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管理 > 问答 > 管理经验 > 部队物质采购需要什么意思,接到部队订购大单

部队物质采购需要什么意思,接到部队订购大单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27 04:41:59 编辑:管理知识 手机版

当然,日军也进口了少量德制冲锋枪或驳壳枪,这就不是他们的“制式武器”了。中国军队在抗日战争期间也有几款制式武器,比如拿到图纸仿造的“中正式步枪”、“捷克式轻机枪”和“二四式水冷重机枪”等,对比日军轻武器的性能,这几款制式武器其实是不赖的,可惜由于生产能力有限,还做不到全国军队的普遍“列装”。在1942年之前,仅有中央军嫡系部队可以全额配发国产制式武器,比如抗日铁军第74军的步兵就装备一水的“中正式”,这已经让许多杂牌部队羡慕不已了。

在上高战役中,李天霞第51师所部装备的“二四式重机枪”(马克芯仿制品)由于数量较多、弹药充足,曾经让日军独立第20混成旅团吃尽了苦头,伤亡惨重。(二四式重机枪)制式装备还包括刺刀、子弹盒(袋)、防毒面具、手榴弹等等军队必需品,国军也是进口和仿制并存,并且仅能装备部分主力部队,比如防毒面具就列装数量太少,经常在日军毒气战中吃大亏。

正是因为自身军工能力有限,以及种种历史原因,使国民党军队无法拥有成体系的“制式武器装备”,它的恶果不仅是抗战时期的被动,在解放战争中尤甚,30年代初期的德械、30年代末期的苏械和40年代的美械、缴获的日械充斥国军各部队,还有各地方杂牌部队进口的英械、法械甚至是阎锡山的“晋造”,一师一团还好说,在大兵团作战中让后勤补给困难重重,直接影响了部队的战斗力,这一层需要客观,另外一方也不仅仅是“小米加步枪”。

(二四式重机枪训练中)新中国成立后,因为百废待兴和作战需要,曾经购置了大批苏械,但一切零件和弹药均需进口,这些武器装备对于苏军来说是“制式”,对我军则成为了进口货,是要被“卡脖子”的;因此,从五十年代中期开始,新中国开始自力更生发展自己的军工事业,逐步淘汰五花八门的战利品和舶来品,从轻武器到重武器形成了国产化和制式化,现如今则是飞机、坦克、军舰都形成了国产制式,比如下饺子一般的“054、056”等新型水面主力舰艇,“歼10、歼15、歼16”等主力战机,对强军意义重大。

战争时军队买本国的武器要掏钱吗?还是随便拿?

当然要掏钱了,哪有随便拿的事,为什么说打仗就是打钱?就是所有的武器装备都需要花钱才能获得。战争状态下的生产机制不同于和平时期,国家可以动员更多的军工企业和民用企业生产所需要的武器装备和作战物资,满足作战需要。但不论是武器装备还是作战物资,都不是现成的,需要有原料、设计、生产制造、而这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钱。

没钱是打不起仗的,因此,打仗就是拼经济,谁的经济实力强,谁的耐力就强。虽然是本国军队使用本国制造的武器,也不能白拿,例如,一辆坦克,需要设计人员设计,需要使用钢铁,钢铁从哪里来?矿石,而矿石需要开采,开采后要运输、提炼加工、然后才能送到工厂继续深加工,那个环节不花钱也做不到,都需要花钱,也都需要工人,人吃马喂的,你把坦克拿走了不给钱,工厂没钱买原料,工人们饿肚子怎么给你造坦克。

所以,即便是本国使用武器装备也都是要花钱来购买的。其实,军工企业本身就是一个商业性质,武器装备对于它们来说就是商品,它们也是有竞争和贸易的,越是战争状态,竞争越是厉害,武器装备只有在战争状态下才能获得性能的提升。二战时期很多的国家最后失败了,原因就是经济垮掉了,武器装备的原料无法获得,或者是军工企业遭到破坏无法生产出所需要的武器装备。

武器装备的生产都属于体系性质,即便是一支步枪,也不可能一家兵工企业就能做出来,需要原料,这些原料都需要花钱采购,而所有的武器装备生产链条都有一个经济利益在里面。战争状态下人同样要吃饭、生活,没收入就不可能生活下去,也不可能去工作。不过战争状态下国家可以实施战时经济管制,一切给军企让路,但是不花钱是做不到的,每个国家都有黄金储备,也都会有资源储备。

例如,石油、粮食、钢铁、武器弹药等等,就是为了战时需要留的后手,这些东西也都是花钱买的。战争是世界上花钱最大的利益争夺了,风险也是最大的,失败就意味着赔本,甚至是亡国。战争也会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很多的资源都用于战争,国计民生都受影响,这也是战争都会有很多难民的原因。所以,战争状态下,即便是本国军队使用武器装备也是需要花钱采购的,只不过是价格会低廉,甚至是不计利润由国家划拨资源生产,甚至是砸锅卖铁,受影响最大的就是普通人群。

印度大手笔为在建军舰引进装备,会对其他海军采购项目造成影响吗?

兔哥回答:有没有影响对于印度而言无所谓,反正印度的武器装备一直都是这么走过来的。印度武器装备始终是依靠引进,印度有这个条件,国际关系不错,引进武器装备自然会对民族军工业产生不利影响,而且战时受制于人。印度也认识到了这个问题,于是开始自研一些武器装备,不过由于技术储备和做事风格拖沓以及好高骛远的性格,自产武器装备已经从实际需要变成了政府振兴民族工业的一个形象工程,面子工程,到现在没有一款武器装备合格入役。

4月27日报道,印度官方表示,印度海军正在制定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要购买新的舰船、潜艇、作战飞机,并最终实现拥有200艘舰船,包括航母,24艘潜艇,和500架作战飞机。印度的想法是通过引进与自产提高印度海军的战斗力和相关海域的战略威慑能力。想法是不错的,谁都能做梦,但要把梦想变成现实可不是躺在床上做梦就能实现的。

印度如何实现这个目标呢?就是题目所涉及的,外购 组装的生产程序。印度军工企业的基础并不全面,结构不合理是制约印度军工发展的因素,例如,印度只有一个飞机制造企业,印度斯坦航空公司,各种飞机就是这一家负责,包括维修。缺乏竞争,印度军工企业基本都是铁饭碗。还有一个就是军工科研机构不健全,偌大一个国家,军工企业基本属于作坊式经营,主要核心技术一律外购,这是印度军工企业武器研发的特点,所以,印度自己并不能独立研制出一款武器装备。

印度为在建武器装备购买设备并不影响其它武器装备的采购,印度武器装备的研制建造程序是这样的,先有一个计划,比如,要造一艘航母,两艘驱逐舰,估摸出一个预定建好的时间,估摸着多少费用,然后开始备料,购买造航母的设备,船板,印度自己不能生产航母船板,这个时间印度也无法给出具体时间,属于走一走看一步。但印度的计划并不代表实际用时,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也不存在超时罚款的问题。

例如,计划3年建完航母,不出现意外的情况下,基本上都是二十年以上,三十年后能搞出来,这是印度武器装备最守时的唯一的优点。如果印度十年搞出了一艘航母,肯定是哪个环节出问题了,这不符合印度的武器装备生产规律。既然没准时间,计划也就等于没用了,要服从变化,所以,印度的计划始终都在变化中,谈不上影响不影响的。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印度从海军成立一来它自己都不知道什么计划,因为从来就没有实现过计划,印度海军已经习惯了建好一艘使用一艘,对它们而言,完成的才是计划,没完成的都属于计划进行时。印度只所以要大手笔购买建造舰船的设备,看看泡在水里的航母就知道了,再不加紧建造等建完了也到了使用年限了。印度舰船的建造从这艘航母就能能反映出来,2005年开始,计划建成下水时间为2011年,只有五年(违背印度武器装备生产规律)。

今年是2020年(十五年也不符合印度武器装备生产规律)。印度国产航母已经实现了三次下水,不过没建造完,印度又估摸出2025年建造完成,如果实现了整整二十年,符合印度武器装备发展基本规律,有点小意外(不完美),应该在2030年才属于正常(这才符合印度武器装备发展的基本规律)。所以,以后印度无论有什么武器装备雄伟计划,都别认真,能不能实现,什么时候实现,印度也不知道。

文章TAG:大单部队订购接到采购

最近更新