽EC 180

如今的北汽新能源,基本只生产纯电动车。在发展纯电动车的过程中,北汽新能源特别强调与动力电池企业的深度合作乃至股权绑定。早年纯电动车需求渐长时,北汽集团就与韩国SKI合资成立了爱思开电池工厂,为北汽新能源旗下的纯电动车型提供电池包。后来,北汽新能源又与宁德时代就电池模组的生产进行股权合作,形成了“宁德时代(电芯)-普莱德(电池模组)-北汽新能源(纯电动车)”的铁三角关系。现在,北汽新能源的股东中还能发现宁德时代和国轩高科的身影。

北汽新能源前五大供应商,都是三电企业,包括普莱德新能源电池、孚能科技(赣州)有限公司、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 有限公司、北京电控爱思开科技有限公司、北汽大洋电机科技有限公司。

2、销量状况:年增长超60%

自2013年国内的新能源车尤其是纯电动车市场开始快速增长以来,北汽新能源一直排在新能源车企的第一梯队。截至 2017 年 10 月末,北汽新能源在包括北上广深在内的 139 个城市共建设一级经销商 165 家,二级经销商 83 家。在线上,北汽新能源与京东、第一电动、电动邦、国家电网、国美在线等电商合作进行网上订单销售,

2015年-2017年三年,北汽新能源分别销售新能源汽车3.3万辆、5.1万辆、10.3万辆的,每年的销量增长速度超过60%,根据北汽新能源官方的数据,截至2018年6月,北汽一共卖出了23.7万辆新能源车,历史总销量仅次于比亚迪。而在北汽新能源的所有车型中,EC系列是最好卖的——仅在去年,北汽EC系列的销量就超过了7.8万台,占到了国内全年新能源车销量的十分之一。

不过,北汽新能源销量增长到2018年后开始放缓。北汽新能源制定的2018年销量目标为15万辆,但根据乘联会的数据,1-8月北汽新能源总销量为70118辆,销售8个月仍未达成全年销量目标的50%。

3、资产与利润:资产每年增100亿 利润起伏不定

在资产与利润方面,北汽新能源的资产近三年几乎以每年100亿元的速度增长。2015年时,北汽新能源的资产仅有50亿元出头,一年之后飙升至163亿,到2017年10月时,北汽资产总额已经超过了250亿。而在上市之时,北汽新能源的股权评估值为 288.5亿元,较经审计的账面净资产(扣负债)为164.2亿元。

然而,从2017年开始,北汽新能源受到国家新能源车补贴政策变化的影响,营业收入的增长势头明显放缓——2015年全年北汽新能源营业收入34.7亿元,2016年增长近300%至93.7亿元,而到2017年1-10月营业收入则只有73.7亿元。

同样的,北汽新能源的净利润在这三年也呈现了过山车式的表现。2015年北汽新能源尚亏损1.8亿元,2016年就扭亏为盈赚了近1.1元。而在2017年1-10月,其净利润又下滑至了3900万元。有媒体报道称,2017年在国家补贴和地方补贴共计49.59亿元的情况下,北汽新能源全年利润仅5800万元。

4、关键股东:北汽控股41.2%,戴姆勒、360参股

在股东情况上,北汽新能源一共有36名股东,其中多数股东是北汽新能源在混改过程中引入的,他们总共占据了超过50%的股权。不过,北汽新能源的控股股东仍然是北汽。北汽集团直接持有北汽新能源 29.12%股权,通过北汽股份间接持有北汽新能源 8.15% 股权,通过渤海活塞间接持有北汽新能源 3.93%股权,总体拥有北汽新能源41.2%股权。

而在北汽新能源的非控股股东中,面熟的不仅有宁德时代、国轩高科、孚能等动力电池企业,还有戴姆勒集团这位北汽的老朋友,以及周鸿祎的360和接盘了易到的韬蕴资本。

▲北汽新能源主要股东情况

借壳上市背后藏四大隐忧

事实上,早在2014年,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就公开表示,北汽新能源要独立上市。在此过程中,北汽新能源进行了混改,通过A、B两轮融资引入了约142亿元资金,其中相当大的比例来自于非国有资本。

不过,强大的融资能力并未让北汽新能源的上市之路变得容易。A股上市需要满足连续三年盈利超过3000万元。从上述的财务信息可以看到,北汽新能源自2016年才开始盈利,传统上市方案北汽新能源要在2019年才有资格。

一位业内人士向车东西分析,加上IPO排队及审核的时间,北汽新能源正常上市至少会在2020年,这一年正好是新能源车补贴退出的年份。届时才上市,对于北汽新能源来说,有点“太迟了”。

因此,借用现有的壳资源,成了北汽新能源上市的快捷途径。

去年12月,通过北京市国资委的无偿划转,北汽集团成为了同样是国有控股企业的北京前锋电子的间接控股股东,经营状况不佳的前锋就此成为北汽新能源上市的“壳”。今年6月1日,SST前锋(前锋电子的证券简称)发布公告,北汽新能源作价286.6亿元注入前锋的上市方案获得通过。

今年8月,北京前锋电子更名为“北汽蓝谷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也变成了“S蓝谷”,“蓝谷”正是北汽新能源的总部所在地。正式上市后,北汽新能源采用的股票简称则是“北汽蓝谷”。

此次的北汽新能源借壳上市,并募集到20亿资金,可以说从资本市场上为其注入了一针强心剂。然而,北汽新能源上市后,还面临着四重严峻的挑战:

1、补贴退坡致利润下滑

首要的便是补贴退坡问题。自2017年,国内的新能源车补贴一直在退坡过程中,到2020年,新能源车补贴将会完全退出。然而,补贴是北汽新能源的收入支柱。2017年1-10月,正是获得了近50亿元的国补+地补,北汽新能源才实现了3900万元的利润。

需要注意的是,北汽新能源在发展过程中,对新能源分时租赁很重视,设置了绿狗、轻享等数个品牌,来消化旗下的车型尤其是相对低端却走量的EC系列。但补贴政策变化后,原有的EC系列因为续航太低已经无法拿到补贴。而换代车型虽然增加续航,但补贴新规中运营车辆需运营2万公里后才能拿到补贴。

▲轻享车辆入驻三亚

补贴的退坡已经对北汽新能源的盈利造成了影响,完全退出则将更进一步考验北汽新能源的盈利能力。

2、产品续航焦虑仍在

其次则是续航隐忧。北汽新能源生产的主力车型,其续航里程一直在300公里左右徘徊,然而新补贴政策驱动下,大批续航超过400公里的竞对车型已经出现。作为应对,北汽目前在力推续航里程达到460公里的EU5,然而总体定位不高。北汽的产品系列,续航里程超过400公里的屈指可数,整体产品的续航里程仍然偏低。北汽为了解决续航焦虑的问题,还试图向消费者推广换电车型EU快换版,但还缺少强大的服务体系和消费者习惯做支撑。

3、高端市场产品竞争力不强

再次,北汽新能源在高端市场上一直缺乏市场号召力,去年10.32万辆销量中,过半都是价格在数万元的EC系列。北汽的EX、既有的EV系列,定位也未超过20万。眼下,北汽新能源正在力推新的“旗舰车型”EU5,起售价在20万+,但这款车型目前刚刚上市,仍未有惊艳的市场表现。而承载北汽新能源高端化的另一子品牌ARCFOX,在推出一辆电动超跑以及一辆小众的Lite小车过后,暂时没了声音,尚没有能真正走入市场的产品。

▲ARCFOX Lite

4、智能化体验有较大进步空间

▲EU5搭载的达尔文车载系统

最后,北汽新能源的车型,在当下重要的智能化体验上,北汽新能源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北汽新能源虽然研发了达尔文系统,但是在开放度上不如比亚迪与吉利,并未引入开放的应用商店;在易用性和知名度上,不如上汽使用的斑马智行。在辅助驾驶系统的搭载上,北汽新能源的车型至今也未有一款搭载L2级别的自动驾驶功能。北汽新能源与百度在车联网与自动驾驶上都达成了合作,借用互联网企业的力量来提升产品竞争力,还需看北汽与百度的合作磨合得怎样

结语:蓄力待突破的新能源“老炮儿”

北汽新能源那一路走来,确实是国内新能源车企中的老江湖了。出身好、布局早,借助国家补贴打中低端市场,为北汽新能源争取了大量的销量订单,让其站在了新能源车企的第一梯队。

然而,北汽新能源在发展中,也过度依赖了补贴,对中低端市场太过“沉溺”,在发展中未打造出具有强大产品力的车型。在补贴褪去后,开始显现出增长颓势。此次上市,为北汽新能源争取了新的融资渠道,当然也让北汽新能源的运营更加公开透明,能够带来一些资本与管理改革红利。

而北汽新能源的起伏,是国内传统车企转型新能源车制造的一个缩影。北汽遭遇的问题,其他车企多少也存在。上市的节点,对他们来说,是一个蓄力进行突破的新契机。

文章TAG:山东沂星电动汽车谁知道临沂沂星电动汽车公司怎么样啊山东电动电动汽车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