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管理 > 问答 > 管理经验 > 定远县石角桥怎么修建,「安徽日报」定远

定远县石角桥怎么修建,「安徽日报」定远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27 06:52:35 编辑:管理知识 手机版

19世纪60年代后,中日两国先后走上近代化道路,日本明治政府选择了通过扩张侵略而实现国家快速崛起的战略,其中的第一战就是1874年出兵侵入中国台湾,史称台湾事件。这件事件平息之后,清政府痛定思痛,认为小国日本之所以敢于向中国挑衅,主要原因是日本当时的海军比中国强,尤其是日本拥有铁甲舰“龙骧”“东”,而当时中国一艘铁甲舰都没有,于是从1875年后责成北洋大臣李鸿章以日本为假想敌建设北洋水师,尤其着重于获取铁甲舰。

(“定远”曾是日本人心目中既爱又恨的一艘中国军舰。图为日本漫画家宫崎骏创作的“定远”舰漫画中的一幅,表现的是1891年北洋海军访问日本时,日本人看到“定远”舰时的羡慕嫉妒恨)在这种背景下,“定远”和“镇远”于1885年建成归国,编入北洋水师。二舰是当时亚洲最具实力的战舰,号称亚洲第一巨舰,装备的火炮口径也在亚洲称雄。

这两艘军舰回国后,中日间的海军实力对比瞬间变化,北洋水师的装备实力超越日本。此前,日本先后针对中国发起、挑动过1874台湾事件、1882朝鲜壬午兵变、1884朝鲜甲申事变,但自从“定远”回国后,日本明治政府就变得偃旗息鼓,甚至于一度在日本国内还出现了“恐定远症”的社会病。“定远”就这样成为了当时中国超越日本,压制日本侵略野心的一种实力象征。

“定远”没有沉没等到19世纪90年代,日本海军建设超越中国,乃至发动甲午战争后。对于昔日中国制压日本的象征——“定远”舰,日本有必须除之而后快的决心,日本海军也喊出了一定要打沉“定远”的口号。(“定远”舰中雷的同时,击毁了发射鱼雷的日本“第九号”鱼雷艇,该艇是甲午战争中北洋海军击毁的唯一一艘日本军舰。

照片拍摄于战后,在艇体中部可以看到有一处巨大的破口)但有些尴尬的是,1894年9月17日的黄海恶战中,“定远”中弹上百处,但丝毫没有伤筋动骨,反而获得了“不沉的‘定远’”的别号。到了1895年威海保卫战中,日本海军10艘鱼雷艇在2月5日凌晨进入威海湾,对“定远”舰发起鱼雷攻击,最终“第九号”鱼雷艇发射的最后一枚鱼雷击中“定远”(“定远”同时击毁了“第九号”鱼雷艇),不过“定远”虽然中雷,但是并未沉没,只是舰体内严重进水而已。

根据海军提督丁汝昌的命令,重伤的“定远”之后艰难地蹭到刘公岛东部东泓炮台附近搁浅,充当水炮台。之所以这里要用蹭字,是因为“定远”的吃水为6米左右,而从其中鱼雷的地点到东泓炮台附近,威海湾的水深只有4、5米。(日军占领刘公岛后拍摄到的“定远”舰。因为搁浅在先,“定远”虽然经过自爆,仍然是一派永不沉没的姿态)丁汝昌原计划以“定远”的305毫米火炮支援刘公岛东部炮台作战,可是“定远”舰内进水过多,导致锅炉熄火,巨大的305毫米火炮失去了主动力源,无法单纯依靠人力来旋转使用。

鉴于刘公岛防御形势恶化,丁汝昌遂下令将“定远”自行炸毁,以免资敌。由于“定远”是搁浅在先,即军舰的舰底已经触及海底,舰体很大部分仍然露出海面之上。所以自爆之后,该舰也只不过是中部锅炉舱、弹药舱炸毁,整个舰体仍然是“搁浅”状态,并没有沉没。日本人最终如何对待“定远”(东京祝捷会上,漂浮在上野公园不忍池湖面的“定远”舰大比例模型)“定远”自爆,且仍然是搁浅在海滩的状态,让日本海军非常懊恼。

不仅击沉“定远”的夙愿无法实现,甚至“定远”居然真的成了永不沉没的战舰。为了给自己找寻一点颜面,日本政府之后在东京上野公园举行日清战争祝捷会的时候,特地制做了两条巨大的军舰模型,即“定远”和“致远”,漂浮在上野公园的不忍池上,最后举行仪式,纵火焚毁,高呼“终于打沉‘定远’了”。(拆解中的“定远”舰)至于残留在刘公岛海滩上的“定远”舰舰体,日本海军最后招标发售,以3万日元的价格出售给了日本香川县知事小野隆助,而后由小野隆驻出资组织拆解人员来到威海,在1898年之前将“定远”舰露出海面之上的部分全部拆解,大部运回日本炼钢,其中的火炮武器上缴给日本海军军方,拆解过程中获得的一些装饰件和零散部件,则由小野隆助四处分送,另有部分用在福冈太宰府建设了名为日清战争纪念馆的建筑,即后来所称的“定远”馆,建“定远”馆这一举动,也体现出了日本人当时对这艘中国军舰的“在意”。

文章TAG:定远县石角定远日报修建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